2023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省第二医科大学。
学校为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国际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水平。1958年开始本科就读,1986年成为全国第三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种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获批招收博士后研究员,开展“健康中国背景下的重大健康风险预测与治理策略”研究课题。学校是国家优秀博士教育培训计划试点大学、山东省特色名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单位、山东省优秀工程师教育培训项目学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支援单位,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卫健委、潍坊市人民政府共建一所大学。学校拥有阜岩山校区和玉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建筑面积71万多平方米。有乐涛书院、济世书院和孔子书院。馆藏图书180余万册,直属医院3家,非直属医院11家,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4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价、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特色的一种方式, 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
近日,该校发布了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就业率是截至 2023 年 8 月的主要就业率。到今年年底,年终就业率和升学学生人数将大幅增加。)
一、基本情况
该大学目前提供 34 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科学和管理学等 7 个学科。目前,现有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项目9个,二级学科硕士项目59个。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高层次应用型重点项目建设专业(组)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地20个,省级特色和品牌专业9个。2008年,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考核,获得“优秀”等级。2017年,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审查和评价,专家组给予了高度评价。2018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认证期限为6年。中医药信息学已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高水平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学科位居全球ESI前5%,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临床医学专业组获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已被省级高校认定为“高水平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系在全球ESI中排名前1%。获2022年度全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硕士论文抽样通过率连续9年达100%。
学校有1500多名教职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新、于金明,加拿大医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王蓉为名誉会长。国家级人才3人,泰山学者19人,泰山行业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全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19人。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8人,省名教师10人,省市级专业技术人才60人。
学校坚持专业内涵和特色发展,不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现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重点项目建设专业(组)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9个,形成了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学校坚持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不断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目前有1个国家级中医药高水平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并建有临床医学与技术、康复医学与教育、药学与生物工程、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等4个高校专业群,与医文化、医学、医学、 医管渗透、学科融合、相互支持、协同发展,形成明显的多学科专业集群效应。
目前,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717人,其中博士生38人,硕士生3129人,本科生14306人,留学生244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学生总数的80.75%。
2023年,学校将继续实行平行自愿录取,学生人数充足,学生素质稳步提升。我校招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学生,本科生3374人,考生3374人,实际报名3330人,实际录取率100%,实际报名率98.70%。山东省常规招生2428人,最高分603分,最低分496分,最低录取名次比去年增加5351分。
为做好全省农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我校今年第七年招收全省28名省级公费医学生,主修临床医学,在青岛等10个城市录取最高分612分、最低分543分、平均分567分, 淄博和烟台。
2. 就业情况
2023年,学校共有本科生2690人,截至8月31日,获得毕业证书2681人,毕业率达99.67%。
其中,获得学士学位2628人,学士学位授予率为98.02%。
2023届本科生2690人,在职人员2050人,其中研究生744人,政府机关259人,事业单位469人,企业437人,军队6人,地方项目16人,灵活就业119人。
2023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为76.43%,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率为99%。
3. 进修
-肯定:
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年就业质量报告仍在整理中...校对的目的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参考,不用于商业运营。
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新闻报道,部分来自各校信息披露网络。
2016年安徽淮北师范大学招聘简章(10月21日)
淮北师范学院(原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安徽省淮北市。 是一所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10个主要学科门类。 2009年增设省级博士培养单位和博士后培养单位。 2018年,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审评估,所有本科专业进入安徽省首批招生。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省部级人才称号54人,省属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全国优秀教师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4人,曾宪梓13人教育基金奖获得者。 、省级名师20人,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14人。
学校教学和科研能力雄厚。 现有国家级“双千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师资重点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校企1个。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大学科建设立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1个中心、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省级智库2个。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皖人社发[2010]7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普通高校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8]78号) 369号)等相关规定,现将我校2020年人才引进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高层次人才队伍
一个问题,一场讨论,一个团队,一项政策。 具体采访。
2、学科带头人(“一人一议”)
(一)条件
1、A类人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2、B类人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或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一等奖(前5名)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3名)获得者,或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2名)获得者。
3、C类人才: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或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或国家级优秀人才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大项目等负责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或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或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前七名)、二等奖(前三名)获得者,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自然科学、技术发明,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前1名),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就奖一等奖(前1名),或特等奖(前5名) )或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前三名),或二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等奖(前二名)或二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杰出成就奖等
4、D类人才: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人选、在著名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中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科研成果突出的专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教授; 海外著名大学副教授。 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
(二)要求
1、全日制引进与灵活引进相结合。 灵活引进A类人才来校工作,每年累计不少于1个月; B、C类人才每年在校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2个月。 灵活就业期限为3年; 全职工作期限为5年。
2、实行定期合同管理(另行确定)。
(3) 治疗
1、全职引进薪资采用年薪制:A类人才年薪不低于200万元; B类人才年薪120万元; C类人才年薪80万元; D类人才年薪50万元。 加入公司后,如入选“象山学者奖励计划”,还可享受每月4000-6000元的专项经费奖励。 灵活实行月薪制度:A类人才月薪12万元; B类人才月薪8万元; C类人才月薪5万元。 按月/30 天计算。
2、全职引进A类人才,给予400万元落户补助(含购房补贴,下同); 给予B类人才安置补助200万元; 给予C类人才安置补助120万元; 给予D类人才安家补助120万元。 费用等80万元。 学校为灵活聘用人才到校工作提供往返旅费; 在校工作期间,学校为他们提供专家公寓或酒店住宿。
3、提供科研启动费。 理工科类2-500万元,人文社科类1-200万元。
4、安排专职引进人才的配偶或子女(各1名)来校工作。 具有硕士学位、有就业登记证者录用; 具有硕士学位但未取得就业登记证或者学士学位的,聘用为人事代理机构; 配偶或子女将一起进出。
5、全日制新生可享受学校批准的成本价(约2000元/平方米)购买新校区高知180平方米公寓。
3. 学术骨干
(一)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 具有博士后和海外经历的候选人将被优先考虑。
2、申请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一般不超过50周岁。
3.近5年发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或专着。 其中,自然科学类要求4篇(篇)以上(含4篇,下同),人文社会科学类要求3篇(篇)以上。
4.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以上或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方面取得突出业绩。
5、教学、科研成果特别突出的,可按“一人论”予以考虑。
(二)要求
1、档案在校,全职工作,服务期限5年。
2、任职期间完成学校、学院额定年度教学工作量的三分之二; 发表本学科高水平学术论文或专着(部)5篇以上; 获批二类科研项目1项或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或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该项目及成果第一签约单位为淮北师范大学。
(3) 治疗
1、省级机构设立; 任职期间,工资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学校有关规定规定的副教授五级或高级职称标准发放。
2、提供60万元含安置补助。
3、提供科研启动费,人文社会科学类20万元,理工科类40万元。
4.配偶安排工作。
具有硕士学位、有岗位登记证书,且年龄、专业等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申请就业; 具有硕士学位但无就业登记证或学士学位的,将在校内安排工作,实行人事代理; 夫妻一起出入。
5、享受博士生补贴900元/月。 加入公司后,如入选“象山学者奖励计划”,还可享受每月4000-6000元的专项经费奖励。
6、享受学校批准的成本价(约2000元/平方米)购买滨湖校区高知公寓150平方米公寓。
7、特别优秀的人选,可按“一人一台”直接聘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授、副教授。
4、专任教师
(一)基本要求
1.毕业学校、学历及学位要求
博士生: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学院的毕业生。 境外(境外)博士学位课程修业期限须为三年及以上,并获得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颁发的《境外(境外)学位证书》。
硕士申请者:城乡规划、建筑学及国内无学术型硕士学位的专业均可。 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必须是学术性的; 音乐、体育、美术、经济与管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外语、特殊教育、城乡规划、建筑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批授予单位均可为单位或重点专业学校毕业时有权授予相应专业硕士学位。 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及所有申请者的第一批学位授予单位 硕士生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应为毕业时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或重点专业学校(音乐、体育、艺术、经济、管理、金融、法律、外语、建筑等,下同)。 攻读境外(境外)硕士学位的学习期限必须为一年半以上,并取得教育部出国留学服务中心颁发的《境外(境外)学位证书》。 第一学历要求同上。
2、年龄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者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申请硕士学位者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下(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龄限制可适当放宽。
3、服务期限要求
档案在校,全职工作,服务期限5年(其中12个月试用期)。
(二)招聘计划
2020年引进专任教师计划
(三)博士治疗
1.省级事业单位设置
工资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定的新员工标准和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2、结算费用
(一)学校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2020年紧缺学科博士生提供50万元落户补助(具体见招生计划备注栏); 非紧缺学科博士生安置补助费40万元。
(2)享受学校核定的成本价(约2000元/平方米)在滨湖校区高知公寓购买150平米公寓(配偶双方均为博士生的,配偶一方只能购买一套)公寓)。
(3)享受博士生津贴900元/月。 加入公司后,如入选“象山学者奖励计划”,还可享受每月4000-6000元的专项经费奖励。
3、科研启动费
对录取的博士毕业生,以立项形式提供15万元至30万元的科研经费(人文社会科学类15万元,理工科类30万元)。
4. 配偶安置
博士研究生配偶具有硕士学位、就业登记证明,且年龄、专业等符合申请条件的,可以申请就业并在校安排工作; 具有硕士学位但无就业登记证或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学生,实行人力资源代理,在校内安排工作; 配偶将一起进出。
5、其他未尽事宜
按照《淮北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执行。
(四)硕士学位待遇
按规定申请招聘,并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定的新员工标准和相关学校标准支付工资。
5、其他岗位招聘计划
相关说明:
(1)申请其他职位,最初和最终学历必须是全日制(博士除外)。 申请其他职位的博士生可直接进入面试考核并使用该职位。 申请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当具有国内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授予的学士或者硕士学位。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者应当毕业于“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 获得学士学位的申请人,须毕业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的博士授权院校或硕士授权院校。
在国外获得学位的,须经教育部国家出国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博士学位须修业三年及以上(不含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必须是一年半或以上,第一学位必须是具有博士学位的大学的全日制本科学位。
(2)年龄要求:博士。 候选人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 硕士研究生,年龄28周岁以下(1992年1月1日后出生); 攻读学士学位者,年龄24周岁以下(1996年1月1日后出生)。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龄限制可适当放宽。
(三)专职辅导员、写作秘书、外事管理人员必须是****党员(含预备党员)。
(四)工资待遇:博士、硕士待遇与专任教师相同,服务年限5年(含12个月试用期); 学士学位考生实行人事代理,工资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规定的新员工标准和相关学校标准发放。 服务期限为4年(含12个月试用期)。
六、招聘程序
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相关人才招聘文件要求。
(一)网上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可将申请材料发送至各学院联系人及学校人才招聘专用邮箱; 主题为:姓名+学校+学历(专业)+应聘职位,附件为电子简历(doc或pdf格式)及以往学历证书扫描件。 体现个人水平和素质的文件、相关材料。 邮件大小不要超过5M。 未按要求提交的简历将不被接受。
(二)资格审查
人力资源部及相关学院收到简历后,及时对应聘材料进行资格审核,邀请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来校参加考核(审核不通过者,不予通知)学校一一列出)。 其他系列职位初审通过人数与招聘计划人数比例未达到3:1的,取消该职位招聘计划人数或相应减少,并及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变更申请。 其他符合条件的岗位。 对不符合规定考试招生比例的岗位,经学校同意,可以减少招聘比例。
来校参加考核须携带以下材料原件:身份证、应聘职位所需的学历学位证书(或相关证明)、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证明、学业成绩单、获奖情况- 获得荣誉证书及其他相关材料。
(三)考核工作
专任教师岗位(含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考核工作由各学院和人事处共同组织实施,可随时考核。 主要包括面试、试讲(讲座)、学业成绩评价三个环节。 其中,面试重点考察应聘者的基础专业知识、个人特长、表达沟通能力、实践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试讲(讲座)重点考察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的能力、掌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基本教学技能; 学术成果评价重点考察考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潜力。 考核总分按百分制计算,其中面试占10%,试讲占50%,学业成绩评价占40%。 分数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至小数点第三位。
其他岗位的考核工作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纪委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共同组织实施。 考核分为笔试或专业技能测试和面试两部分。 具体考核时间、地点、方式等可参见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将另行公布。
根据招聘计划人数和报考人员最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1的比例等比例确定体检、考察人选。
(四)体检
体检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体检的通知》(万人社秘[2013]208号)等相关规定进行。 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用。
(五)检查工作
由人事部牵头,纪委、组织部、党委教师工作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检查工作根据拟聘岗位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应聘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遵守法律法规、廉洁自律、岗位匹配等情况。考察对象以及学习、申请期间的表现。 同时,还需核实主体是否符合规定的申请资格,提供的申请信息及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回避申请等情况。
根据《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和警示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万办发[2017]24号)等文件精神,检查结束时,如果检查对象仍为失信被执行人,检查环节不合格。
考试不合格者,不予录用。
(六)公告
体检、考察合格的,拟聘人员名单经学校研究同意后7个工作日在学校网站公示。
(七)签约聘用
公示后无异议或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学校将按规定将相关材料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理相关聘用审批手续。 经批准后,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和《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送聘用人员的通知》的规定,正式签订合同并报到工作。 《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事业单位试行人员招聘制度的意见》(皖政办[2006]13号)等有关规定实行用人管理。
七、相关事项
(一)招聘工作在淮北师范大学纪委监督下进行,并接受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 纪检电话:-3803252。
(二)请应聘者严格按照招聘要求提交简历,以最终学历和就读专业作为认定标准。 不符合学校招聘条件的,学校不予录用。 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全过程。 招聘过程中任何阶段如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全、虚假信息或应聘者资质不符合招聘岗位要求的情况,将随时取消或取消其应聘资格。 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申请人自行承担。
(三)最终拟录用人员须于2020年12月31日前向学校提交拟聘用计划岗位所需学历学位证明原件/教育部认证的海外学历、就业登记证明/终止聘用证明与原单位的工作关系,并来学校报到,否则学校今年不会录用你。 非应届毕业生无注册证明且受用人单位聘用的,到校报到时须提供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
(四)我校2020年人才计划需报主管部门审批。 经审核批准后如有变更,以修改后的方案为准。 本招聘公告的最终解释权属于淮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