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网友将这两起事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这种冤假错案现象十分常见。
但在我看来,这两件事有着根本的区别。
让我们回到川大女生事件的现场,她看到蹲在她对面的大叔高举着手机,怀疑他在偷拍她,于是她上前质问,要求看他手机里的相册。
到目前为止,她的行为和情绪都是正常合理的。也许她没有权利查看对方的相册,更程序化的做法是先报警。但她合理的怀疑和因此采取的行动是可以理解的。
然后,当她发现对方相册里没有她的照片时,她没有选择道歉,而是说了一些狠话。说实话,这可以理解。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固执己见,这是人的天性。
随后,与杭州师范大学事件相比,两名女生的行为和态度也颇为类似,杭州师范大学女生还表示“你干嘛这么凶?”
两件事不同的是,视频随后被发布到网上,川大女生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将视频发布到网上,还给对方贴上标签,构成恶意诽谤。
但在杭州师范大学一案中,视频被第三方发布到网上,女生也没有进一步诽谤对方,这是两起案件的分水岭。
为什么要分析这两起案件的区别呢?就是为了明确我们在批评什么。我们不是批评质疑自己何时被偷拍的女性,而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污蔑对方。
说实话,手机偷拍事件时有发生,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犯罪产业链。
近日,一部关于“地铁色狼”的纪录片引发热议,BBC记者在偷窥网站团伙中卧底一年,撰写了一篇题为《贩卖性暴力:揭露性侵视频网站幕后主谋》的报道。
纪录片显示,偷窥者故意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女性进行性骚扰,并拍摄视频,上传到非法网站供用户下载,据说该网站每天可赚取1万元人民币。
在此类事情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这样的事情又怎能不让女性在公共场所感到恐惧呢?但问题是,当女性感觉到自己可能被偷拍时,她却没有办法直接证明这一点。
女性只有通过主动质问对方、要求查看对方手机等方式才能证明,但这种方式可能会冤枉别人,但除了这种方式以外,女性还能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所以我个人理解和接受女性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我甚至很佩服她们的勇气。要知道,一旦对方生气、尴尬了,她们可能会使用暴力。
基于这样的推理,我们需要分清这两起连续事件的区别,如果不分清,就如同川大女生愚蠢而恶劣的“维权”行为堵住了其他女性维权的正当通道一样。
有人会问,这种事情,男人的权益怎么保障?看看杭州师范大学的那位男士被冤枉后,有多伤心,扬言要是得不到道歉,他就自杀。
对于这一问题,网上有民众给出了解决方案:让该女子报警,然后配合警方调查,坚决不接受调解,要求依法处理,并指控该女子“散布谣言、虚假报警、扰乱社会秩序”——如果这一指控成立,将依法拘留该女子。
但说实话,这种做法很不光彩,对于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来说,参与这样的事情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
作为一个正派人,你应该避免这种怀疑。不要用相机对着别人。我想这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基本礼貌吧?
如果你想拍一张美丽的人像或风景,不妨光明正大地拿起手机。对方可能会同意或拒绝,但可能不会质疑。可以质疑的往往是偷偷摸摸的行为。
而且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据说日本手机在使用拍照功能时是不能静音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拍照就会发出“咔嚓”的声响提醒周围的人,我觉得这也是防止偷拍的一种方法吧。
所以,两起质疑偷拍行为后发现是误会的案件,不能相提并论,否则就是剥夺了女性自我保护的权利。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送快递背后:学生上课睡觉,生源质量引争议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蒋先军说:“站在讲台上,我看到学生们睡觉、玩手机、考试作弊,他们只是在浪费时间,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80%的学生熬夜玩游戏、看电视剧,或者把有限的时间用于约会。上课是他们补觉的最好时机。”
姜教授说的是否完全属实很难说,我只说说我的理解。从杭师大录取的学生质量来看,姜教授说的话我并不完全相信,情况似乎很严重。杭师大的学生和职高的学生一样吗?尤其是考生作弊,就有点离谱了。现在高校的期末考试还是比较正规的,作弊基本都会被开除。
蒋先军的这句话,把杭师大拖下了水。杭师大的校风真的这么差吗?按道理来说不应该,不管什么学校,学生素质决定一切,上课睡觉的学生肯定有,985大学的学生也不例外。大学老师平时只讲课,不强调课堂纪律,原因就是:大学生是靠自觉学习的。
如果杭州师范大学真像蒋教授说的那样,它的毕业生质量肯定会很差;但是杭州师范大学这几年影响力越来越大,80%的人其实都在睡觉,它的毕业生质量肯定会很差,位置再好,用人单位也不会认可。
最后的话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蒋先军被指上课睡觉,原因是学生上课不专心。这绝对是真的,很多大学都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我没有查到蒋教授教什么专业,如果是选修课,那很正常,国内很多大学都是这种情况,专业课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蒋教授送快递肯定有其他原因。
现在的孩子总以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本科教育只是高等教育的开端,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很大;上了大学还要努力学习,还有考研、读博士等着他们。懒惰的学习态度,到了就业的时候,会受到社会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