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设银行深圳分行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精神,创新推出“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服务模式,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物流业等重点客户的支持和对产业链上企业的扶持培育,以优质金融服务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助力实体经济稳步前行。
精准诊断与策略
中矿资本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龙头企业,拥有多家跨国矿山、冶炼厂,其生产经营事关我国重要产业链安全和战略资源储备。在长期发展中,深圳建行一路陪伴我们,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我们的信赖。
近年来,为支撑国家重要矿产资源战略布局,中金岭南构建多金属国际全产业链新格局,通过收购山东东营铜冶炼,正式进军铜领域。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挑战也随之而来。“国外进口矿需求量大,上游公司均为全球资源型龙头企业,对合作金融机构评级要求严格。”“母公司担保规模有限,海外子公司采购额度不足。”“链上公司涉及国内外各方,线下模式时效性差,风险难控。”“融资成本过高。”“融资渠道单一,亟待构建以总部为主体、子公司为辅助的融资体系”……
在了解到中金岭南面临的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后,建行深圳华侨城支行营业部迅速协同总行,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服务,与中金岭南携手构建“跨境+境内”供应链金融体系,用科技和金融创新助力客户产业链升级。
携手重构体系,赋能产业转型
境内业务方面,建行深圳华侨城支行业务部助力中金岭南优化融资体系,整合供应链金融资源,以平台数据为支撑,聚焦关键业务环节,直接向成员企业和连锁企业发放贷款,不仅减轻了集团公司融资压力,还助力连锁企业降本增效。“审批层级清晰,全程线上办理,融资凭证可直接下载,操作十分便捷。”经过多次贷款发放,中金岭南及子公司对建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赞不绝口。
目前,中金岭南贸易上下游企业均与建行开展业务合作,确认数亿元融资金额,并成为首家与建行共建数字化平台的省属国企。
为助力跨境业务,建行深圳华侨城支行业务部为其设计了“错币错期背对背信用证”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帮助中金岭南优化跨境融资链条,解决授信不足问题;运用金融科技优化供应链融资系统关键流程,使中金岭南业务处理时间由6天缩短至2天;本外币一体化解决方案降低美元利率上调对企业的影响。
在建行的支持下,五矿资本成功构建了“海内外铜矿山+东营冶炼及深加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协同发展新格局,阴极铜产量、营收、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战略成功转型,目前已成为深圳建行第一大信用证客户。
建行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得到了中矿资本的高度认可。“一年来,依托建行强大的供应链平台保障和金融支持,公司精心研究市场、精准营销、供销两端联动,铜矿板块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提前超额完成经营目标。下一步,集团将与建行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千亿规模的世界一流多金属国际化全产业链资源公司。”
民生流通畅通
顺丰集团是我国综合物流服务业的龙头企业,依托快递物流板块,构建了以快递服务为核心,同城、冷链、仓储等多元化综合物流服务的业务体系,业务链条贯穿工业制造、商贸流通、农产品、食品医药冷链、本地生活、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仓储物资涵盖酒类、3C、大宗商品、民生快消品等多个品类,构建了通达国内外97个国家和地区的强大物流网络,在保障民生物资运输、支撑产业供应链、畅通微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顺丰仓储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链条下游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仓储物资快速变现为新订单的需求十分迫切。 但由于下游企业与顺丰集团之间不存在贸易关系,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面临授信难、资金压力大的痛点。
建行敏锐洞察到这将成为供应链金融创新延伸的又一重要契机,依托顺丰数科设计了“仓储融资”供应链金融新产品,通过高度融合顺丰数科供应链监管技术,从货物品类、交易环节、运输监管、系统平台等维度量身定制服务方案,辅以电子仓单质押、协助处置等风控手段,结合全线上自动化作业、全国客户一站式对接等技术优势,实现银行端授信审批、贷款发放、还款与顺丰端货物仓储等信息实时在线交互,成功构建顺丰集团物流仓储供应链金融新生态,通过科技金融创新打破传统供应链金融只能为与核心企业有交易关系的链上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固有模式,让金融资源安全、快速流向中小微企业,以保小微服务民生。
“建行全流程线上化,贷款申请最快半天不到就能批下来,而且不需要任何房产抵押。我们贸易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采购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而银行的贷款产品流程较长,不能完全对接采购和销售安排。建行的产品让我们获取应急流动资金变得更加容易,可以随时采购、随时申请融资,随时还款,随时到顺丰仓提货,我们的销售计划和库存管理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按日支付的资金实际使用成本也更加优惠。”近日,建行深圳华侨城支行陆续向山西某白酒企业发放了多笔“仓融通”贷款,以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客户旺季销售,得到了该公司负责人的高度认可。
目前,顺丰数科“仓贷”供应链金融新业务已覆盖酒类、3C、大宗商品、食品、日用品、家居等多个品类,仓贷总额达7.11亿元。(记者唐莎 通讯员肖亚琪 余锋)
野风集团与长三角国创中心签署科创转化战略合作,LCP/PI 科创转化联合实验室启动
2023年12月12日,野丰集团有限公司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有机功能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签署科技转化战略合作协议暨LCP/PI科技转化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在野丰集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东阳市委副**、市长黄胜科,副市长范锐,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人才办、市招商中心等职能部门领导,隔山镇党委、政府领导,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高俊、主任蔡益民,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院院长任天斌、常务副主任姚正军,功能薄膜中心副主任、主任王勇,野丰集团董事长、总裁余云,集团副总裁李先军,野丰控股公司负责人胡金书,野丰博聚公司总经理阮国富,野丰集团新材料公司总经理等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会上,野丰集团副总裁李先军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姚正军代表双方签署了《特种聚合物研发及转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推进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激发发展新动能。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各自重大战略发展目标,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携手推进高水平科技自主创新、自我提升,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市场为导向,有效发挥野丰集团产业优势和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研究院创新优势,引导创新要素与产业要素高效对接,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随后,野丰博聚公司总经理阮国富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所副所长、功能薄膜中心主任王勇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LCP/PI聚合及应用开发联合研发实验室合作协议》。围绕野丰集团产业科技创新需求,双方共同成立LCP/PI聚合及应用开发联合研发实验室开展合作,重点解决LCP/PI“瓶颈”技术和产品原创研发转化难题,打造涵盖LCP/PI产品设计开发、专用设备设计制造、批量定制生产、产品应用评估等核心要素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综合创新平台。
野丰集团董事长、总裁余荣指出,合作资源的整合与对接,对于企业把握创新方向、具备全链条创新能力非常重要。“非常感谢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院的支持,野丰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科技创新。希望未来能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院有深入的合作与对接,助力野丰的产业在科技创新驱动下更好地发展。”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助理高俊表示,作为科技改革试验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一直在探索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近年来在研发机构治理、团队建设、人才评价、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等方面不断尝试改革。“这次交流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索与业丰这样的企业合作,在新的竞争格局下推动创新协同发展。”
东阳市委副**、市长黄胜科对野丰集团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表示祝贺。野丰集团作为民营企业,四十余年的耕耘实属不易。野丰集团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院的战略合作,使双方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是科技与产业的强强联合、创新与转化的有机结合、战略与合作的深度融合。东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着力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产业升级,加快打造新材料“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阳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市政府将大力支持野丰集团与功能材料院的合作,为功能材料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希望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研究院继续深化与东阳政府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据悉,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区共建,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组成,主要功能定位是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为支撑民族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还联合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成立“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开展企业技术路线研究,凝练企业愿意投入解决的“真技术需求”,寻求先进技术方案,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创新。
此次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研究院的合作,是野丰集团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将进一步推动野丰新产业创新技术水平,将更多前沿科研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积极挖掘潜力赛道,为野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