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总体来说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专业还是很好的,我写过很多关于计算机的文章,今天就讲一下电子信息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
我很少讲电子信息类专业,因为太复杂了,我们看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电子信息类下,一共有20个专业,都属于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 80701
电子科学与技术 80702
通信工程 80703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8070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80705
信息工程 80706
广播电视工程 80707T
水声工程 80708T
电子封装技术 80709T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80710T
医学信息工程 80711T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80712T
无线电波传播和天线 80713T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80714T
电信工程与管理 80715T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80716T
人工智能(2018) 80717T
海洋信息工程(2019)80718T
柔性电子 (2020) 80719T
智能测量与控制工程(2020)80720T
其实按照电子信息的定义,计算机应该属于电子信息专业,但现在计算机发展这么快,分支又很多,所以有时候单列出来,有时候又包括进去。所以在描述电子信息专业、行业或者企业的时候,要看上下文,确定电子信息专业包括哪些方向。
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专业主要研究电信息的产生、处理、传输、获取和存储。信息有多种形式,包括我们的声音、纸上的文字。现代社会中,信息主要以电子载体承载,也有用光,但光必须和电联系起来,所以叫光电信息。
电子是一种奇特的物质,对于微观粒子来说,它没有体积,没有内部结构,不会衰变,而且能导电、发光、导热,还很听话,容易操控,所以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一切都电子化了。
你看现在汽车越来越电子化,电子车控制起来方便多了。厨房小家电也越来越电子化了。我估计再过几年我就不想用煤气做饭了,太麻烦,还要有人在旁边看着。我们生活中的家电越来越多,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已经很普及了。
所以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产业,而且还在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一下电子信息产业网站,它的首页把企业分成了6大板块。
智能终端:包括电视、手机、3C数码产品、平板显示器和智能家居。我先解释一下3C,就是Computer、Communication和Consumer,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产品三者融合的产品。可以用手机控制的灯泡、窗帘,可以实时分享视频的摄像头等等都是3C。现在生产的智能窗帘、窗户、门锁等等都成为了电子信息公司。
家用电器:包括冰箱、空调、洗衣机、厨房电器、生活电器。前三个是比较老的,后两个是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的。
信息和通信:包括移动宽带、物联网、云服务、SDN/NFV、5G、大数据。解释SDN/NFV
一个是网络功能虚拟化,一个是软件定义网络,这是通信中的一项技术。
半导体: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材料和工具。现在制约我们的是制造和工具,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做下一代的宽禁带半导体,希望在这个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让别人再也无法制约我们。
还有两个:软件服务和AR/VR。AR/VR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也有不少人玩过,比如谷歌的AR/VR眼镜就成为了很多游戏玩家的标配。
我刚才提到的每一个领域,又可以划分成无数个领域和行业。
以手机为例,一部苹果手机背后支撑着无数的供应链厂商,里面有几百种零部件,有几百家甚至几千家企业参与,包括电池、天线、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芯片、PCB、连接器、触摸屏、显示材料等等。
所以你看各个大学的就业报告,不管是985大学还是普通的二本院校,排在第一位的永远是信息技术服务业、软件之类的,而这个信息类里面就包括了计算机。所以说就业好的话,除了计算机,还有电子信息类的专业。
电子信息类专业特色
不过电子信息专业虽然好找工作,但是学习难度却相当大,很多人常说计算机专业难,这让我很惊讶,计算机专业本来就是比较容易学的专业,如果想尝试一下电子信息专业,你会发现它比计算机专业难很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子信息不光有软件,还有硬件,有的还要关心材料,而计算机只是电子信息里的一个特殊的东西。电子信息专业要处理的通讯方式,信号频率,信号强度比计算机多很多。比如要学好微电子学、光电子学,需要学很多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量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等,然后还要学半导体材料,或者激光原理,激光器设计等等,这个属于理论方面的。硬件方面,当然还要学电路设计,数字,模拟电路,模拟电路很复杂,有的还要学高频电路等等。硬件方面,不像软件,有的东西不是理论,而是一些工作经验,所以硬件工程师的工作经验很重要,10年以上就差不多够了。当然还有软件,比计算机更基础,你从信息论开始学到信号与系统,各种信息处理等等。
电子信息专业很多课程都是很硬核的,当然每个大学不一样,学到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先写第一篇文章,下次再介绍具体的专业和学校。
位次法填报志愿: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全解析
排序法填报申请表是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排名来确定填报顺序的一种方法。排序法填报申请表的一般步骤如下:
了解排名方式:排名方式是根据考生高考成绩排名来确定志愿填报顺序的。排名是指考生在省份或地区考生中的排名,一般来说,排名越高,考生的成绩越好。 收集信息:收集高校信息,包括各高校的学科设置、录取分数线、专业设置、学校特色等。了解各高校招生情况,与个人兴趣、成绩匹配程度。 分析排名情况:将自己的高考成绩、排名与目标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对比,以目前的排名确定可以安全进入的高校范围,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排名范围。 制定填报计划:结合排名和个人情况制定填报计划。将目标高校按照排名从高到低排列,计划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填写一部分填报内容。制定计划时要考虑个人兴趣、发展方向和自己的实际情况。 注意备选志愿:在填写申请时,除了填写目标院校外,还一定要留备选志愿,即填写那些排名比目标院校略低,但仍然喜欢并接受的院校。备选志愿的目的是为了在填写申请时考虑风险和备份。逐一填写申请:按照准备好的申请计划逐一填写申请。申请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各个大学的招生条例,了解申请要求和相关政策,确保申请合规。提交申请:最后将填好的申请表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流程提交给相应的招生部门,请务必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完成申请。
二、新高考成绩分析及申请策略
新高考模式下的排名分析及申报策略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新高考不区分文理科,考生的成绩和排名需要重新计算分析。以下是新高考排名分析及申报策略的一些要点:
了解排名变化:新高考模式下,考生成绩不变,但排名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新高考不区分文理科,所有考生的排名都是“大致排名”。因此考生需要了解这一变化,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排名与往年文理科排名进行对应。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往年高考录取大数据、往年全省各校录取线、专业线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考生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制定合理的申请计划: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需要结合自己的成绩和排名,以及目标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情况,制定合理的申请计划。同时也要留有备选志愿,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注政策变化:考生及家长需密切关注高考政策变化,包括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录取方式等,这些政策变化可能影响考生的志愿填报策略。参考专业平行填报策略:新高考模式下,专业平行填报策略是一种有效的选择,考生可根据自身成绩选择不同层级的院校和专业,最终确定自己的偏好。
总体来说,新高考排名的分析填报策略需要考生和家长有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策略,让考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增加考入理想院校和专业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