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百年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特别实践队走进遵义红城,寻找红色记忆。在贵州省遵义市紫银路96号,有一栋灰白相间、中西结合的两层砖木结构建筑。这里就是遵义会议会址,矗立在这里的大槐树见证了这一切。1935年1月,这里举行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参观遵义老城,“让‘干部’(穷苦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标语在一些老建筑上依然清晰可见。参观参观过后,队员们来到遵义红军山,这里就是遵义烈士陵园。陵园正面竖立着八个金色大字“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后面是红军第三方面军参谋长邓平之墓。红军山广场上竖立着四幅5米高的画像,东南面是老红军战士形象,西南面是年轻红军战士形象,东北面是红卫兵形象,西北面是女红军战士形象,寓意红军威武。而外墙上则有28颗璀璨的五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赢得了全国政权。 红军山留给队员们的不仅仅是一座纪念碑、一座神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需要深刻领悟、深刻感受的精神。红军山上有一尊怀抱小孩的铜像,不远处有一座圆形的青石墓,墓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红军墓”三个大字。墓中安葬的,是因救治遵义人民而被反动派杀害的红军医务工作者龙思全。这座铜像是为了告诫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激励后人而建。
此次“寻觅百年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专项实践活动成果丰硕。通过深刻领悟红色圣地红色精神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不负革命先烈的殷切期望,忠诚担当,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投身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浪潮中去!同时,向让党旗高高飘扬、党徽熠熠生辉的党员干部致敬!
通讯员:曹卓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填补邢台工科类本科院校空白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经、管、艺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设有本、专科、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个层次、多种教育类型,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位于原河北省职业技术学院旧址。
今年年初,国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河北省科技工程大学和河北省电力科技学院合并更名为河北科技工程大学(简称: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科技工程大学(原解放军军需工业学院)始建于1979年,1983年划转解放军总后勤部管理,1991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办学高职教育,探索形成了闻名全国的高职教育“河北模式”,2002年由军队划转河北省整体管理。华北电力科技大学成立于2002年6月,是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已有18年办学历史。 现有在校学生7000余人,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等23个本科专业。
据悉,河北科技职业大学的成功挂牌成立具有重要意义,对我省而言,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缓解冀南地区本科院校紧缺问题,促进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对我市而言,作为全市首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将有力支撑河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河北省打造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高地,有力回应了河北省人民对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