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成人自考

鲁肃过蒙屯下阅读答案 鲁肃过蒙屯下文言文断句

2024-11-16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鲁肃过蒙屯下阅读答案 鲁肃过蒙屯下文言文断句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1)权谓吕蒙曰(____)

A.叫作 B.说 C.对……说

(2)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

A.告辞 B.言辞 C.推辞

(3)见往事耳(____)

A.看见 B.了解 C.见识

(4)孰若孤(____)

A.第二人称,你

B.比得上,如,好像

C.这个

D.假如,如果

(5)蒙乃始就学(____)

A.于是,就 B.才 C.却,竟然

(6)及鲁肃过寻阳  (____)

A.经过 B.到,等到 C.离开

【答案】(1)C

(2)C

(3)B

(4)B

(5)A

(6)B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本题中加点的字属于一词多义,要选出正确的义项,先通晓句子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当之无愧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答案】 D

【解析】考查对文言词汇的理解和识记。A项,应该/承当,承受。B项,益处/更加。C项,历史/过去的事情。D项,都指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故答案为D。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D项有误,“大兄”的意思是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或以钱币乞之

B.孰若孤

若毒之乎

C.及鲁肃过寻阳

人恒过,然后能改

D.见往事耳

有时见日

【答案】A

【解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A项中的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B:比;你。C:到;犯过失。D:了解;看见。故选A

5.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成语:刮目相待

启示:示例:要多读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及阅读启示。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吕蒙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只要肯学*,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还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6、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某校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好读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至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

某同学的帖子:读书可以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宋濂遍观群书,则有儒雅之气;苏轼饱,则有豪放之气。故多读则气足,气足则文华。

(3)假如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妈。(要求:用上一句读书名言,不超过100字)

【答案】(1)示例: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示例:读书可以益智。多读书使人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深刻。郑樵读古今之

节,通百家之学,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史学家。

(3)示例:妈妈,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对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今后你还是让我多读点课外书吧!

二、古文比较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父焉 :

②但当 :

【答案】(1)对……感到诧异。(2)广泛阅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字词的含义,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

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答案】(1)父亲认为这样做有利,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

(2)鲁肃大惊说:“你现在的才干,不再是吴国那个不学无术的吕蒙了!”

【解析】疏通两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利、扳、吴下阿蒙,翻译后要疏通句子。

3.甲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伤这一主题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感伤,哀伤;天资聪颖的方仲永成为庸人,也为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邑人的无知而“伤”。

【解析】第一问考查的是词语的含义。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中伤:感伤、哀伤。第二问疏通全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天资聪颖的方仲永成为庸人,也为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邑人的无知而“伤”。

4.《伤仲永》中方仲永天资聪颖却终未有所成,《孙权劝学》中吕蒙战功卓著却能学有所成,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其中的原因。

【答案】方仲永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其父却让他四处表演挣钱,没有注意他的继续学*;吴下阿蒙虽是一介武夫,但是通过后天学*,却进步飞速。这两篇文章都是说后天的学*的重要的。

【解析】疏通两文,把握全文内容,根据题目,从文中选出句子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方仲永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其父却让他四处表演挣钱,没有注意他的继续学*;吴下阿蒙虽是一介武夫,但是通过后天学*,却进步飞速。这两篇文章都是说后天的学*的重要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______ (2)诣:_____

(3)就:______ (4)悉:_____

【答案】(1)经过。

(2)到。

(3)走近。

(4)全、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这里应注意“诣”应是“到”的意思;“就”应是“走近”的意思。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 是 又 为 择 师 使 辅 导 之 其 操 心 率 如 此

【答案】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解析】这里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学生的断句能力,一定按内容和结构来进行划分。有时可以注意一些起断句作用的虚词,如:“盖”“夫”等一般用在句首,“而”“则”“于”等一般用在句中,“矣”“耳”等一般用在句末。此处应读为“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答案】(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

【解析】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

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

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

高。这里应注意重点词语“虞”的理解。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案】示例: (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

【解析】这里考查学生联系实际与个性化感悟。联系生活实际,个性化感悟是近几年文言文中考种常见的题型之一,是课内文言文阅读的拓展迁移。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能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和个人认识,对文章做出评价,阐发个性化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能扣住观点,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扣原文主题进行小结。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案】进步惊人,“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吕蒙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一个人只要肯学*,什么时候也不算晚。只要你肯刻苦努力,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还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一问,用原文回答:(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二问,详细交代对话,是因为鲁肃敬才、爱才,所以他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三问,孙权劝学后 吕蒙才识突飞猛进,令鲁肃大吃一惊。需知吕蒙原本给鲁肃乃是莽夫形象,鲁肃敬才,所以马上与吕蒙相交。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拜访对方母亲与之结为好友变现为甚是在意,敬重的态度。这也从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关于统编初中语文七下(1—3单元)三个常见问题的反馈

问:《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的“过”,意思是“到”还是“经过”?

答:从“过”的义项来看。“过”可以表示“至、到达”的意思,如:

1.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2.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裴迪《竹里馆》)

“过”还可以表示“经过”的意思,如:

1.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论语·宪问》)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从词义上看,“至、到达”和“经过”都属于“过”的义项,《汉语大字典》在“过”字条目下也收录了这两个义项。换言之,从“及鲁肃过寻阳”一句的单独句意来看,无论是“到了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还是“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都能说得通。

但是,当我们借助其他史料进行考量和辅证时,就会有新的判断。关于鲁肃与吕蒙论议一事,可见《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日:“吕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日:“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日:“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日:“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段记载写得很清楚,鲁肃代替了周瑜,前往陆口,途经吕蒙驻军地。鲁肃原来心里还比较轻视吕蒙,受人劝说才去拜访。当他与吕蒙酒后讨论如何对付关羽时,吕蒙谋划了五条计策,鲁肃为之惊讶,于是叩拜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由此可知,《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之行的目的地不是寻阳,“过”解释为“经过”比“到”更准确

问:《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唧唧”,是指叹气声,还是指织布机的声音?

答: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关于“唧唧复唧唧”中“唧唧”的意思,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解释:

  1. 叹息声

  2. 织布机的声音

  3. 虫鸣声

这三种解释都可以说得通,《教师教学用书》里也给予了说明。从一线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老师们主要纠结于前两者:“唧唧”作为拟声词,听起来就像是织机声,为什么教材采用“叹息声”的解释呢?

其实,“唧唧”这个词在古诗文中用来表示叹息声,是很常见的。如:

  1. 唧唧抚心叹,蛾眉误。(施荣泰《咏王昭君》)

  2. 入其后园,见沟渎蹇产,石磴嶕峣,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3.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

  4. 年年岂无叹,此叹何唧唧。(元稹《长庆历》)

  5. 夫笑而呵呵,叹而唧唧,皆天籁也。(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

同时,对“唧唧复唧唧”中“唧唧”作“叹息声”解有辞书和权威注本作依据。例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在“唧唧”表示“叹息声”的义项里举的例子就是《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余冠英选注的《乐府诗选》,对“唧唧复唧唧”这句话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唧唧,叹息声。第一句《文苑英华》作‘唧唧何力力’,注云:‘力力’又作‘历历’。开头六句从《折杨柳枝歌》来,《折杨柳枝歌》有‘敕敕何力力’一句。‘敕敕’‘唧唧’‘力力’‘历历’以及《地驱乐歌辞》的‘侧侧’都是写叹息声。”

反之,“唧唧”释作“织布机的声音”,虽然在这首诗里说得通,但存在证据不足的缺憾。有人对汉魏六朝以及唐宋元名清时期40余部总集类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在这些文献中织布机的声音主要用“札札、扎扎、促促、哑哑”形容,而不用“唧唧”形容(参见王彤伟《〈木兰诗〉中的“唧唧”》)。换一句话说,“唧唧”表示织机声的例子,除了“唧唧复唧唧”可以作为“孤证”外(如果成立的话),暂时没有发现其他有力的证据。综合考虑,“唧唧”解释为叹息声更为准确

问:《阿长与<山海经>》中省略号和句号的连用似乎不太规范,能否解释一下?

答:《阿长与<山海经>》中的省略号和句号连用,有以下句子:

(1)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

(2)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3)“阿妈,恭喜恭喜……。”

(4)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

(5)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自己轻轻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骇死我了,骇死我了……。”

这里的省略号后面都加了句号。根据我们的日常阅读经验,省略号后面加句号的情况确实比较少见,所以谈这个问题,需要把视野放宽一些。

首先,从标点符号用法规范说起。新式标点不是我国传统所有,而是在现代文学早期随着白话作品的兴起才逐步推广的,换句话说,当时还没有形成现在的标点符号用法“规范”。鲁迅先生是第一批积极使用并推广新式标点符号的作家,他在《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中成功地使用了一套标点符号,极大地提高了白话文的表现力,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正是在以鲁迅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新式标点的使用才蔚然成风,在此基础上标点符号的规范用法得到了逐步建立和完善。应该说,鲁迅作品中绝大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是符合现在的规范的,个别标点的用法(比如省略号后连着用句号)则是带有历史的痕迹,有其独特的价值,如果坚持用今天的“规范”来看待的话,显然是不恰当的。

那么,也许又会有老师问,作品在选入教材时是否可以修改这些今天看起来不太*惯的地方呢?

一般来说,文章选入教材当作课文,都需要根据现在的规范做出修改。这点可以从课文中的注释得到印证——课文题目下方的注释中标明“有改动”即表明编者对课文语句、字词、标点进行了适当修改。但是鲁迅的作品,又属于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从新中国语文教材的建设史来看,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经典化是一个历史*得,原则上对鲁迅作品特别是已经定型为课文的鲁迅作品不再改动,以保持其经典面貌。即便遇到一些现在看来不太*惯、甚至“不太规范”的字词也不随意改动,而是以注释的形式加以说明。例如上面的例句2中“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中的“顺顺流流”,这个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太相符,编者没有在正文中将它改为“顺顺溜溜”,而是对其进行注解:“﹝顺顺流流﹞顺当。现在写作‘顺顺溜溜’。”所以,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标点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尽可能地保持原貌。

另外,要注意的是,省略号后面是不是一定不能加句号呢?答案是否定的。《标点符号用法》在“附录B(资料性附录)”中对此也是留有余地的:“省略号之后通常也不用点号……当省略号后还有别的话、省略的文字和后面的话不连续且有停顿时,应在省略号后用点号;当表示特定格式的成分虚缺时,省略号后可用点号。

统编小学语文1-6年级下册答疑,编者解答第一单元教学疑问!

2020年春季学期教材解析与教学建议!小学、初中、高中统编三科教材网络培训视频!

速看!高中统编三科春季教材国家级培训视频正式发布!点击收藏

设计:刘 咪(实*)

编辑:周 丹

用户评论

江山策

这篇文章讲得真详细,我之前对这段文有点模糊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剑已封鞘

想要好好学*古典文学,做题很重要,这样能更深入地理解古文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衣青丝

蒙屯这个地方感觉很有意境啊,结合课本的内容真的更加生动。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天下

鲁肃过蒙屯这节内容在考试里经常考,这次真抓紧学*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步骤,这次文章解释得很好,受益匪浅!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学*历史和文学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科目,这种结合起来的文章很有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敬情

看了这篇文章突然想起了课本里的故事,一下子就想起那个版本的历史背景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枫染墨

原来蒙屯这里还有这么个典故啊,之前还真没了解过。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瞒我瞒

现在很多学*资料都很全面的讲解,比以前学古文方便多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肥伤身#

想把古诗词和历史故事结合起来学*,这样会更有趣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坏小子不坏

学*文言文确实需要时间和耐心,多练*才能掌握技巧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古代人的文化积淀 really deep, always exploring these ancient stories is very inspiring.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希望能再多了解一些关于鲁肃过蒙屯的细节故事,更全面地了解这段历史背景。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学*文言文除了要看理解原文意思,还要注意作者表达的意图,这篇文章讲得不错,引导我们思考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安i

这种文章很有逻辑性,讲解清晰简洁,我很喜欢这样的学*模式。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顶个蘑菇闯天下i

很多时候我会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解释和分析来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古文。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城°

我觉得阅读古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能够开拓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代价是折磨╳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文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经典文学作品。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学*古典文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探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

  • 鲁肃过蒙屯下阅读答案 鲁肃过蒙屯下文言文断句

    鲁肃过蒙屯下阅读答案 鲁肃过蒙屯下文言文断句

    (1)权谓吕蒙曰()A.叫作B.说C.对……说(2)蒙辞以军中多务()A.告辞B.言辞C.推辞(3)见往事耳()A.看见B.了解C.见识(4)孰若孤()A.第二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设计类学校【设计类学校专科】

    设计类学校【设计类学校专科】

    01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九大美院之一,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都是A+档,为设计学最高水平。02美术学院美术学院,九大美院之一,第四轮和第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随州教育考试中心 随州教育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待遇

    随州教育考试中心 随州教育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待遇

    根据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及随州市教育局的官方通知,随州市2024年中考成绩将于7月6日正式公布。这一日期是考生和家长了解孩子中考成绩的重要时间节点。查询网站:湖北省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官网入口—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官网入口模拟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官网入口—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官网入口模拟

    2024年中级会计成绩查询入口为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价中心)合格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资格审核?什么时候领取证书?点击下昂小程序免费预约提醒。(此处已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官网—如何查询录取通知书

    高考录取通知书查询入口官网—如何查询录取通知书

    参加完高考的莘莘学子你们翘首以盼的录取结果终于出炉啦!准备好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了吗?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已陆续接入由各地区教育考试院提供的高考服务专区高考录取查询服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高要教育(肇庆高要教育局)

    高要教育(肇庆高要教育局)

    肇庆市高要区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等举措,推进基础教育扩容提质,进一步增加学位供给,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推动高要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肇庆市实验中学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高升专报考条件 高升专考什么,难不难?

    高升专报考条件 高升专考什么,难不难?

    关于各省份专升本报考条件汇总!一定要仔细看!每年都会有考生因为不重视专升本政策以及报考条件,而影响了后期报考,甚至无法达到报考条件。比如:江苏,2022年新政策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菏泽一中录取分数线2021 菏泽一中录取分数线2018年

    菏泽一中录取分数线2021 菏泽一中录取分数线2018年

    按照此类算法,去年二中统招生分数线569分,指标生分数线542分,名次分别在3700名和5000名,预测今年二中的统招和指标生分数线应该分别在683分和659分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英语六级真题及答案 2023年大学英语六级真题及答案

    英语六级真题及答案 2023年大学英语六级真题及答案

    第一套:梅花位居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源于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和种植历史。隆冬时节,五颜六色的梅花不畏严寒,迎着风雪傲然绽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象征着坚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成绩查询;辽宁招生考试之窗成绩查询入口官网网址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成绩查询;辽宁招生考试之窗成绩查询入口官网网址

    第一种方式:可登录“辽宁招生考试之窗”网站(https://www.lnzsks.com),点击进入“查询中心”或“普通高考录取动态”专栏进行查询。第二种方式: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