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始建于1958年,后几经合并、更名,2007年更名为井冈山大学。建校以来,学校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家重大战略,响应区域发展需求,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扎根革命老区办好高等教育,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发展成就,已成为集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科技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协商支持的高校、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建校65年来,井冈山大学矢志追求“大目标”,围绕“国家大事”谋划学校发展布局,坚持党的建设引领、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大行动”,全面部署推进“十大综合改革”和“五大攻坚行动”,开辟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轨迹。 同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医教协同,打造校地、校企、校际发展共同体,实现了由“又好又快发展”到“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再到“建设具有区域贡献、省内影响、全国特色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创建“全国知名的红色大学”的特色办学道路,获批“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省级高校党建重大创新基地”“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校”,着力培养一批“信念坚定、忠诚担当、勇于胜利、敢于担当”的井冈时代新人。
65年来,在共谋“大发展”的进程中,井冈山大学坚持筑巢引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精准施策建平台。目前建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2个,成立了3个产业学院、井冈山大学教育基金会和17个地方校友会,获批省级一流学科2个,与国外大学共建海外汉语教学中心。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青少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聘请中科院院士肖炜、欧阳自远等50余人为兼职、客座或名誉教授。(胡正培)
方山神韵陶师遗风一部永不完稿的诗集
一本永远写不完的诗集
♫
今年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实事第一、办事第一的原则,积极开展“为学生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师生”,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和高质量发展,师生收获不断提高。 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全校共开展实践项目42个。 经过单位自评、网络投票、会议评审,评选出南京晓庄学院2023年“我最满意实用”项目16个。 现将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政府部门、直属单位
提高厅级干部素质能力
“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统战部、机关党委”
注重厅级干部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岗位培训、团队辅导等方式,培养厅级干部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执行能力、协作能力、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能力。 邀请张志华校长讲授“弘扬行知精神,强化师德,以高素质师资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题党课,组织厅级干部赴行知园区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厅级干部道德素质; 选派年轻干部参加第一**临时岗位培训,不断拓宽干部培训渠道,提高实践能力。 举办2023年中青年教师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破冰培训、实地教学、经验分享、小组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和厅级干部的综合素质。
提高宣传平台服务质量
《党委宣传部》
建设综合媒体中心,打造服务学校教育教学、重大活动、师生典型新闻采写、视频制作、网络直播和媒体宣发等的直播平台,重点完成《中国教师教育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公告、小学生制100周年、“小庄讲堂”揭牌等学校重大活动宣传工作。 密切校内联系,畅通宣传渠道,做好服务保障,加强对各部门的活动和工作亮点的策划和探索,利用好各种新媒体平台,形成合力宣传合力。 2023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宣传文章400余篇(次),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学学强国等国家级媒体50余篇(次)等,努力讲好孝庄故事,不断提升学校声誉。
教职工书法培训班
“人事部、师务部、退休事务部”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美育课程建设,营造全校美育氛围,党委教务部主动搭建平台,联合举办两期师生书法培训班。美术学院的工作人员。 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书法功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导教师在板书、作业批改、日常书写等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培训课程将继续举办。
开展精细化指导,协助高水平项目申报
《科研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管理办公室)》
围绕省部级以上高水平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开展项目预研和专家指导,邀请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相关领域知名专家针对全省教师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从选题论证、前沿跟踪、热点研判、内容设计、学术创新、文本规范等多角度提供,提供详细的指导,帮助申请人拓宽视野、理清思路、优化文本。 2023年,共召开不同层次的高水平项目申报辅导会11次,邀请44名专家指导交流。 此次活动整体提高了教师撰写项目申请表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学校高水平项目的通过率。
精准赋能辅导员,提升辅导员素质和能力
“人力资源部学生工作处(部)”
逐步实施学生工队伍“雁阵计划”,打造学生工秘书队伍“灵雁”工程、二级院校学生工队伍“雁阵”工程、“雁巢”工程等辅导员工作室、优秀辅导员“名言”工程。 项目。 通过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考核体系建设,推动“雁行计划”实施。 在辅导员配置到位的基础上,组织召开8次学生工作例会和10余次辅导员培训及竞赛; 派出辅导员30余人外出学习,1人荣获省高校年度辅导员入围奖,并组织全体辅导员参加素质能力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建。
赋能提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行动
《团委》
项目搭建科技、文化、艺术创新实践平台,设置三大内容版块,开展青少年竞赛场、缤纷秀场、知识论坛三大版块32大类100余项活动; 围绕4项集中工作,涵盖5项重点打造科技成果、文学艺术作品、精品活动、学术品牌的教育活动。 思想引领活动塑造灵魂,科技创新活动启迪心灵,体育赛事强身健体,艺术活动渗透美育力量,劳动教育锤炼身心; 搭建了一批工作平台、打造了一批品牌活动、汇聚了一批教育成果,取得了预期效果,切实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赋能。
开展校园交通综合治理
“保卫部(部)”
针对校园内机动车超速、非机动车大量、车辆乱停放等问题,保卫处开发了机动车管制系统,抓拍机动车违法行为。 还与中国移动合作,对校园内超速、扰乱机动车进行检测。 针对违章停车等违法行为,发布短信通知。 正式实施第一个月,就有10720起超速抓获。 目前,11月份超速抓获1200起,同比下降88.8%,有效规范校园机动车驾驶行为; 建立非机动车管理制度,规定校园内严禁非机动车交通标志。 严禁无学校标志的非机动车进入校园。 及时清理无证、无主非机动车,帮助学校开展交通综合治理。 截至11月30日,学校已完成非机动车6600余辆登记,其中电动车4800余辆、自行车1800余辆,有效缓解校园道路交通压力,净化校园安全环境。
房山校区学生公寓A、C、D卫生间改造升级
《物流管理办公室》
我校房山校区共有7套学生公寓。 由于历史原因,A、C、D区有600间大套房没有热水洗澡。 近万名学生不得不去公共浴室洗澡。 为改善学生洗浴条件,结合学校运行实际,后勤处于2023年上半年进行多方调研,通过BOT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全面改善洗浴条件,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完成楼内23个集中公共卫生间建设。 解决困扰学校多年的学生洗澡冲突。
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和市民出行安全
《南京小庄学院附属小学》
由于河沿路高速公路建设,学生上下学存在安全隐患,放学接孩子的车辆堵塞新联二村社区,影响居民出行。 目前,河沿路改造已基本完成。 学校对北门空地进行了设计和美化,设置了家长接送学生和等待休息的设施,并安装了防撞装置。 大部分年级通过新北门放学,减轻了新联二村的负担。 居民进入社区的压力。 上课期间,学校安排行政、教师、家长志愿者配合保安、辅警进行引导,减轻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隐患。
二级学院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一体化实践
《儿童师范学院》
以专业为纽带,与区域教育紧密联系,探索产教融合、保教融合、学教融合。 与南京市多个区教育局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整合以“临床”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中割裂的学科、情境、内容、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为学生提供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与青年同师搭建幼儿园学习与实训平台,让学生在真实岗位边学边做,让教师在幼儿教育实际情况中发现真正的研究问题,将课程教学与幼儿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做一体化”,同时助力当地乡村教育振兴。 今年,与浦口区共建的幼儿园竣工开业; 与丽水区共建的幼儿园实现四轨制满额招生,成为当地群众满意、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优质幼儿园。 继续与高淳区、句容市夏树镇幼儿园开展共建合作。
改善教育环境,助力师生发展
“新闻与传播学院”
在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7月初,新闻传播学院完成了行政、师生搬迁工作。 三个教研室共设有教师工作站40个,并增设教师休息区、储藏区、资料打印区、茶水区等。 建成“行知书屋”,为师生提供读书、讨论、休闲的空间。 预计藏书4000余册,打造“新书香”。 建设“读书俱乐部”、谈心谈话室,丰富师生文化生活。 立足学院办学理念,新建学院门厅、文化楼、会议室、党建文化墙等,提升育人环境。
全员参与,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成立了以学院党委**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教研室主任组成的“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小组、班主任、专职辅导员、学生骨干; 建立了就业信息推送全覆盖、就业状况变化全程跟踪、重点学生点对点关注的“点线面一体化”工作架构、深入细致的学业就业帮助和教育工作。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4%; 对毕业班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全程辅导制度》实施方案发布并正式启动,为全体新生提供专职辅导老师。 2023年扎实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多措并举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梦工厂”、“元宇宙”等项目吸引企业入校,成立梦工厂技术服务与创新中心,提升学生项目开发能力; 还与软通动力、江宁高新区共建软通天枢元宇宙研究院、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学院成功入驻学院,开展产教融合等全方位合作; 依托学院“元空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企业合作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校企学科竞赛,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开展“走访企业开拓就业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企业48家,拓展岗位615个,与科大讯飞、软通动力、晓石科技、南京建设等知名企业建立就业基地,促进高水平就业——学生优质就业。
搭建“小创客”平台,以赛促学,助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电子工程学院」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聚焦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近20项、省级奖项40余项。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省级项目13项,其中重点项目9项; 获得“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省主赛道一等奖1项、黑科技行星级项目1项、卫星二级项目1项。 荣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三等奖2项。 王芳教授指导的项目在第九届“互联网+”省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成功晋级全国赛,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的勇气。 将打造青春风格。
托志筑梦,由“考研”决定——环境科学学院积极推动学生考研
「环境科学学院」
学院成立考研领导小组,下设考研辅导小组和考研服务小组(含学生党员支持)组织,具体负责学生的考研指导和服务。 通过设计问卷、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考研意向。 根据学生的考研意向,教研室成立了考研课程专家辅导团队。 依托现有课程资源,开设12门考研课程,线上线下辅导同步开展。 学院设立考研专用教室,组织专项慰问活动,为学生送去考前关怀和支持。 今年环境科学研究院考研录取80名学生,录取率25.4%。 多名学生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双一流大学。
全面改善北看台及北操场运动条件
《体育学院》
为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健身锻炼的需要,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经过科学论证,体育学院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北操场看台和北操场配套设施设备,并确定了室内跑步走廊、羽毛球馆、健美操室、武术馆、体操馆、公共健身区等空间,进行了科学规划,设置了大量先进的教学、训练、健身设施。添置了仪器设备,全面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高质量的运动教学空间促进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取得极高的师生满意度。
结尾
过去推荐的
最全! 一张图看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我校4个项目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
我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省市“两会”积极建言献策
我校在全省教学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中取得好成绩
荣获大学生通讯社荣誉
意见反馈|各部门
编辑| 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