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发布
《关于推进体育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
崇明陈家镇
被认定为国家体育旅游小镇
▽
这绝对值得炫耀。
一起来见证他的魅力↓
什么是运动休闲小镇?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兼具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重功能的空间区域,是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
被选中后有哪些好处?
打造体育休闲特色小镇,有利于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吸引长期投资,推动小镇体育休闲、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为小镇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能够有效推进以乡镇为重点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乡镇全民健身与健康事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
上海
崇明区陈家镇
陈家镇位于崇明岛最东部,上海长江绥桥崇明岛的登陆点,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在我国“T”型国家发展轴线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第一镇。陈家镇是一座有300多年历史的老镇,这里民风勤劳,土地肥沃,滩涂资源极其丰富。土地形成于清初,康熙、乾隆年间,通过围海造地,由南向北扩展。先建协龙镇,后建朝阳镇、八旗镇,陈家镇始建于乾隆末年。
先后被评为:陈家镇成为上海市试点建设“一城九镇”之一、国家重点建设镇、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2009年7月,上海市政府再次明确,将加快推进本市崇明区陈家镇等10个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
▽
陈家镇
优点
陈家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捷,是国家沿海、沿江发展轴线的交汇点、上海与长三角的连接点、水陆空交通的汇聚点、上海轨道交通的直达点。
▼体育基础领先
陈家镇目前拥有60公里的自行车绿道、世界级体育训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旅游资源丰富
崇明陈家镇拥有国际重要湿地——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英东村、上海最大渔港——席家港、国家级中华鲟保护区。
▽
陈家镇
未来发展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中最大的一块蛋糕,在发达国家,以体育休闲为目的的游客占到总游客的1/3,尤其是以体育赛事、运动体验为代表的体旅结合项目更是受到青睐,未来陈家镇将发展成为国际体育旅游目的地、全国体育旅游示范点。
▽
陈家镇
功能定位
“中国崇明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将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体育设施基础,按照项目突出、产业协同、合作共赢的原则,以体育为平台,协同带动旅游、康复、休闲等相关产业发展,吸引长期投资项目,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规划主要依托位于陈家镇的上海崇明全民体育训练基地,重点发展体育旅游、体育训练、体育康复等体育产业,同时在陈家镇盈湖打造过程中,有机融入水上运动、自行车骑行等体育元素,积极发展户外健身休闲运动。
上海围绕打造国际知名赛事之都的目标,积极举办大型国际户外活动,吸引游客观赛,成为世界赛事的集中举办地。
该镇依托上海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吸引国际、国内各类专业球队来镇集中训练,成为国际、国内专业运动队训练的聚集地。
依托运动训练基地的运动康复技术,结合上海体育学院领先的运动康复研究,为运动损伤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
依托体育训练基地的设施和师资力量,结合镇内社会培训机构,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训练场地,形成训练、度假一体化发展。
依托陈家镇优良的旅游资源和酒店,打造国际国内体育发展、交流合作的平台,实现以论坛带动体育小镇发展。
发挥训练基地和上海体育学院的人才优势,打造体育创新平台,让到访小镇的游客亲身感受体育智造新成果。
陈家镇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总体规划已形成,总体目标是逐步把陈家镇打造成集职业培训、体育旅游、运动训练、团体活动、运动康复等为一体,与教育、旅游、康养、文化等融为一体,业态多样、功能复合、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体育休闲特色小镇,成为“中国体育城”。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把陈家镇打造成上海体育产业的升级版,成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绿色经济与群众就业互补发展的典范。
整体空间布局
体育设施分布在全镇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为以下运动区。
——东部为水上运动区,依托盈湖,安排OP帆船、赛艇、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兼顾自行车骑行。
——北部为奥林匹克体育带,依托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开展体育旅游、体育培训、运动康复等产业项目。
——全域形成自行车带,在现有“三纵四横”自行车道基础上,建设环湖自行车道,提升自行车道功能品质。
让我们一起期待他/她的未来吧~
信息来源:崇明区陈家镇
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发布,运动与旅游相伴描画崭新篇章
时隔许久,在家乡踏上久违的城市漫步;大年初一,和好友们准备啤酒,共同夺得亚洲杯冠军。体育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构建起一幕幕“人间烟火”的生活场景。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2024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以体育为媒、以旅游为伴,体育旅游将为春节假期谱写新篇章。
形式多样,满足出行需求
春节市场掀起出行高峰,春节期间全国共计9亿人次出行,其中旅游需求保持旺盛。游客们更喜欢做什么?他们的出行方式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综合各大平台的视角,有两大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人们越来越热爱运动。小红书《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显示,徒步、骑行、露营、垂钓、潜水、冲浪、滑雪等户外活动成为更多人的新生活方式。长期被“关在笼子里”的城市居民开始通过运动探索自由的灵魂。
其次,游客希望在旅途中获得新鲜、独特、好玩的体验。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雷表示,“玩一些新奇、有特色的游戏,比单纯去一个目的地试试,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Z世代在旅游消费中的占比日益提升,定制化、个性化成为更多旅游产品设计的重点。
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为全国游客提供了这样一份“量身定制”的旅游清单,以今年的“头流”旅游方式冰雪游为例,每条旅游线路侧重形式不同、针对的消费者不同,游客可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择。
湖北“游鄂西”体育旅游线路将冬季热门运动滑雪与近年来颇受欢迎的徒步登山运动相结合,打造了“百里荒户外越野挑战赛”“百里荒登山挑战赛”“滑翔伞赛”等系列赛事品牌,吸引极限运动爱好者;
新疆阿勒泰将军山冰雪运动旅游线路在国际滑雪场设置了冰雪乐园,包含雪上滑梯、冰上碰碰车、电动雪橇、雪地坦克、高速卡丁车、漂移碰碰车等体验项目,满足亲子及休闲群体的娱乐体验;
辽宁阜新黄家沟温泉滑雪游依托阜蒙县东梁镇丰富的温泉资源和黄家沟滑雪场,创新打造康体养生与运动相融合的健康养生游。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丁云霞博士介绍,2024年春节假期精品体育旅游线路覆盖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东北、西南等全省各地区,其中既有雪域滑雪、温泉、休闲度假线路,也有绿水青山间的自由行、潮流游、时光游。
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博士生导师周利军教授认为,精品线路既包括滑雪、温泉、路跑等主流体育旅游活动,也包括露营、城市徒步等潮流运动,紧密结合全人群、全年龄段的体育旅游需求。
特色鲜明 实现产业融合
“球进了!”
2月3日,2024龙年“村超联赛”迎新年比赛拉开帷幕,澳门工人联赛与贵州村超联赛以足球结下友谊,在绿茵场上欢庆新年。这场以乡村为依托的业余联赛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共吸引游客3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40亿元。
一场足球赛传播开来,游客的热情感染了市场,也让文旅产业看到了体育的巨大潜力。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海教授指出,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业态,为各地不断创新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对提高广大民众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什么叫深度融合?首先体现在体育活动数量多、号召力强。如山东五莲“齐鲁风情5号线”体育旅游线路依托开展的体育赛事就有10余项,包括登山、滑雪、攀岩、龙舟赛、自行车、马拉松、射击等,项目涵盖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2023年,依托线路开展的体育赛事、运动会、旅游节庆等将超过80项,吸引近10万人次参与。
其次,体育与旅游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过程,重新整合利用了目的地资源,也为诸多细分行业打开了发展机遇。黑龙江鸡西冰雪速度激情体育旅游线路融合了多项文化活动:组织省内外摄影爱好者参加“兴凯湖冬季摄影大赛”;在兴凯湖兴凯流景区举办“2024兴凯湖冬捕节”,让游客亲身体验民俗风情,带动相关农副产品消费。
浙江“追日到台州”沿海1号公路体育旅游线路囊括了全国数百处经典红色景区,并创新为游客打造了一条红色景区“徒步垦荒路”,让游客追忆往昔、不忘初心。
冰雪运动+人文风情、滨海体育+红色旅游……精品旅游线路上,体育与旅游融合的产业故事层出不穷。
周利军教授认为,精品线路与“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深度对接,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新疆属于北方冰雪运动先行区;浙江、福建、山东属于华东地区户外运动示范区;湖北位于中部地区户外运动体验区;海南位于华南地区户外运动休闲区;四川、贵州位于西南地区户外运动聚集区。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旅游学院副院长蒋依依教授认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引导盘活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体育场馆等资源,可以引导旅游景区、目的地由门票经济向同等重要的产业经济转变,同时有效引导体育消费和旅游消费的提振。
©
欢度春节,迈向全民体育
春节期间,体育旅游怎样才能玩得更尽兴?有关专家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安全、健康、快乐。
运动健身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社交货币,虽然人们常说“每逢节日都会胖一斤”,但加入运动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小土豆”们挤满滑雪场,“骑行者”们追逐着第一缕阳光。
尽管愿景美好,但安全风险也不容小觑。数据显示,滑雪受伤率约为千分之二至四。去年12月,一名中国女游客在日本新潟县汤泽町滑雪场滑雪时因窒息死亡。
那些被打上“野”“小众”标签却缺乏安全和后勤保障的户外目的地,也给行程带来风险。四川海尔塘被宣传为“新手友好型”雪山,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然而,由于登山者准备不足、景区管理不善,当地事故频发,当地消防队一天内两次进山搜救。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应急救援与防护研究院杨三军教授表示,户外运动起源于欧美早期的探险、科学考察活动,运动强度和技术要求较高,且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危险性较大,这就需要建设和完善相关的安全预警、应急保障体系,也要求参与者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专业的参与态度。
杨三军教授介绍,所选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安全性有高标准、有科学保障,游客可以安心享受旅游。他还对更多想发展体育旅游的景区和参与体育旅游的个人提出了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相关景区要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生命线,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二是建议大家在春节假期外出旅游和参加户外运动时,提高安全意识,切实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出行前应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气情况,做好必要准备;注意安全提示和周边各类警示标识,不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冒险行为,听从专业人员的指导;随时关注目的地医院、公安、消防等部门信息,如遇突发情况,可第一时间寻求帮助。
安全健康是幸福的前提。随着亚运会、冬奥会等综合性体育赛事在中国的举办,体育活动的普及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体育融入日常生活、全民参与的趋势成为主流。基于新需求催化和供给升级,从春节假期开始,旅途中运动带来的幸福感将不断蔓延和延伸。吉林雪乡魅力冰雪游线路数据显示,近三年游客数量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增游客量都在20万人次左右。
丁云霞博士建议,各地要积极回应游客消费诉求,加大创新力度,把更多的体育活动、体育元素、体育设施融入到我国美丽的山水风景中,推动全国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