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推进,DRG、DIP成为热点话题,从原来的按项目付费,到现在的全额预付;再加上药品零加成、集中采购等医改措施的落地,要求医护人员更加“会算计”。
基于此,药剂科也从为医院赚钱的部门变成了成本部门。“医生要用自己需要的治疗药物,坚决不用不该用的药,能用或不用的辅助药物尽量不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党支部**周鹏教授近日接受《中国医学论坛》报专访时这样表示。
在此背景下,不少医院采取了药房托管模式,让部分药企经营药房,转嫁成本。但时间久了,也会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公众眼中,药房或药事部门逐渐变成了“卖药”部门。
“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周鹏教授坦言,药学部肩负着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职责,就是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
周鹏教授访谈视频
专家介绍
周鹏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聚焦“三个点”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具体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从药品选择、药品监管、药学服务三个层面努力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品种类繁多,新药不断被开发,因此,一个医院的基本药物目录极其关键。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药品目录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集体决策,医院制定了药物遴选制度,对药品进行综合评估,决定哪些药品进入医院,哪些药品淘汰。
“传统观念里,药师只是调配药,其实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周鹏教授坦言,临床医生给患者开药后,医院合理用药系统会对处方进行预筛选,通过后才会到达药房。药师在调配药品时,也要通过实时审核处方,做到“四查十比”,确保药品准确无误地分发给患者。此外,药师每月还会对处方进行点评,找出上月处方不合理的部分,并及时与医务部门、医生沟通,落实用药监管。
随着《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的发布,药学服务首次被纳入全国医疗服务收费项目。《规范》为药学服务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可以预见,随着《规范》的实施,更多的药师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价值,药学服务转型发展也将迎来新的引擎。
药师可以在哪些方面提供服务呢?周鹏教授首先提到了药学门诊。“医生更专注于诊断或手术,可能没有时间给患者做详细的用药指导,这时药师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药师可以根据医生的诊疗方案和患者病情,提供用药指导,包括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特殊器械使用、药品储存等方面。”
还有一类药师叫临床药师,他们和临床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组成团队,共同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此外,临床药师还要对需要特别关注的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甚至对于多种疾病的患者,如果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药师也要及时提醒,重新整理药物。
接下来是药学咨询。周鹏教授指出,医院药师每天承担着大量的咨询工作。比如,医生发现病人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就会请药师咨询抗菌药物;对于一些胃肠功能障碍不能进食的病人,也会请相关临床药师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不仅如此,药剂师还会运用其对药品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精准用药服务,例如监测血药浓度、解读药物基因结果等,以指导或调整患者的用药计划。
人才与科研齐头并进
推动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
“从纵向看,我国药学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周鹏教授指出,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面对医生短缺、药品短缺的形势,重点是保证药品供应;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临床药学工作起步,药师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进行用药指导、调整用药方案;第三阶段是在当今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的用药服务。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的核心,合理用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周鹏教授认为,随着药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药学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提升药学队伍的服务能力,体现药学服务的价值,是每一位药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临床药师的培养成为“破题”的重中之重。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1999年开始培养临床药师,是云南省最早建立临床药师队伍的医院之一。当时,该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首例肝移植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后,患者的身体对外来器官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临床上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降低机体对外来物质的排斥反应,使新器官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当时,高瞻远瞩的医院领导提出,要对免疫抑制剂的药物浓度进行监测,以指导医生的整个治疗方案。由此,该院临床药学工作正式启动。
为了将药师培养成为能够适应新形势的临床药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5年申请并成功获批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目前已有多名临床药师在内科、外科、儿科、重症医学、营养等科室担任临床药师。
周鹏教授在实践和研究中发现,临床药师常见的培养模式并不能真正培养临床药学服务能力,部分药师回到临床后往往无法胜任本职工作。在此情况下,周鹏教授申请开展相关研究,提升临床药师的实践技能。他主张针对临床药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开展“五站式考核”,包括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用药指导与咨询、门诊处方/医嘱的审核与纠正、检验报告的解释、用药问题处理等。
“不是基于纸质病例的考核,而是通过标准化病人模拟临床场景,考核药师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沟通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周鹏教授指出,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希望通过考核夯实药师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他还强调,临床药师的工作实践性很强,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教育的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至关重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药师的人文关怀。
除了加强科学考核外,学习培训也极为关键。周鹏教授介绍,药学系每周都会组织药师培训,要求药师定期阅读文献、分享案例,给予药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不断提高药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科研创新是药学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以需求为导向,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服务的基本理念,也是最简单的科研逻辑。那么,作为研究型药师队伍,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着力呢?
除了药理、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药剂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外,周鹏教授指出,药师可以根据临床实践中发现的用药问题,提出假设、制定研究计划、进行临床干预;部分药品临床使用中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通过临床综合评价这个工具,梳理临床用药并建立研究思维,进行相关评价,回答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药学服务和科学研究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以科研的心态提供服务,以服务的心态做科研,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指导更好的临床服务,还可以给出优秀的科研答案。”
周鹏教授还提到,大量的药师实际上承担着教学工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方向值得探索,比如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研究、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的提升、临床药学技能的提高等。
值得一提的是,药学系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既是医学技术部门,又是职能管理部门。周鹏教授表示,作为管理部门,药品重点监控体系建设、高警戒药品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以及在集中采购背景下如何科学上报数量,如何把控中选品与非中选品采购的平衡,都可以成为深入研究的课题。
“要努力打破公众对药师的误解,把‘生病找医生、吃药找药师’的理念深深植入人们的心中。”周鹏教授希望各位同事携起手来,汇聚药师的力量,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推动新时代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出版社于2021年12月正式启动“试点计划——助力医学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主自强的示范项目”(简称“试点计划”)。作为“试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医学论坛”旨在聚焦临床医学技术发展和诊疗服务模式创新,通过邀请科室管理者、学科带头人进行线下访谈,分享经验、树立标杆、促进传播,提升专科学术影响力,探索新时代科室创新发展新思路,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的区别你知道吗?
1. 不同类别、专业和学位类别
这三个专业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新开设的,其中互联网与新媒体专业是2011年新增的,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专业都是2016年新增的。
2.从研究方向看互联网与新媒体、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艺术的区别
3.从课程设置看互联网、新媒体及新媒体技术的差异
4.从就业角度看互联网与新媒体、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艺术的区别
5.从专业学校数量和每年毕业生数量看互联网与新媒体及新媒体技术的差异
6.从近三年招生看网络与新媒体、新媒体技术专业(以四川部分学校招生情况为例)
由于这三个专业都是近几年新开设的,且属于交叉学科,所以学到的相关知识比较杂而不精,鉴于大学老师的教学经验,涉及新媒体的课程还不是很成熟,这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俗话说,师傅领路,实践靠个人。另外,各级互联网、新媒体学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个人的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希望大家通过对互联网与新媒体、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三个专业的了解,能够做出适合自己内心的专业选择!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对这三个专业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