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审裁判:冷文胜
◎科技日报记者李丽云、通讯员张学鹏
7月6日上午9点半,嫩林铁路大杨树站熙熙攘攘。580余名考生和家长冒着细雨,经测温、扫码后,穿过大杨树站精心打造的红色“状元门”,登上K5117次“共青团”高考专列,前往100多公里外的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参加高考。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连续第18年开行高考专列。
这是全国唯一的高考专列,被当地高考考生称为“梦想列车”,连续18年运送3.4万名考生,其中7000余名毕业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走出大山,开启了自己的追梦之旅。
搭乘高考列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仪式
每年高考前一天,这列开往梦想的专列都会准时从大杨树出发。这天已经成为大杨树火车站的一个特殊节日,乘坐专列也成为大杨树考生不可缺少的特殊仪式。
大杨树镇二中18岁的鄂伦春族考生何子懿放弃了随父母开车去考点的机会,选择和同学一起坐高考专列。她告诉科技日报:“我没有和父母一起开车,我想和大家一起坐这趟专列。和同学们一起坐火车参加高考,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我很开心。这趟列车可能是我们班最完整的一次聚会,我很珍惜,以后会记住这一天。”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杨树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居住着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由于高考考点必须设在旗(县),大杨树镇考生每年必须到135公里外的阿里河镇参加高考。高考专列开通前,由于交通不便,考生和家长需要多次转车、转火车才能到达考点,前往考点极为不便。
2003年,为解决民族地区考生出行难、交通费用高的问题,原哈尔滨铁路局在高考前从考生集中的大杨树站开行了直达阿里河考场的高考专列,已连续运行18年。
抗疫护士走出高考专列
列车开动前,大杨树火车站状元门前,曾是援鄂医疗队队员的牛强身穿绿色防疫服,仔细为每一位进站考生测量体温。
今年33岁的牛强是呼伦贝尔市第五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2006年,她也搭乘同一列高考专列,考入石家庄外交学院护理专业。2009年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工作,从事护理工作已经12年了。
今年2月13日,她加入呼伦贝尔市援鄂医疗队,在荆门市沙洋县医院奋战35天。4月3日她回到家乡,继续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负责每天大杨树站到达和出发旅客的体温检测。
今天看到学弟学妹们乘坐高考专列,她说:“没想到15年后,铁路部门还坚持开行公益性高考列车,帮助少数民族学子走出大山,实现人生梦想。”
当学弟学妹们即将踏上圆梦列车时,她一边给他们量体温,一边提醒他们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心里默默祝福他们高考成功,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人生目标。
考生数量减少,旅客服务不断升级
18年来,哈尔滨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专门派出机车车辆和乘务员开行高考专列。2019年,全国铁路团委将高考专列命名为“共青团”,并选拔优秀年轻乘务员,为考生提供更加贴心的乘车服务。
为确保在疫情特殊之年高考列车顺利出行,齐齐哈尔客运段团委选派6名精干军人来到大杨树开展志愿服务,为列车上的高考学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爱心活动。在1号车厢举办列车防疫小课堂,主要给考生讲解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和七步洗手法、发放防疫宣传单;在2号车厢,列车长尹浩明主持同学们留言活动并与高考列车合影,并组织同学们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3号车厢开展齐齐哈尔“共青团”高考列车主题团日活动,主题为“不一样的成人礼,高考来了”,列车长尹浩明带领车厢内的考生面向团旗重温入团誓词,而今年运行18年的高考列车也恰好和考生们一样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今年,铁路部门还精心为每位考生准备了防疫爱心箱,里面有口罩、消毒纸巾、纪念车票等小礼物。还向高考专列上的师生和家长免费发放纪念信纸,让考生和家长记录下高考前的心情和故事。邀请专业摄影师在列车上为考生拍摄“专车毕业照”。铁路青年志愿者全程引导考生进站、上车,并提供免费矿泉水、碳素笔、小型急救包等应急服务。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孩子们都戴着口罩,但青春的昂扬斗志依然充满车厢。
18年来,乘坐高考专列的考生人数不断减少,但铁路旅客服务却不断升级。近年来,高考专列由开窗通风的绿皮车厢改造为空调车厢,行车时间由近3小时缩短至2小时3分,让考生在炎热的夏季享受快捷舒适的旅程。为了鼓励考生,大杨树镇5家爱心企业还为列车上所有考生购买了往返车票,让边远地区的考生可以免费乘坐专列参加考试。
高考专列送梦想
看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正在送学生参加高考的鄂伦春旗大杨树镇第二中学老师李百芳感慨万千。18年前,她也乘坐同样的高考专列去参加高考。那是高考专列开通的第一年:“那一年恰逢非典疫情,也是高考第一次提前到6月份,那时候还没有私家车,我们出行很不方便。铁路部门给我们开通了高考专列。当时我们就觉得自己很幸运,一定能实现梦想。”后来,李百芳考上了内蒙古民族大学。
大学毕业后,李百芳选择回到家乡大杨树镇当老师。如今,她已经教过三批高考考生,三次乘坐这趟专列参加高考。她真诚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趟列车还是贫困孩子的必需品,票价便宜,服务周到,关键是氛围特别好。如今的高考列车从绿皮车厢升级为空调车厢,乘坐环境越来越舒适,服务越来越周到。这次我们还为考生准备了爱心防疫箱,客运服务人员也为学生们加油打气,希望学生们考试考得越来越好。”
绿海浩瀚,车轮滚滚,这列全国唯一的高考专列承载着万千学子的梦想,第十八次驶向远方的希望。
18 年高考专列,搭载梦想与希望的列车
高考列车的诞生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杨树镇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是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
由于高考考点必须设在县城,大杨树镇考生每年必须到135公里外的阿里河镇参加高考。高考专列开通前,由于交通不便,考生和家长要多次转车、转车才能到达考点,极其不便。
2003年,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出行难、交通费用高的问题,原哈尔滨铁路局在高考前开行从考生集中的大杨树站直达阿里河考场的高考专列。该专列已连续运行18年,往返运送考生3.4万人次,7000余名毕业生考入厦门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这列全国唯一的高考专列,成为考生追逐人生梦想的始发列车。
18年来,哈尔滨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主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专门派出机车车辆和乘务员开行高考专列。2019年,全国铁路团委将高考专列命名为“共青团”,并选拔优秀年轻乘务员,为考生提供更加贴心的乘车服务。
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大杨树与阿里河之间的公路、铁路交通更加畅通,私家车也越来越普及。但在不少师生、家长心中,坐专列去参加高考,是一种情怀。
雨水阻挡不了追梦的热情
我1岁的表弟来参加考试
即使是盛夏,山里的雨也总是带来一丝凉意。6日清晨,大杨树镇下起了不小的雨。一年一度的高考专列即将到来,不少身着便装或鄂伦春族服装的高考考生纷纷赶来,有的带着全家前来送行,有的甚至还带来了家人送来的鲜花。
记者看到,在大部分考生还未到站时,一位考生已在妈妈的陪同下抵达大杨树站。人群中,考生张哲一岁的表妹也来到火车站送行:“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阿姨、爷爷奶奶,还有我16个月大的妹妹。”她对记者说:“我打算报考燕山大学,我相信自己能行。祝高考顺利!”
来自大杨树多布库尔猎人村的鄂伦春族考生关超告诉记者,自己想报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兽医专业,成为一名宠物医生。
大杨树二中鄂伦春族考生何子懿,尽管父母开车去了阿里和,但她还是选择和同学一起乘坐高考列车。“高一的时候,我和同学一起去送别读高三的学长,当时心里很激动,也很紧张。今天真的来了,心情很复杂,事情发生得很快。这趟列车可能是我们班最完整的一次聚会,我今天穿着鄂伦春族的服饰,坐上这趟高考列车,我很激动,也是唯一的一次,能和这么多同学在一起,我很开心。”
18年前,考生们曾先后输送了三批学生考上大学。
班主任李百芳:梦见学生开酒席庆祝升学
这天上午,3号车厢里正举行一场热闹的主题集体活动,热闹而轻松的车厢里,一位面带慈祥微笑的女子正从容不迫地注视着大家,她就是大杨树二中3-4班的班主任李百芳。
她告诉记者,她是首批享受高考专列便利的考生,“2003年我就坐专列参加高考,考上了内蒙古民族大学。2008年,我学的是化学教育专业,成为杨树二中化学老师。2011年我担任班主任,并分别在2014年、2017年、2020年送了三届毕业班学生参加高考。”
李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当班主任几年了,因为希望学生考试能考得更好,所以每年都越来越紧张。“虽然这种紧张表现在表面上不明显,闹钟定在六点半,但今天早上三点我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昨晚梦见了毕业宴会,一层楼梯上来是一个学生,另一层楼梯上来又是一个庆祝毕业的学生……楼梯是螺旋形的,天道酬勤,孩子们一定考得好。”
作为与高考专列有着如此不解之缘的人,李老师表示,“小时候没怎么觉得。但这样的专列能开这么多年,真的非常不容易。每次开这个专列,都要提前宣传,要清点人数,要登记学生身份证号码,要按班级分车厢,今年还找了赞助商。今天下雨了,服务人员还是很多的。感谢所有为高考专列开通而努力的工作人员。”
当年的考生成了支援湖北的护士,高考专列又出发了
为每一位大杨树高考考生测量体温
在当天为考生服务的众多人员中,有一位非常专业的工作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手拿体温枪,正在为每一位进站的考生测量体温。
记者了解到,34岁的高考列车防疫志愿者牛强,2006年也乘坐高考列车参加高考,考入石家庄外交学院护理专业。2009年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大杨树工作,从事护理工作12年。疫情期间,她随同内蒙古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在荆门市沙洋县医院奋战35天。4月3日她回到家乡,继续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负责每天对大杨树站到发旅客的问诊、检测工作。
她一边给学生们测量体温,一边提醒大家戴口罩,并祝愿他们“顺利考上理想的学校,实现人生目标”。
高考列车上的同龄考生的梦想:
研究芯片,成为一名医生
18岁考生德天志告诉记者,“早上7点多吃完饭,就打车去了大杨树站。”记者了解到,或许是因为关注到近期我国芯片产业发展遭遇国外封锁的消息,德天志说,“我打算报考天津理工或者师范大学,想学集成电路,做芯片。”
在随后列车上举行的“不一样的成人礼 高考 我来了”主题团日活动中,考生陈新鹏在团日活动中表示,在看到武汉抗疫期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无私的牺牲后,他表示自己也想立志当一名医生,一名呼吸科医生,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也要像当年驰援湖北的医生们一样,冲锋在前,救死扶伤。
同样18岁的尹兴宇告诉记者,他计划考南方的大学,或者去成都学医。当被问及为何想去成都学医时,他坦言,是因为《成都》这首歌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间18年过去了
大杨树站乘务员最后一次为高考列车服务
今年55岁的程献民是加格达奇铁路段大杨树站的一名客运值班员,他已经为高考列车服务了18年。程献民告诉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能想到的都提前想到了,在保证学生和家长前期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组织好这次高考列车。我们把17年来积累的经验运用在今年的高考列车上,让家长们出行更安心。”
18年来,乘坐高考列车的考生人数不断变化。开窗通风的绿皮列车改造成空调列车,行车时间由近3小时压缩到2小时3分,让考生在炎热的夏季享受快速舒适的旅程。今年,铁路部门还精心为每位考生准备了防疫爱心箱,里面有口罩、消毒纸巾、纪念票等小礼物。大杨树站客运值班员袁静薇今年即将退休,这是她最后一次服务高考列车,她的女儿当年也乘坐这趟列车参加高考。看着这些来自家乡的考生,袁静薇常常像母亲一样叮咛,“考试时要小心,不要紧张”。这句熟悉的叮咛,让考生们倍感温暖。
文:龙头新闻 栾德乾
摄影摄像:龙头新闻 张宇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