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不够,我们要对标深圳艺校,在特色上追求卓越,向‘山东领先、全国一流’迈进。”青岛艺校党委副**王伟说。他的声音不大,语速不快,但语气平静而坚定——艺校人对于如何实现目标,已经有了清晰的“路线图”。
党建引领 为新征程提供动力和保障
观念一旦转变,天地就更广阔了。随着思想的解放,艺术学校人把学校发展的“路线图”放在了国家“坐标”上去定位。王伟提到的深圳艺术学校,不仅名师云集,还培养了李云迪、陈萨等国际知名钢琴家。为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王伟提出了“站得高、走得远”的规划布局。
所谓“上天入地”,就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为避免党建与行政工作割裂,青岛艺术学校确立了“聚焦中心、镜头结合、引领党建、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围绕立德育人根本任务,从社区视角探索党建教育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学校发展融合推进、共荣共生,为实现高质量教育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所谓“脚踏实地”,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行动,扎扎实实去实践。
“四面出游”包含位置、方向、策略、方法四个要素。
找准新校区方向,绘制新蓝图
青岛市艺术学校在经历了“四校合并、三个校区办学”的历史发展后,今年3月乔迁新校区,标志着学校发展迈上新的里程碑,这是艺术学校人新的定位。
“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课程建设、课堂建设等办学内容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伟举例说,艺术学校在同类中职学校中走在前列,但生源质量与普通高中艺术班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打造青岛艺术教育第一品牌,向‘山东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迈进,就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面对现实,看到历史取得的成绩,横向比较,找差距。”
把握正确方向 谱写“四派”新篇章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用担心路程远近。未来我们该往哪个方向走?这是摆在艺术院校人面前的重大问题。
“回首过去,我们一路走来,树立了‘四个自信’。”王伟说,一是道路自信,艺术学校“多条腿”办学,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兼顾继续教育与就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二是理论自信,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艺术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尊重个性、尊重情感,培养德艺双馨、身心健康的艺术人才;三是制度自信,实行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四是文化自信,艺术学校人具有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不断用正能量消解负能量。
“在‘四个自信’坚实的基础上,未来要做好‘四个学校’。”王伟说,一是特色办学,围绕艺术特色、结合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新专业,打造“艺术+技术+文化”、“基础+骨干+特色”的专业体系。二是综合办学。艺术学校作为青岛市三所综合高中之一,将打造“普职结合、双向开放、自主选择、多元成才”的办学模式。长期以来,基于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学生普遍走暑期艺术高考的路子,因此在建设综合高中方面,艺术学校有着先天优势。三是联合办学,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生源基地;与普通高中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普通高中资源完善学校文化课程; 与优质初中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与小学、幼儿园合作,输出艺术教育资源,吸引初中作为生源基地;联合企业、行业盘活资源,与企业共同打造文化艺术团体。教师“走出去”参加行业协会活动,协会艺术家定期“进来”指导。四是开放学校。一方面推进教育国际化,加强与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艺术教育发达国家学校合作,为学生出国参访、学习、研修开辟更多渠道;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开放力度,向社会开放学校,进一步擦亮“彩虹”职业教育志愿者品牌,进一步做优做强社会培训,进一步挖掘青岛市中小学艺术教育指导中心社会服务功能。
明确提升办学特色质量和内涵的策略
明年对于艺术学校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989年,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青岛市艺术学校。一步一个脚印,明年将迎来30周年。在这样一个新的节点,学校内涵发展如何实现新突破,需要新的战略来引领。
目前,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还将推出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及专业建设计划(“超高计划”)。在王伟看来,这也是对艺术院校未来发展的指引,建设优质、有特色的艺术院校势在必行。他表示,学校将加强与国内艺术院校的合作,借助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教育内涵。
注重方法,把握课程载体课堂地位
找准方向、明确策略之后,还需要具体的方法去走路。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王伟说,方法在于课程和课堂的落实。
王伟表示,学校正着力打造“基础一体化、专业分类、必修分层、特需专设”的课程体系。所谓“基础一体化”,是指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通识课、职业规划课等课程进行整合,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专业分类”是指进一步优化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体系的课程建设;“必修分层”是以学生升学、就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习惯等,分层次设置必修课程;“特需专设”则是对弱势学生进行课程帮扶,做好“补弱”工作,同时对优秀学生进行课程支持,做好“育优”。
学校还在进一步打造“人本高效课堂”,在专业课上进一步发挥“分层目标教学、一对一辅导、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在文化课上发挥“小组探究”功能,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潜能。
“我们将坚持‘宽基础、富人文、精专业、强文化’的育人战略,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迁移能力,使我们的学生有品德、有专业、有竞赛优势、有实践技能、有就业市场、有升学方向。”王伟说。□青岛日报/青岛视点/青岛新闻网记者王牧原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金融领域的璀璨明珠
学校简介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位于上海,隶属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是一所以会计、金融为特色的公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财经学院合并而成,其起源可追溯至1928年“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须仑先生创办的立信教育事业。2016年,两校合并成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培养了大批活跃于各大金融机构的高素质人才,被誉为“未来金融家的摇篮”。经过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02
优势专业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王牌专业为会计与金融相关专业,其中会计与金融是学校的两大王牌专业。审计专业也非常强,是学校唯一设有硕士点的专业。会计专业有两个国际专业方向——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和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主要课程采用全英文教材,双语或全英文教学。部分课程采取全球考试,学生入学后选修国际方向班。在这里,凯瑞老师要提醒考生家长注意:第一,金融学院招生类别大;第二,想学审计的考生如果想在审计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凯瑞老师建议在完成本科学习后继续读研。
除了财会专业,上海立信财务会计学院也有不错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由于近年来计算机人才需求量巨大,加上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立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立信是一所以培养财会专业为主的学校,资源不如专门的电子技术学校。
03
就业状况
立信会计学院本科生就业率为94%,毕业生平均薪资在5000元以上,客观上不算太高。毕业后60%的本科生选择在上海工作,约10%选择华东地区。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服务、教育等,主要工作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
从升学率来看,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为18%,选择国内留学的比例为6%,选择出国留学的比例为12%。国内学生主要前往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院校;海外学生主要前往悉尼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爱丁堡大学、杜伦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
结合以上数据,客观的说,开瑞老师并不建议考生家长报考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相比于江西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开瑞老师建议考生家长报考江西财经大学或者东北财经大学,相对来说性价比更高一些。虽然立信是全国重点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只是省属重点大学,但是江西财经大学的录取率几乎是立信的两倍。另外,虽然立信有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但是每年进入事务所的毕业生人数还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当然,不可否认立信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方面,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全球金融城市之一,在上海学习可以获得更多实习机会。 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充足,还可以去华东政法大学读法律,去上海外国语大学读语言。以上建议仅为开瑞老师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考生家长应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04
云南录取分数线
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面向云南省内一、二级院校招生,录取分数线普遍不低。
立信大学金融专业,理科最低分数线一般比一线高80分,全省排名8500左右,去年理科最低分数线是610分;文科最低分数线一般比一线高50分,全省排名1800左右,去年文科最低分数线是612分。
报考第二批本科专业,理科生普遍需要在全省29700分左右,比一线高10分左右,比二线高110分左右,去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44分。文科生普遍需要在全省5600分左右,比一线高20分左右,比二线高110分左右。
05
入学规则
请注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有三个校区:松江校区、浦东校区和徐汇校区。其中,松江校区主要开设会计专业,浦东校区主要开设金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