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胶东县民间艺术节由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杂技家协会、青岛市文联、莱西市委宣传部主办,来自胶东16个市县区的民间艺人参与其中,精心筹办了文艺演出、胶东民间文化研讨会、胶东民间手工艺展览、书画陶瓷艺术展等,丰富了“乡村振兴齐鲁模式——好戏连台进村落”活动内容,为乡村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胶东县民间艺术节凸显“山东手工、胶东特色、莱西礼遇”,旨在打造胶东半岛民间艺术新高地,培育山东省级民间艺术节品牌,促进胶东经济圈民间艺术交流互鉴、共同发展。
“传承胶东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题文艺节目展演是首届胶东县民间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展演中,青岛市杂技演员协会、德州市杂技团、莱西市木偶剧团、莱西市吕剧团、山东省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相继亮相。压轴大戏《我的爱,莱西!》是一部时尚清新的情景剧,“大青山的风吹醒惊蛰的梦,日庄的火,新开的灶,香飘四溢飘过月湖桥,这是我的家乡,我在这里长大……”莱西市的地标建筑、特产穿插其中,曲调带有浓郁的莱西气息,让观众感到亲切自豪,也激发出浓浓的家乡情怀。
“听到老乡们的点赞,我们很受鼓舞。接下来,我们将以首届胶东县民间艺术节为契机,继续开展扎实、群众性强的文化艺术活动,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唱响乡村文化建设主旋律。”艺术演出总导演、青岛市艺术志愿者协会**孙永芬说,莱西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晚会充分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为后续的“乡村振兴齐鲁模式——好戏连台”树立了贴近群众艺术生活的“样板”。
首届胶东县民间艺术节将持续到10月下旬,期间书画展、陶瓷艺术展等将相继举办。
产教融合见深度 校企合作展新果,职业教育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
有技能、有抱负,专业水准与职业素质并重
“这道菜是热菜、凉菜、腌菜三种手法结合而成的。”“旁边的黑胡椒金枪鱼饭,为了让菜的味道更丰富,我用了腌蜜瓜、蛋黄酱和黑鱼子作为最后的点缀。”……
发布会上,上海信息管理学院2020级三年制中餐烹饪专业、2020级烹饪技术与营养专业的学生分别展示了自己在学徒和岗位实习期间的学习成果,不仅为来宾们带来了美味佳肴,还畅谈了烹饪过程、菜肴的营养价值、烹饪设计等更深层次的概念。
学员们的水平从“零基础”到“专业级”有了质的飞跃,这让学员们的老师们感到十分欣慰。“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现在的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配合国宴制作的水平。”张毓秀老师肯定地说道。
除了技能的提升,更值得关注的还是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在会上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评估时,各企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责任”这个关键词。马勒山庄人力资源经理李玲说,信息管理学院的学生从未出现过“迟到早退”的情况。不仅如此,有的学生即使生病也不愿离开工作岗位,时刻关心着手头的工作。
作为北外滩客厅优秀实习生的代表,刘元琪在实习期间为公司的重大接待任务做出了许多幕后贡献。“在这里待了一年多,我学会了如何在菜品上做到‘中西结合’、‘中西合璧’。虽然实习期间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从不回避,因为我一直觉得来到公司就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刘同学分享道。
工匠精神与道德、行业探索与思政教育并重
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与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息息相关。
上海信息管理学校校长唐继英介绍,近两年来,学校与上海东湖(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既面向行业发展,又与职业教育本身相契合,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
以现代学徒制为切入点,通过与企业的密切沟通,通过校企联席会议制度,选拔潜力大、专业技能强、素质高的学生进入学徒制,形成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为一体的新型双元制育人模式。
以校企协作、联合管理为特色,创新设计了烹饪技术与营养专业校企协作、联合管理、有效集中的岗位实习(工学交替)新形式。
学校和企业“双师型”教师立足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要求,共同拍摄7期“指尖上的美食系列”产教融合课程,体现与时俱进的行业要求和“专”“精”“新”的课程特色,彰显了工匠精神和劳动教育的传承,进一步拓展了专业技能课程思政教育新特色。
实行“岗位、课程、竞赛、证书”一体化发展,同时保持企业日常运营与学校日常教学的统一方向,探索既符合学校教学要求又符合市场需求的“双师型”职业教师培养新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举行了2020级烹饪技术与营养职业技术融合专业(综合实训)优秀学员表彰大会、2020级烹饪技术与营养职业技术融合专业学生转学仪式。在校企“双元制”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第一次走出校园、第一次走进企业、第一次体验工作岗位……也将迎来更加闪耀的人生。
共创创新 产教融合、多元合作并重
“2020年10月,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与东湖集团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这是学校和企业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们徐汇职业教育的一件大事。”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林晨表示,三年来,高校、职业学校、企业围绕教学内容、师资培养、育人路径等开展了多元化合作,不仅探索形成了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整体提升了徐汇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如何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智慧”,真正赋能行业和领域发展?这是东湖集团副总经理王永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认为校企合作的最大意义也在于此。王经理认为,未来的时代将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产教融合要有清晰的思路,不能用“昨天的经验”去指导“今天的学生”去实现“未来的目标”。他期待未来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全面融合,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东湖集团是一个标杆,但不会是唯一的。活动上,学校向十家企业颁发了“校企联合实训基地”铜牌,同时校企举行了教师互聘仪式,为未来进一步合作发展奠定基础。对此,林主任还结合活动主题提出了两点展望:
“深”——学校要更深层次了解企业需求,企业也应更深入地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专业设计、课程实施、实践训练等学校一条龙培养的各个环节,把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打造培养行业人才的校企合作共同体。
“新”——作为“十四五”期间首批新型技师学院,学校需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有“新行动”、在就业创业上有“新突破”、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上有“新合作”,实现办学“新成效”。
上海东湖(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徐汇区教育局相关领导,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师生参加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