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太猛了!上海市高考分数线出炉,4.1万人本科线,600分以上714人,上海高考分数多少

小条 2024-06-27

那么,上海的高考成绩确实令人刮目相看。本科生4.1万人通过,600分以上的硕士生居然有714人。成绩一出来,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忙着兴奋、紧张、焦虑,各种情绪。为什么?因为接下来你要面临填写申请表的难题。

f4055d811d3b49ab98d87feb7c41146f~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90109&x-signature=zHKdNc7asDwvX932ZdTWiFnAbZQ%3D 说实话,填写申请表看似简单,但其实需要很多知识。光是这样的表格,就能惹恼无数考生和家长。毕竟这是一件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大事,任何人都不敢大意。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高考竞争激烈的地方,每个人都为了考上好学校而努力。

听听笑话,上海高考有多容易,400分以上就能拿到学士学位。人们很嫉妒。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小编觉得这个问题必须辩证地看待。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上海的大学录取率确实很高,今年的本科录取率达到了77%。但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上海的大学资源丰富吗?复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985大学哪所不知名?有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11大学,优秀的普通院系很多,但这个资源你认为丰富吗?

0f5e6c9651294cdca129eaab75e3a1ae~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90109&x-signature=rxj0RO681zbRze14rjOpi8y6%2B8w%3D也就是说,录取率高并不是因为上海的学生比其他地区聪明很多,而是因为有更多的好学校可供选择。

再说说清北0.4%的比例。哇,这个数字一出来,相信很多人都眼睛一亮,心想“上海的考生真是厉害啊。”不过小编认为,如此高的数字其实很大程度上与上海考生人数较少有关。想想看,全市高考报考人数超过五万人,名列前茅的比例自然会很高。

而且,上海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普遍不大。很多孩子从小就接受各种培训和辅导,父母为此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你认为这样的投资不会有效果吗?所以和国内其他地方根本没有可比性。

7480c22537cc42fb8e174323c12706e7~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90109&x-signature=AqHQBrwAsTkIivtyV4qf%2BJQ%2BCbM%3D 然而,高考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智力测试。这是一次全面的测试!它需要力量、运气和策略。看看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七宝中学等顶尖高中。他们每年都会派出很多学生到清北。然而,在一些普通高中,通过其中一项考试可能就很不错了。

因此,考生和家长都应该感到高兴,但同时也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我们应该相信什么?这是高考神话吗?还是应该做出自己现实的评价?你可以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不要被肤浅的数据或其他人的想法所愚弄。

9f9e64a8d42d49d99cdfaed6e7326e5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90109&x-signature=wyDHE%2B0wzRASqXv73RQArXmozwY%3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兴趣。与其追逐遥不可及的名校,不如了解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努力提升自己!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你的未来才会如鱼得水。当然,填写申请表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应该提前做好功课,了解每个学校的专业和就业机会。

另外,你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它们需要按优先顺序排列并按梯度排列。尽管你有远大的理想,但为了实现它们,你需要现实一点。即使你暂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f3402cd435340dc86088e9a12cffee4~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90109&x-signature=%2BSd3QjmOlpAQHit3554XQpdIe%2Bs%3D 总的来说,无论录取率有多高,竞争有多激烈,高考的意义不能仅限于他们的通知。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必须学会抛开外界的标准,勇敢而慷慨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同时,我们要对自己有完全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力。

最后,小编想问,在我们执着于入学率和毕业率的时代,是否有可能回归教育的本质?有没有可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追逐这种虚幻的成功经验?与其把不必要的比较和狂热强加给孩子,不如在我们狂热地填写志愿者申请的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宽容?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