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古代帝王在《周礼》年间举行祭祀“中秋”二字的仪式。 《秋节》是一个使用过的记录。后来,贵族、文人雅士在中秋时望天圆月表达感情的习俗流传开来,成为一项传统活动。直到唐朝,拜月的风俗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中秋节才得以确立。《唐书·太宗记》 这个节日记为“8月15日中秋节”。明清时期,成为我国的重大节日之一。
中秋节习俗
赏月
唐代,赏月的风俗十分盛行,不少诗人在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篇。到了宋代,中秋赏月的风俗更加盛行,这一天“家家张灯结彩,人家饭馆赏月”。如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明月依然是中秋节必做的活动之一。
冉登
中秋夜灯是用绳子将燃烧的蜡烛绑在竹竿内,高高地架在屋檐或露台上,或在房屋高处悬挂汉字或各种形状的小灯。俗称``。 “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裕的人家把灯笼挂在数尺高的地方,并立起一根旗杆和两盏灯笼,一家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喝酒、玩耍。
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圆,中秋月饼又香又甜”。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习俗。月饼一词源自南宋的伍子木库,当时它还只是一种休闲食品。此后,人们逐渐开始将月饼与赏月结合起来,象征家人团聚,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联谊的重要礼物。
中秋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广泛流传,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炼药等神话故事。
中秋传奇——飞向嫦娥月
相传,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击落九个太阳后,西王后的母亲给了她长生不老的丹药,但后羿不愿意接受,就把它给了嫦娥。 e.用于存储。后羿的弟子蓬蒙想要不死药,强迫嫦娥给他,嫦娥绝望地吞下不死药,飞上了天空。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嫦娥不想离开后羿,就停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从此就住在广寒宫里。
回国后,后羿伤心欲绝,但每年的8月15日,他都会去嫦娥最喜欢的后院,准备香架,摆上她最喜欢的糖果和新鲜水果,将目光投向月亮。我别无选择,只能再次遇见他。老百姓听说嫦娥奔月成仙,纷纷在月下摆香台,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赏月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传奇——吴刚征服广西
相传吴刚的妻子与炎帝的孙子伯林有染,惹怒了太阳神炎帝,炎帝派吴刚到月亮上砍不死之树就是这个意思。然而,每次吴观用斧头砍它,桂树就会重新生长,而他用斧头砍下的枝叶又会重新长在树上。月桂树。吴干的妻子感到愧疚,命三个儿子变成蟾蜍、兔子、蛇,飞到月亮上陪伴吴干。为了帮助父亲快点砍掉桂花树,玉兔不断地敲击砍下的枝叶。
中秋传奇—— 玉兔潭药
玉兔潭药是道教轶事,发现于汉代乐府《梦梁录》。相传玉白的月亮里有一只兔子,所以被称为“玉兔”。这种白兔手持玉杵,跪下将药揉成蛤蟆片。服用这些药丸可以让你永生。久而久之,玉兔就成了月亮的代名词。
桂花满月香
时间很短,渴望却很长
阖家团圆,赏天上明月
来源:河北省委党组成员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