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河北科技学院(河北科技学院教务系统)

小条 2024-09-20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信息高速发展的特殊时代诞生的新一代群体,引起了各界的热烈讨论。他具有睿智而又轻狂、成熟而又盲目、理性而又躁动的独特特征。面对这个早熟、独立、公开、自信、有争议、个人主义和现代的学生群体,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教学方法。在90年代,大学生必须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新情况并保持思想自由。要采用教育管理的思想理念、内容和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进一步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的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提高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自觉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是在社会变革深化、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关键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是经济物质大幅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网络时代的最先体验者。他们也是颓废和冲动意识的受害者。他们追求独立,个性浮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想前卫、先进,有强烈的叛逆感和不可抗拒的依赖感。经过观察和研究,我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如下。

1.行为。

虽然他们渴望独立,看起来比较成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依赖,属于伪成熟的范畴。 90后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比任何一代人都受到更多的关怀和爱护,但他们也受到更多的限制。这助长了他们对独立的渴望,也造就了叛逆的一面。由于过度保护,他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虽然表面上渴望独立,却无法摆脱对他人的依赖。 90后接触了一些新鲜事物,经历了一些社会现象,表现出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但他们其实很不成熟,虚假的心理成熟度与社会的实际要求相去甚远。同时,他们的被动独立和伪成熟导致心理压力过大,面对生活挑战时的适应能力降低,甚至可能采取极端行动。

2.情感方面。

90后大学生情感外露、开放,符合社会现实。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在浮躁的环境中感到不安和焦虑。他们的荣誉感很强,物质生活丰富甚至奢华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我很困惑。他们的傲慢背后,是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一种内心压抑、无法释放的情绪。

3.思考。受各种思潮影响,思想前卫、观念先进、精巧老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其实也是他们受害的表现。它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虽然看上去复杂而顺利,但其行动却是直接而简单的。他们模仿别人的世故,所以显得复杂、圆滑,但实际上却很冲动,非常简单、脆弱。

4.认知。

觉知就是了解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在辨别是非、是非、美丑方面往往偏离常理。他虽然善恶分明,但有时分不清善恶,他大胆爱恨,大胆坦诚,但有时却分不清是非,最后常常失败。它处于错误的位置。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更趋于功利,有趋利避害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自我冲突的凝结。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普遍心理特征分析

在社会和家庭因素的双重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行为特征、思维模式,个性大胆、叛逆,但同时他们也具有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20世纪90年代之前并不存在的先进消费理念。

1.社会因素。

20世纪90年代后的现象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经历了社会经济大变革时期,也是由于经济增长、物质享受和过度追求精神享受而受到海外新思潮影响蔓延的时期。社会处于浮躁的氛围中,这一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人生阶段。 90后的生活条件远好于前几代人,没有经历过政治动荡或重大经济变革。社会为90后大学生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也深深影响了这一代人。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受各种社会习俗的影响,表现出与90年代之前出生的大学生完全不同的特征,行为特征和思维表达也有显着差异。

2、家庭因素。

在90后大学生的家庭中,他们的祖先经常经历战乱和磨难,他们的父母也经历过磨难和变迁。两代人经历了生与死、痛苦与欢乐之后,他们不希望新一代有悲惨的经历,想为新一代提供最好的物质环境。结果,大多数大学都有。 90后学生缺乏贫困、吃苦的经历,缺乏平时吃苦耐劳的耐心和临危不惧的责任感。另一方面,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一些90后的大学生经历了家庭的破裂,意味着在父母之外,亲情观念相对淡薄。是。甚至还有性格缺陷和成长中断。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其发展过程造成的。因此,大学教育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支持90年代以后的大学生承担起改变时代的重任。

1、科学分析,用辩证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实践证明,不同时代的人体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特征。否定90后一代,就是否定社会、否定时代。如果说社会是从90年代开始分割的话,20年前的社会就像90年代的大学生一样,有很多与上一代不兼容的东西,这使得90后变得不兼容。并独自行走。 90后与80后、70后是不同的、质的不同。这正是模式。如果我们理性地思考90后,参考过去对80后的评价和80后现在的表现,或许我们的心中不会有任何质疑和批评。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站在社会的高度和时代的前沿,用辩证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和评价90年代及以后的大学生。

2.教育引导,帮助90年代以后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任何一代人的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信息来源也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他们也背负着社会的厚望。如果你的生活缺乏目标设定和价值观,就意味着它缺乏动力、方向和意义。因此,学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将社会理想教育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必须结合起来。通过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坚定了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了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形成了共同的社会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另外,认识到90年代以来这一代人的过早成熟是一种虚假的成熟,我们正在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判断是非和正确评价的能力。自己与他人的行为、正确处理个人事务、与社会的关系、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关系。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道主义关怀为大学生消除情感障碍。教师坚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兼顾学生教育和服务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他们。 90后大学生的“性格直率、叛逆精神”,不能简单地称为弱点。 90年代以来的一代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敢于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丰富、条件优越、信息爆炸的环境普遍导致生活缺乏目标,注重品牌、超前消费,因此。教育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引导他们消除情感障碍,回归现实,融入社会,让他们发挥对新事物的强烈敏感度和开放性。激发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4、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加强自律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的警示提醒。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关注90后所面临的问题,还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他们,以便我们能够自觉学习并积极规划未来。一是要加强自我引导。很多大学生以为一旦入学就结束了,心态就完全放松了。因此,大学教育领导者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专业进行自学和学术研究,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让90年代以后的一代人能够多交流、多交流。学习他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前辈。二是加强特殊教育。大学应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所缺乏的方面,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比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在军事训练中就表现出体力不足,需要在正规教育中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让他们在不断的历练中成长和成熟。三是开展预防挫败感培训。从多家心理咨询机构的调查和反馈来看,90后的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当他们因琐事而受挫时,往往会将人生的全部意义放在某个支点上。一文不值。因此,我们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关怀和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困难,不断奋斗,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挫折预防教育和培训。多种渠道。完善人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增强自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尊重个体,调动大学生的自发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生活方式比以前更加多元化,更喜欢尝试新事物,不受僵化的生活方式或教育制度的束缚。生活和学习的兴趣是大学生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引人注目的群体,仅靠管理者的力量是无法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和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的力量。应该在全面了解90年代以后大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尽管很多大学生已经从70后、80后变成了90后,但大学管理者的教育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仍然停留在70后、80后。 “变”并不适合以人为本的现代高等教育。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当前学生工作的主轴应以引导、培养、纪律为主,积极应对、科学管理、行善为重。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