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1938年5月P439~518
《论持久战》是第二卷中的经典之一。全书120章,约5万字,共79页。
的要点是:
1、两种观点:中国必亡论和中国早胜论,即政治军事上的妥协倾向和轻敌倾向。
2、人们的错误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根本性错误,具有一定惯性,难以纠正。另一种是偶然错误,本质上是暂时的且易于纠正。
只有客观、全面地考察,才能对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场殊死斗争。日本的战争是倒退的、野蛮的,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甲午战争的基本特征是矛盾的。 p449
4、敌人灭亡中国的政策可分为物质政策和精神政策。 p455
5、为什么要打持久战?这是敌人与各方势力相互作用得出的结论。
6、持续战争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第二阶段是转型最困难、最关键的阶段。
7、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性因素不是物质,而是人力和人心p469 空言者p470。
8.思想等是主观的,行为和行动相对于客观事物来说是主观的。 p477。
9、战争与政治:战争是政治特殊手段的延续;战争是用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的;战争是血腥的战争,p480。
10. 政治动员:还描述了为此目的的政治目标、程序和政策。
11. 战争目的:《矛与盾》中描述:防御、撤退、追击。
12,只要预先警告,一切都会成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13.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p497~501
14、世界上唯一能成为朋友的人是猫,但没有猫和老鼠。
15。事情有曲折,你并不总是能掌控。一切敌人的“挑衅”和他人的“挑衅”都应该被搁置、忽视、不为所动。
16、结论:中国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打败和消灭日本帝国主义? p513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