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的书继续《资本不眠》《经济学家的启示》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人乌尔里希·赫尔曼。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资本。
事实上,资本这个词是由马克思定义的,他首先提出资本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所有权状态。资本家投资金钱来生产商品并出售商品以赚取更多的钱。在马克思之前,货币和机器被认为是资产,但马克思认为资产与资本不同,资本只有在商品成功生产和销售时才会产生。资本家有钱了,为什么不像封建贵族那样建造城堡,资助艺术家呢?马克思在此认为资本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资本的唯一目的是追求自我积累。你可以建造一座城堡并资助一位艺术家,但最终你无法将其出租来赚钱。 例如,类似于道金斯的理论,人类存在的目的是执行我们DNA的指令并繁衍后代。其次,马克思观察到,随着技术的迅速变化,资本家不断购买新机器以较低的价格生产产品,从而获得市场份额并赚取利润。顺便说一下,马克思发现了规模经济。因此,他很高兴资本主义的发展趋于寡头垄断,相信最终会出现无产阶级。无产阶级革命只有消灭少数篡位者,才能取得成功。最后,《资本论》最著名的概念是剩余价值,马克思认为利润是工人生产出来但被资本家窃取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在道德上值得批判的最直接原因。从整个社会来看,资本主义周期性地引发经济危机,是因为资本家垄断了利润,缺乏消费能力。
当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漏洞百出的。首先,他不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是信用而不是商品的思想。他也不了解信贷、货币如何增长、经济如何增长。这可能是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在银行业工作过。在恩格斯工厂里,你可以看到工人们日夜不停地工作。第二个缺点是资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风险。如果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投资很简单,所有的投资都是有利可图的,那么资本主义诞生200年后,地球上还有比蚂蚁更好的资本家吗?马克思忽视的是,投资很容易亏钱。第三个缺点是,如果工人生产剩余价值或利润,那么工人越多,产生的利润就越多。但建筑行业的工人数量远大于汽车行业,所以按照《资本论》计算,建筑行业的利润应该远大于汽车行业,但现实显然恰恰相反。于是,几十年后,奥地利贵族熊彼特将剩余价值的概念直接翻译给了企业家,认为企业家只有能够创新生产和营销才能产生利润,而不是反过来。总体而言,熊彼特认为,成功创新后的利润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种额外的奖励。第四,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剥削工人。那么公司破产需要有人承担财务责任吗?想象一家拥有10,000 名员工的公司。公司没有资本家,也没有老板。如果一家公司无法竞争并破产,谁该负责?显然,工人不能为企业破产承担责任。第四个弊端是周期性经济危机:危机的出现固然是社会生产过多而消费不足造成的,但其根源是剩余价值因素吗?不是因为信贷紧缩吗?凯恩斯会站起来说:“是因为政府支出不够吗?”
现在,我无意在这里批评《资本论》。毕竟这本书是1867年才写的。下一期我们将介绍把经济学带入现代的大师凯恩斯。 (结尾)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