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ESI数据更新:中山大学稳居国内第6位,11个学科位列"顶尖行列"!

小条 2024-09-23

近日,科睿唯安的ESI 数据库更新为2024 年9 月的最新ESI 数据。据此统计,中山大学在ESI中国大陆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位,在ESI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3位。世界排名较上期上升一位。

13cf737475544e8fb55f690d892ec24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7702067&x-signature=gWB%2BCb2VeoF2ud81gP1A%2B7LJwio%3DESI包含过去10年在超过12,000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E和SSCI文章和引文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人知和广泛认可。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中,普遍将ESI领域进入全球前1%或千分之一的数量作为建设目标。

此次发布的ESI数据包括中山大学普通社会科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临床医学、药学/毒理学、环境/生态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地球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十一个领域。科学的目标。包括工程学在内的科学仍然保持在世界前1%的位置,另有10个领域保持在世界前1%的位置。

8bd3e387a56040a4afbef12f7f06df8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7702067&x-signature=1FPbv0iFZhL0RSiKnMFr4alclQA%3D 中山大学最新ESI学科排名

专业是大学发展的核心,集中体现教学、科研和师资力量。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的办学水平。中山大学历来重视学科领域建设,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领域水平评估中,14个领域被评为A类,其中生态学、工商管理两个领域被评为A+ 。在最新的第5次领域水平评估中,中山大学在能力评估的有利领域数量方面位居日本大学前列。 11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c604efde10664109a7d1fb5dcf538bb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7702067&x-signature=MN%2FarjbWpiU8Dp2TAtnpPbspFHM%3D 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加强文、理、医、医等传统专业学科领域的基础上,着力补工科短板、补农科短板。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形成了文、理、医、工、农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

广州校区“优势强”,加强文、理、医等传统优势领域建设,提升基础领域实力,推进交叉学科领域,计算机等优势工程重点进一步加强领域。电子、材料、环境、艺术等专业将逐步加强。珠海校区将“促成长”,聚焦深海、深空、深地、深蓝,打造海洋领域专业集群和电子信息领域专业集群,加强基础文科建设科学确实如此。纪律。深圳校区将“促融合”,重点建设新医学、新工科、新农业学科,构建医工引领、人文理科融合的学术和专业发展体系。随着三个校区的逐步发展和各自特色,我校综合办学优势和特色日益凸显,学科实力已跻身国内高校前列。与此同时,中大在世界主流排名中保持稳步上升趋势。

775364eb8f6e431181ea4d9c9518103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7702067&x-signature=lvvgiLA1VdATGYs%2FvzWgpuE%2FfVQ%3D 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一大特点,也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山大学着眼于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大局”,不断探索跨学科融合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实践学习、国际化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两年来,我们成立了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理学院、工程学院、信息学院、医学系,并建立了三个学院“院系、院系”的一级学术治理体系。各院系共同制定同类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标准和学术评价标准,振兴各院系,通过各种学术活动争取跨学科融合。部门内和部门间。

62810ecea4834e26ab84dd8fe3338a1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7702067&x-signature=Y4tnbMzzBocKihvb%2BdYzD3B%2BPOg%3D 学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将跨学科研究效益转化为跨学科教育效益,开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和“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允许“哲学”的跨学科专业。 “PPE”、“综合科学”等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思维,我们不断探索和发展微型专业。开设「计算、数据、管理」,以及「科技、艺术、文化、旅游、创新」等微专业,为中大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跨学科学习机会。

21109ef4f04947fda341715004d4b359~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7702067&x-signature=2xuACQDFD3p0SqJAdF1NHQWb4ec%3D 在香港中文大学这样一个包容和创新的校园,所有学生都拥有跨院系、专业和学科的灵活学习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通过在中大学习,你将遇到无限可能,我们希望更多的学生在这里磨练自己的技能,成为毕业后就业、创业、留学或从事学术研究的多才多艺的人。你将能够释放你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欢迎关注“中山大学招生”头条号,获取985大学、211大学和“双一流”建设大学——中山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中山大学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光明社教育家官方微博、最佳大学、青塔专业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