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触SCI,但很多人对SCI只是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SCI分区。如果这样提交,岂不是“盲人摸象”?
实在是不合适啊!
那么,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些关于SCI的知识~
主要有以下五点。
什么是SCI?
什么是影响因子(IF)?
为什么要拆分SCl期刊?
SC期刊划分标准有多少?有什么区别?
我应该以哪个部门作为发表SC论文的标准?
快和我一起阅读更多内容吧~~
一、什么是SCI
SCI 为《科学引文索引》(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于1961 年创建的数据库。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农业、园艺、科学等。医学、生命、科学和其他工程领域的文章。
SCI与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论文集索引)并称为世界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SCI是国际公认的主要检索工具。是最常用的。
20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将SCI纳入我国科研评价体系。
二、什么是影响因子(IF)
影响因子(IF) 是来自科学信息研究所(IS) 期刊引证报告(JCR) 的数据。它是指某一期刊的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被引用的频率,是国际公认的期刊指标,可以有效衡量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计算方法:影响因子是指某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文章被引用的总数除以该期刊过去两年发表的文章总数。
近两年总引用次数
公式:影响因子=——————————
近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三、SCI期刊为什么要进行分区
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持续波动,单纯将IF值设置为学术期刊的评价指标并不合适。
此外,不同学科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仅用影响因子并不能直观地比较不同领域的期刊。
因此,同一学科领域的期刊按照IF值从高到低排序,然后划分到不同的领域。某个领域1区的期刊成为该领域的顶级期刊,可以直观地反映该领域期刊的标准和大概排名。
四、SCI期刊分区标准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1.JCR分区
由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技术公司)开发。
JCR将其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的学科类别,每个学科类别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平均分为四个领域,如图所示。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发。
中国科学院将所有JCR期刊分为13类:数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天文学、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马苏。每个期刊的影响因子将每个类别分为四个区域,如图所示:
五、我们发SCI论文到底以哪个分区为标准
主要看学校/单位评估文件要求~
例如,博士毕业生必须至少发表一篇SCI 1 区论文。如果你入选JCR的Q1区,你可能会认为它是顶级期刊,但实际上你的论文可能只排在Area 2。中国科学院第三位。所以这种明确的应该是根据指定的分区来进行的。
另外,国际上普遍接受JCR分区,而国内则更倾向于中科院分区。
因此,这也是选择分区标准时可以考虑的因素。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您对杂志文章有任何疑问,请点击我来解答。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