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适宜就业宜居的综合人力资源发展环境
保定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城市50强之一。
保定日报讯(记者狄志勇安亚金)9月26日,《2024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正式公布,保定市入选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城市50强之一。
《报告》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发起并完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信息部技术支持。该报告深入挖掘互联网求职、招聘、社会地位数据,并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创新性地对人才进行科学分析和系统评价,构建科学、全面的人力资源量化评价方法。城市指标体系。我国城市的友善。
本报告的指标体系主要关注城市人才吸引和城市人才发展生态两个方向。人才吸引力指数包括人才向心力、人才输送能力、人才净流入、人才集中、人才留住、本地就业六大指标。人力资源开发生态指数包括四个指标:熟悉公共服务、熟悉生活质量、熟悉职业发展、熟悉产业创新。
一座充满诚信的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近年来,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智留”人才集聚计划,以真诚奉献、真金白银投入,推动人力资源更加主动、开放、有效政策。这是实现城市与人力资源双向流动的“强磁场”。
我市注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出台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等18项政策措施。 “服务。马苏。从保障和体制机制上,营造宜业宜居的综合人力资源开发环境。
围绕“7+20+N”现代产业体系,在市委办公厅成立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全员服务人员1000人,“就业”建立了高层次人才。 “消耗池”帮助企业吸引人才。
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作为重要战略支撑,大力实施农业人才开发工程,打造农业人才选拔培养“组合拳”。探索实施“农业科委+大学生农业专业经理+农业农村业务骨干+农业领军企业”“四位一体”制度充分发挥农业人力资源的潜力。通过有机整合各自优势、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融合效应。
“当得知农场要扩建时,我建议采用无土栽培进行扩建。无土大棚更干净,效益也更大。”毕业于大学的河北省农业经理李志池,拥有农业和种业硕士学位。给了农场经理王经凯一个好主意。
面向全国高校公开招聘大学农业管理人员,是我市推动区域振兴、农业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创新举措。目前,来自中国农科院、西北农业科技大学等全国70多所农业院校的600多名农业管理人员正在农业生产现场工作。他们扎根当地,努力传播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拓展新销售渠道,为当地振兴注入“活水”。
在服务保障方面,本市为人才住房提供“古城大院”、“保定小院”、“人才住房”三种类型,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同时,我们建立了专门的人力资源和专项项目制度,对特别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优质项目,实行“一一”的特殊岗位、特殊薪酬、特殊项目。满足马苏发展需要。保定市发展吸引人才的支持政策不设上限。
青年人才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作为国家青年发展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我市现有青年人口超过240万,拥有17所大学、25万名大学生。为“支持鼓励”青少年成长,该市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来保定就业创业的十二条措施》,涵盖购房、租赁、缴费、交通、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青少年创新创业。是。通过实施“百万”青年人才集聚工程,推进“冠军回乡”、保定人才回乡计划等系列活动,人才活力爆发。
如今,体育冠军在一些城市中小学担任孩子们的教练,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作为奥运冠军城市,我市将于2022年启动“冠军回家”计划。如今,数十位体操、足球、摔跤等运动的全国乃至世界冠军纷纷回乡创业、就业。推动体育、职业队等层面体教融合深入发展,增强我市体育硬实力。
曾获得中国全国摔跤冠军的刘天生看到“冠军回家乡”项目,立即报名。他说:“保定市有摔跤的传统,我从小就在这里训练,现在我以冠军的身份回到家乡执教,我会用我的科学训练来改善我的家乡。我们希望为此目的开发更好的人力资源。” ”
我市正在改善整体人力资源环境,打造多种供给方式,满足人力资源的生活和精神需求。目前已建成2个郊野公园、37个城市公园、48个社区公园、397个袖珍公园,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打造以西街、汇博为代表的文化休闲中心。我们正在打造消费场景。 Kamikota Street,不断提升居住体验品质。 42公里环城水上马拉松赛道,是一条“刺激”的时尚运动长廊。
我市着力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市,解决人才家庭育儿问题。到2023年,每千人托幼中心数量达到2.92个,婴幼儿保育中心数量居全国第一。马苏幼儿托儿服务。河北省。
我市将通过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和更加周到的服务保障,营造远近皆喜的人才生态,鼓励更多人才来保定创业、就业、工作。追求你的梦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双向涌入,保定将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