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讲了新疆的历史和维吾尔族的历史习俗。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哈萨克族——人的历史。
全世界哈萨克族人口约为1292万,略多于维吾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我国哈萨克族人口约156万,是新疆第二大少数民族,在宗教、语言等方面与维吾尔族关系密切。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使用者通常无需翻译即可直接交流,这种差异可能类似于重庆方言和湖北方言的关系。
在我国,哈萨克族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列、八廓街两个哈萨克自治州和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州。伊利曾经是哈萨克汗国的一部分,所以这里原本是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而且哈萨克人就更多了,因为在俄罗斯入侵期间,很多哈萨克人到这里避难。但为什么新疆东部和甘肃会有哈萨克人呢?
哈萨克族姑娘
这是因为清末西北动乱导致东疆人口大幅减少,数百户哈萨克家庭经政府批准移民游牧。如今的八廓街、哈密等汉族地区,哈萨克族人口较多,维吾尔族人口比例较小。清朝时期,甘肃哈萨克族因征兵等原因移居此地。
关于“哈萨克”的含义,众说纷坛。这是因为突厥语是表音语言,很难确定其确切含义。此外,由于同一个单词可能出现在不同的语言中,因此许多单词的含义通常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如今,“哈萨克”一词通常被解释为“白天鹅”,尽管有些人将其解释为“逃亡者”或“逃避现实的人”。但我更愿意认为“哈萨克”这个词是一个源自“和散那汗”的部落名称,意思是引领道路的先锋。所谓“分裂”,可能就是哈萨克人脱离乌兹别克汗国后,乌兹别克人赋予的含义。很多突厥语词都有这个问题。比如“塔吉克”这个词,塔吉克人认为是皇冠的意思,阿富汗人则认为是阿拉伯的意思(塔吉克人是阿富汗最大的少数民族)。
我们先来说说哈萨克斯坦和哈萨克民族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哈萨克斯坦的正式建国实际上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事件(与维吾尔族1500年的历史相比)。 “哈萨克”一词最早使用可能是在大约600 年前,当时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有。
哈萨克汗国建立之前是什么样的情况?今天我将尝试整理这段历史。
一、原住民时期(史前-东周末)
从历史上看,我们知道中国北方的游牧部落经历过频繁的更替和融合。在哈萨克汗国建立之前,哈萨克斯坦的民族更替和融合比中国北方更频繁。
哈萨克斯坦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之前,哈萨克斯坦历史书籍将其称为“安德罗诺沃文化”时代。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种独特的塞尔维亚文化出现了。塞尔维亚人是雅利安人种的一个分支。
简单来说,这一时期的哈萨克斯坦主要由印欧人后裔统治,经历了安德罗诺沃文化和塞尔维亚时期。
二、乌孙-康居国时期(东周末至南北朝)
乌孙王国于公元前3世纪在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建立,此后长期在汉朝和匈奴王朝之间摇摆。康州位于武顺以西,占据今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地区。
西汉初年,匈奴势力强大,开始称霸西域和中亚。
汉文帝时期,岳氏被匈奴击败,西迁,占领了乌孙领土,但岳氏又南下,建立了贵霜帝国。部落的残部被匈奴墨童张裕收留,后来在匈奴的支持下,乌孙成为了匈奴的附庸国。不久之后,吴孙“不肯再攻打匈奴”,但仍惧怕匈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为了拉拢吴孙,主动与吴孙讲和。为了抵御汉朝的渗透,匈奴还与乌孙讲和(类似于唐朝吐蕃同时与唐朝和尼泊尔讲和)。
汉朝加强了对西部地区和中亚的控制,以进攻匈奴。
公元前60年,西汉正式在新疆设立西储,将武顺划归其管辖。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西域,西域都护府被废。
前汉都护府辖区
后汉时期,汉朝与匈奴长期争夺西域,重复了历史上所谓的“汉朝”。他统治包括吴顺地区在内的西部地区,共计46年。汉明帝时期,汉军进攻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至康州(今哈萨克斯坦中西部)。
公元5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楼兰统治中国北方草原,吴顺被楼兰灭亡。
一般来说,这一时期哈萨克斯坦东部为乌顺,西部为康州。匈奴和汉朝对乌孙影响很大,大约有120年的时间,乌孙被纳入汉朝版图。此后,哈萨克斯坦经历了“突厥化”的过程,但乌顺、康州与哈萨克人民的历史关系依然完好,乌顺、康州的部落名称至今仍在哈萨克斯坦沿用。
三、突厥化时期(南北朝-唐末)
以上是哈萨克斯坦的历史,哈萨克人还没有出现。
哈萨克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北方的高吉族。南北朝时期,北魏打败高沙,将高沙西迁。高车人被迫分裂为三个支系,西迁的支系在西亚建立了可萨汗国(这个国家很有趣,八世纪中叶,可萨汗国皈依了基督教,结果犹太教赢得了宗教辩论的重大胜利,除了以色列之外没有任何国家将犹太教定为国教,后来被可萨汗国征服。公元103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剩下的高吉部落其中一个部落投奔了回鹘人,后来成为了回鹘人的九个部落之一,另一个部落投奔了突厥人,成为了突厥人中的格萨部落。
后来土耳其内部爆发了内战,逃到土耳其的这群人后来成为了土耳其西部的领导人。隋炀帝时期,该部落的西突厥楚罗汗跟随隋炀帝东征高句丽,被封为“和散那汗”,意为“锋利”。在突厥语中。汗,这应该意味着成为一名勇敢的先驱。从发音来看,突厥语“和散那汗”家族可能是“哈萨克语”最古老的起源。
西突厥虽在唐朝灭亡,但其后裔仍居住在中亚至西亚广大地区,文化上属于广义突厥语族。后来,原为突厥附庸的吐西部落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吐西汗国,隶属唐朝,隶属北庭都护府管辖。结果,哈萨克斯坦的领土被土耳其人所统治,许多民族后来也融入了这个国家。
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了西部领土,突厥各部落轮流统治中亚和北亚。公元766年,突厥语系格鲁尔部落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乌兹别克斯坦建国,格鲁尔部落也成为乌兹别克人的祖先之一。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确立了突厥民族在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的统治地位。在此期间,唐朝完全控制了新疆和哈萨克斯坦东部长达150多年。
四、伊斯兰化时期(唐末-元)
唐末至元朝,蒙古人建立钦察汗国,中亚分裂了近400年。哈萨克斯坦经常被邻国占领和统治。 8世纪,哈萨克斯坦南部被阿拉伯帝国和波斯帝国占领;9世纪至12世纪,西部、西南部、南部和北部地区被乌古兹汗国、喀喇汗王国和基马克汗国占领;曾受西辽统治。
13 本世纪初,哈萨克斯坦被蒙古人征服,由钦察国统治。蒙古术赤的后裔与突厥贵族通婚,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中亚上层贵族——托雷部落。
这一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亚,形成中亚苏菲派,建立中亚宗教信仰。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霍贾人也进入中亚,成为中亚的上层阶级。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历史,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都曾征服过中西亚,但只有突厥人在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原因可能是土耳其人的崛起恰逢天时地利,将更多的人口抛在了后面。毕竟西迁时的匈奴人数量很少,而且当时匈奴人也是一个大部落联盟,而突厥人则有自己的文字。等到蒙古人西进的时候,当地已经变成了突厥语族,统治中亚的蒙古人也变成了突厥语族。
五、民族形成期(明-清中期)
明代中期(1456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术赤后裔脱离金帐汗国统治,建立乌兹别克汗国。 1468年,乌兹别克汗国分裂,一部分成为乌兹别克斯坦,另一部分成为哈萨克斯坦。
1470年,哈萨克人正式建国,建立哈萨克汗国。这个汗国分为大、中、小三个地区,对应哈萨克斯坦三个不同的自然环境区,每个地区由不同的可汗统治。
哈萨克汗国建立后,立即面临蒙古军队的压力。当时蒙古的奥伊拉部,又称卫拉特蒙古人,逐渐西移,于1524年开始与哈萨克人发生冲突。两国间的零星战争持续了100多年,哈萨克斯坦被称为“两百年战争”。
在与卫拉特蒙古人的斗争后期,准噶尔蒙古人再次强大,经常入侵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斯坦与准噶尔人之间发生了三场重大战争。 1652年第三次战争中,哈萨克斯坦杨吉尔汗不幸战死沙场。杨吉尔汗死后,哈萨克汗国因持续的内乱和冲突而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哈萨克斯坦历史书将这段时期称为“灾难之年”。
1726年,南方联盟的三位领导人重新联合,并于1729年击败了准噶尔人,这是哈萨克斯坦引以自豪的历史事件。
一般来说,这一时期标志着哈萨克国家最终形成的时期。历史上,哈萨克族是一个以突厥族、蒙古族为主,还有许多游牧民族的高度混杂的民族,可以说继承了最多的语言和文化。
六、俄清争夺期(清中期-清晚期)
在哈萨克斯坦击败准噶尔的同时,俄罗斯帝国也开始将势力范围扩大到哈萨克斯坦,以追击准噶尔。
1732年,小虞姬主动向沙俄投降。 1742年,中裕子向俄罗斯帝国投降。 1755年,乾隆皇帝将五万大军分成两路远征伊犁,经过三个月的劫掠,准噶尔汗国被灭亡。为了追击逃往哈萨克斯坦的准噶尔残部,清军进入哈萨克斯坦,于1757年击败崇于孜军。
后来,中峪子的首领阿布来卫向清朝上表称臣,乾隆皇帝正式封他为哈萨克汗。 1762年,戴愚子、小愚子也派使者进京朝圣,宣告臣服清朝。巴尔喀什湖以东,原大峪吉部分地区划入清朝版图,1762年清朝在伊犁设立伊犁将军府邸。巴尔喀什湖以西的三榆子成为清朝的附庸,但俄罗斯帝国不断入侵。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清朝的政策,哈萨克汗国的游牧民族只需缴纳少量的赋税就可以进入伊犁地区边境地区放牧牲畜。
清朝中后期,国家开始衰弱,在与沙俄的斗争中失利。浩罕汗国也利用这个机会介入中亚,于1808年占领了哈萨克斯坦南部的部分地区。
1824年,沙俄正式吞并小玉科。此后,由于沙俄的压迫,哈萨克斯坦国内多次爆发反俄骚乱。 1847年,哈萨克斯坦最后一位可汗——科涅萨尔汗被沙俄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军击败,吉尔吉斯人砍下他的头颅献给皇帝。至今仍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展出。
至此,哈萨克斯坦除南部的浩罕汗国和东部的清朝外,大部分地区均被沙俄吞并。总体而言,统一的哈萨克斯坦汗国(1465-1847)经历了18个可汗的统治,四个时期的发展、内战、战争、投降,最终于1847年被沙俄灭亡。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利,开始转变思路,将目光转向东方,加速吞并中亚、介入新疆。当时,中亚地区除哈萨克汗国外,还存在三个汗国。
1856年至1860年,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朝廷也利用这一情况,于1864年强迫清廷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号,涵盖了东部44个地区。从巴尔喀什湖到伊犁地区的土地被强行分割,成为现代哈萨克斯坦的领土。
1866年,沙俄吞并布哈拉土库曼汗国。 1868年,沙俄开始集中精力对付希瓦汗国,但直到1873年才被占领。与此同时,沙俄于1871年入侵伊犁并继续占领。直到1878年,左宗棠击败阿布,收复新疆,并与沙俄谈判三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后,沙俄才归还伊犁,但仍刮了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伊犁郊区。该国的这个地区现在是哈萨克斯坦的一部分。
1876年,沙俄吞并浩罕汗国,占领哈萨克斯坦南部。至此,哈萨克斯坦全境成为沙俄的一部分。
七、沙俄和苏联时期(清晚期-1991年)
1920年,苏联在哈萨克斯坦建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25年,中亚各国进行民族划分,改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36年定名为哈萨克斯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正式加入苏联。
八、独立时期(1991年至今)
1991年12月16日,纳扎尔巴耶夫宣布哈萨克斯坦独立,成为苏联解体后最后一个独立共和国。当时的首都是阿拉木图,但1997年迁都阿斯塔纳,后来为了纪念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于2022年再次更名为阿斯塔纳。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