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国学经典《论语》大学之道(论语大学之道,在明其德)

小条 2024-10-09

63a28c32ba974553a0c979fb41321f4a~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9038779&x-signature=Gv5y8tfVb9Qve%2FynSFr3yEkAFg0%3D 俗话说“治国必治家”,但自己不能教家,更无人能教别人。所以,王子不出家,而是在乡下教书。孝则事君,少则事君,仁则事人。康高说:“这就像保护一个无辜的孩子一样,即使你得不到,但如果你真正寻求它,它就不会遥远。”没有人不学习如何抚养儿子然后结婚。家仁则国仁;家退则国兴;人贪暴则国乱。这就是说,一言可以,一人可以治国。 尧、舜以慈为天下,百姓从之;夷、纣以暴为天下,百姓从之。他的命令违背了他的意愿,但人民却不服从。因此,君子有自己,就会向别人求助,无自己,就会向别人求助。没有人不能原谅自己隐藏在身体里的东西,却又无法向别人解释。因此,国家的统治权在齐氏手中。诗曰:“桃幼时叶清,子归则利家,以教国人”。诗曰:“兄弟当兄弟,兄弟当兄弟,才能教化百姓。”诗曰: “礼法并不特殊,与四国的礼法相同,是父子兄弟的足法,民法,这意味着统治是靠家族的。”我会的。

d02105d51a524278973ed3bc846be643~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9038779&x-signature=1tmbzEjcuTnrJTHbGq54QG2oihA%3D

所 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 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挈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戮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 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 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 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 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中国同。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速,过也。好 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 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 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 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