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教育基金会理事
我热爱终身教育,执着追求教育改革,立志开创培养民族人才的新型教育。 60多年的教育经历,让我深知尊师重教是教育的基石。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得上是好老师呢?
2000多年前,孔子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私塾。他亲自培养了“弟子三千,智者七十二”,真正被尊为“圣师”。
近代最受推崇的当属“二陈”,即陈寅恪、陈渊,他们与陆斯年、钱穆并称为“历史四大家”。陈寅恪的讲话有“三不准”。即不谈书本上的东西,不谈别人说过的东西,不谈自己有的东西。说。我们专注于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方法。这与遵循课本的老师完全不同,是激发学生的新想法,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评精神。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本途径。陈元除了是一位历史学家之外,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从教74年,担任辅仁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46年,讲授过数万堂课。他一生教过数以万计的学生,他们都为教育的伟大目的做出了贡献。他们的作品也堪称经典。作为教师,他们践行“学高中、做正事”的座右铭,成为全体教师的榜样。
学习历史名师,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那么,成为一名好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必须廉洁履职。师的责任是什么?“故师传道、受业、解惑。”韩愈用六字《师说》列出了师的三责,道为先。所谓说教,就是讲授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也就是思想教育。接受教育意味着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回答问题是最后的,但这是一项常规的、大规模的任务,需要耐心和细心。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回答学生的问题,还要教他们提出问题,避免学生产生疑问。这是因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质疑和批评的精神。我的热情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投入学习,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他们的潜力,发现他们的兴趣,成为他们最想成为的人我认为这是我们的基本特点。他是一位好老师。
其次,要有仁爱精神。植根于教育的爱是大爱、仁爱、仁爱。兄弟会应该爱所有的学生,即使是顽皮、不守规矩的学生。一个仁慈的老师必须接纳有缺陷的学生,与不完美的孩子一起工作。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爱是付出而不求回报。爱是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矛盾的力量和润滑剂。爱是阳光。凡是有爱的地方,落后的人变得先进,先进的人变得更先进,生活就会蓬勃发展。
第三,要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在教育中,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艺术就像飞机的两个机翼,缺一不可。教育艺术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教学方法、幽默语言、板书艺术、心理暗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在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孔子教育哲学的精髓。几千年来,能够修炼的人寥寥无几。但一个好老师必须做到这些事情。
第四,教育与科研并重。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所以好的教师就要担负起教学和科研的责任,用教学推动科研,用科研推动教育。它既产生人才,又产生成果。但现在的大学教师基本都是单干,高水平的教师只做研究,二流的教师讲授专业课,三流的教师讲授基础课。这种“两张皮”制度,既涉及思想和认知问题,也涉及政策和教师层面问题。如果不改革这种落后的体制,就无法培养优秀的人力资源。
也就是说,一个好老师必须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其核心就是仁爱精神。有了这种情怀,老师才能像对待牛犊一样对待学生,保护孩子,以坚韧的毅力,达到“春蚕死才死,春蚕死则休”的目的。泪水还未干,蜡炬就会化为灰烬。 ”
- 结尾-
来源| 本文发表于《教育家》 10月第1期(原标题《怎样做一个好老师》)
文| 刘道玉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教育基金会理事
设计| 朱强
协调员|周彩丽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