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组合刺激计划#
6月30日,深中走廊历经7年建设、总投资约500亿日元正式通车。该走廊途经伶仃洋,此前连接深圳和中山需要两个多小时。如今,沿着深圳中通道步行仅需30分钟,有种穿越城市的感觉。
然而,通车第一天,下午3点通车不到30分钟,大桥就陷入了粥状,直到晚上11点以后,桥上的车辆仍然缓慢行驶。速度。
发生了什么?一座全新的桥梁为何会造成交通拥堵?深通道和中通道的作用是什么?
好像一半的广东人都来了!
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下午3点,深中高速已通车一周,总车流量超过72万辆,日均车流量销量已突破12万台。超过10万辆汽车。 6月30日下午5点,大桥通车时出现交通高峰,一小时内就有8000辆汽车过桥。
难怪网友们感到惊讶。看来一半广东人都在这里了!深圳中山通道开通后,过桥的车辆大多是为了观光而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没有人去桥上拍照或直接打卡。
不少旅行社也提前预判了这波限行,推出了名为“尝鲜深中走廊”的旅游项目,来自广州、东莞、汕头、深圳、中山等地的游客正在聚集。走廊体验深圳中山走廊这一天,您可以体验“海浪漫步”和“零丁”的壮丽景色。
人们非常渴望看到排队的汽车,有的停下来不开太快,有的下车拍照。工作人员了解大家的心情,所以也没有过多阻止,结果原本需要30分钟的路程,最后却花了近两个小时。
据了解,深圳至中山航线全长仅24公里。步行需要近两个小时,速度只有14公里/小时。拥堵程度一目了然。
那天,广东人乃至很多中国人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人们在深中海峡拍照打卡的照片。人们在想象便利的同时,感叹我国的基础设施能力。虽然住在大湾区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但我并没有因为交通而感到不舒服。
7月6日至7日是深圳中山通道开通后的第一个周末,但鉴于此前交通拥堵严重,交警提前出动,有效疏导沟内交通流量。周末比大公开赛第一天还要繁忙,但人群情况已明显改善。
目前学生正在放暑假,深圳中山海峡仍将是一个旅游景点。交警部门警告称,7月13日至14日周末交通将会拥堵。欢迎公众错峰出行,并呼吁大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驾驶。
也许有人会说,虽然热闹,但不明白深圳中通道的吸引力。
为何要建深中通道?
过去,人们往来珠江口东西两侧,通常通过虎门大桥或港珠澳大桥。许多问题已经解决,但深圳和中山的问题仍然存在。绕路太远,运输成本太高,这无疑会限制这两个地点的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在大湾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仍然适用。深圳是中国经济的滩头阵地,中山就是其中之一。珠三角中心城市需要一条更便捷的跨越伶仃洋的水路,实现两地直接互联互通。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如今已成为一座经济创新力和驱动力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大都市。
中山市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迅速,产业优势互补性强,如果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紧密合作,这种发展是切实可行的。提升区域经济优势和综合经济实力。
珠三角始终着眼全球市场,深中走廊将进一步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形成更大市场,打造创业板经济集聚效应。江三角洲再次具有竞争力。
深中走廊将允许两国普通公民在两个城市居住。还可以选择在中山买房,在深圳工作,在深圳有办公室,在中山有工厂。去深圳欢乐谷玩一天,晚上去中山吃饭也不错。
深中通道就像一条巨龙,连接着两个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连接着它们更加美好的明天。
考虑到中国的基础设施能力,全长24公里的深中走廊历时7年建成。这个项目有多难?
超级工程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广东省早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研究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办法。当时的原计划是修建一条海底隧道。经过深中两地反复论证实验和科学研究,2013年完成了全部前期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规划。
花费这么长时间的原因是,虽然修建跨洋水道通常并不困难,但如果不小心,可能会很危险。每一类项目都需要不同学科的工程人员紧密合作、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2016年12月,深圳中山隧道正式开工建设。施工团队面临一系列世界级施工难题,包括如何提高超宽隧道的稳定性和解决通风问题。如何解决水下隧道问题、如何应对复杂海洋生态环境下的施工保护问题等。
以停靠在海底的23根沉管为例,每根管重达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施工团队花了三年时间集成了九个智能系统,打造了一个能够在湍流和风暴潮的情况下将汲取管精确放置在海底40米深处的运输系统,并构建了安装集成。血管。误差小于30。唔!
海峡重大工程之一的深圳中大大桥,无论是桩基础、桥墩、箱梁、锚还是主缆,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跨海上悬索桥。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施工难题,多个单位共同攻克关键问题,开发出一种新型复合空气控制技术,即使在台风多发地区也不会给桥梁带来问题。这项技术也打破了国外权威判断的先例。
深圳中山隧道工程中这样的工程努力太多了。这个项目就像一本教科书,作者的名字叫中国基建。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深圳中山大桥是世界级的超级工程。如今,这座双向八车道的大桥车水马龙,中国基建奇迹继续成为传奇。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细看深中通道“全球之最”》
人民日报:《坐上公交车,体验深中通道》
全球网络:《“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炼成记》
全球网络:《深中通道正式通车,网友:好像一半广东人都来了》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