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小条 2024-10-23

学校有西城、大兴两个校区,占地约1000亩,校园环境优美。西城校区面积167亩,大兴校区面积960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9.02万平方米。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独特,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领略不同的建筑特色和景点。学校图书馆藏书纸质图书119万册,可在线阅读的电子图书190万册,大型开放电子文献数据库63个,并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这所大学有日本比较齐全的建筑书籍。

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育单位,招生各类学生1174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249人,硕士生3326人,博士生171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交叉学科1个。 ——学科硕士学位认证点、专业学位本类别共有12个硕士学位认证点。北京大学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三个前沿学科。第五次学科评估进一步提升了主要学科的学科优势,工程学科的整体优势进一步凸显,70%的学科排名为B级。在ESI世界排名中,“工程学”和“环境/生态学”相继跻身前1%。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25个被批准为国家级和北京市一流院系主建设点,占本科招生专业总数的70%。 11个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专业评估,位居全国建设类高校前列。

我校注重质量,教育引导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2014年获国家教育成果奖一等奖,近三届北京市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5次。拥有国家实验教育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育中心3个、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实验教育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以及北京“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连续七次荣获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竞赛第一名,2个本科支部入选“全国党建活动模范党支部”,1个本科支部入选“全国党建活动模范党支部”。党建活动模范党支部”。被评选为全国党建活动模范党支部。研究生院党支部入选全国“百个研究生模范党支部”之一,学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百团大战行动计划”工程入选“高质量思想”。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活动工程”之一,连续三年荣获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实效奖。 “北大十大班级”。曾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人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百名模范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党员。近五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奖项19项,国家级奖项800余项,国家及部级奖项近800项。

现有教职工1196人,其中专任教师782人,高级职称教师474人,教授169人,博士生导师78人。中国工程院外籍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学者1人,教育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育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级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级人才4人,国家工程测量设计大师1人,教育部青年工程百千万人才项目2人,北京市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国家级人才人选2人。中科院人才工程及青年北京市院士3名、教育部新世纪杰出人才3名、科技部中青年拔尖科技人才1名。荣获梁思成建筑奖1项、世界住宅奖1项,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安式教学团队、北京市委组织部一流青年团队、高素质人才。级科研团队。拥有北京市教委创新团队、北京市教委高水平教育创新团队、北京大学优秀本科教育团队等省部级团队30个。

我校始终坚持围绕学术和产业发展的前沿、面向国家的主要需求、面向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研活动。目前,节能减排和城乡可持续发展部、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部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共建北京联合创新中心28个。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数量居全国建筑大学、北京城市大学之首,配备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列实验系统正在建设中。等级。学校始终围绕满足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和工程需求,包括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海绵城市建设、精准测量和精准重建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代表了一批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近年来,我校教师荣获科技成果奖260余项,其中近五年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随着部级以上人员的增加,科技服务经费突破2亿元。学校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批试点股权激励改革的两所高校之一。

学校坚持以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首都战略定位为目标,成立了首都功能定位贡献领导小组并积极开展工作。这里。天安门城楼修复、大兴机场钢结构重大技术研究、冬奥会开闭幕式专项技术研究和冬奥会文化创意设计等重大服务需求项目。支持首都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实施金科新区建设等综合更新改造提升工程。积极参与城市副中心建设,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历史空间活化利用、道路交通规划等项目。积极响应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需求,做好韧性城市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文化遗产保护等工程。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召开,围绕人的微空间改造项目“小空间大生活”——荣获北京市城市更新最佳实践奖,设计乡村服务项目荣获教育部目标支持示范项目。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突出典范。

百多年来,我校传承了北京科技大学“培养诚信、开放、创新的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文化。我一直在做。 70年来,“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国家培养了9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参与了北京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形成了国家和首都建设体系的基础。一直在做。毕业生中有“现代鲁班”之称的李瑞环、全国政协副**郑建邦、核工业基地建设创始人赵宏、中国核工业基地建设创始人张才明等。学者有。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研究设计大师袁秉林、郭高士、赵东立、罗凌、鲍起伟、沉小科、杨伯刚、刘桂生、胡越、张宇、马海志等众多中国人才建筑师马岩松等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人才。全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跻身日本就业大学前50名。被评为“全国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和“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中心”。

学校围绕满足国家战略和北京“国际交流中心”能力建设需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目前,学校已建有“一带一路”城市国际创新中心和7个专题国际创新合作平台,与47个国家和地区的115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研究。正在扎实推进。发起成立的“一带一路”国际建筑大学协会,有来自28个国家的84家机构和企业参与,被高度评价为国际专业大学协会。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招生等方式,迄今已培养近千名中外学生。暑期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国际教育品牌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