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的痛苦来自惩罚,内在的痛苦来自内心的冲突。
过度思考会加剧你内心的冲突,压垮你的思想并造成痛苦。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庄子》中描述了一个叫博尔的国家。
波尔国的人喜欢担心没有根据的事情。
他们常常担心,一旦人们在晚上睡着了,就永远不会再醒来。
因此,一到夜晚,他们就开始紧张,忍着睡意,没有勇气让他们睡到死。
因此,博尔人从出生起就没有睡过一晚好觉,也没有度过过充实的一天。
由于过度忧虑和长期睡眠不足,博尔人一般活不过40岁。
事实上,这样的人总是对想象中的事情产生怀疑和担忧,最终白白地折磨自己很多。
古语云,人生不过是过眼云烟,不必愁千结。
人的寿命有几十年。如果你一直担心并坚持一切,你就是在给自己加上枷锁。
与其想太多,不如放松心情,淡然处之,这是一个好主意。
俗话说,当你无忧无虑时,世界会更美好。
如果你学会忘记忧虑,不再担心一切,你所有内心的冲突和焦虑都会得到治愈。
3
忘记盈亏的状态
《庄子·逍遥游》包含楚国大臣孙说的故事。
春秋时期,孙硕三度出任宰相,但他的脸上却从未流露出任何喜悦之色。
他曾三次被解雇,但从未怨恨过。
友人吴建对此大惑不解,便问孙硕: “你三度任用,三度罢免,你却一点都不在意吗?”
孙硕微笑道:
“你不必拒绝即将发生的事情,也无法撤销正在发生的事情。你如何控制你的利润和损失?何必呢?”
建木听了这话,很是感动。
人生不能就这样,得失也难以衡量。
关心盈亏的人,难免会心烦意乱、痛苦不堪,但如果忘记了盈亏,不忧虑损失,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扰乱他的心了。
唐高宗时期,民政尚书卢承庆主管朝廷内外官员的考察、考核。
当时有转运使督运货物到朝廷,但船只途中遭遇风浪,损失了不少粮米。
卢承清评论道:“不幸的是,食物短缺,期中考试。”
看到评价后,这位官员很平静,什么也没说,转身就走。
陆承庆一愣,他应该知道,评价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升职加薪的。
想了想,我觉得这个人很大方,所以我把绩效考核改为“通过,但超出了我的能力”。
令人惊讶的是,当官员们得知后,却像上次一样泰然自若。
陆承庆对此高度赞赏,最终将自己的绩效评价改为“不失荣辱而通过考试”。
这位官员无论福气如何,总是泰然自若,给人一种超然的样子。
我很同意一句话: “唯一能让你痛苦的是你在乎的事情。唯一能让你痛苦的就是你在乎的事情。”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得失的旅程。
你越认真地思考事情,你的背包里就越装满石头;你堆得越多,石头就越重,直到你被压垮。
面对现实的盈亏,最好的态度是“盈利则幸运,亏损则万劫不复”。
不要因为拥有而骄傲,也不要因为失去而沮丧。
如果你忘记了得失,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和放弃一切,你的生活自然会变得更少纠缠,更自由,更轻松。
《庄子·达生》有如下声明:
“忘足,才能正行;忘胯,才能正带;忘记善恶,才能自在。”
意思是,如果你忘记了脚的大小,任何鞋子都适合你,如果你忘记了腰部的宽度,任何皮带都适合你,如果你忘记了好与坏,你的心永远不会变。心平气和。
一个人想要过透明的生活,就要懂得忘记,敞开心扉,看淡一切。
学会如何整理自己的欲望,少想一些,放下得失。
只有看淡外在的事物,放下功利,忘记该忘记的,才能减轻精神负担,才能活得自在。
喜欢并与您的朋友分享。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