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画侯春《大风景-中国红之二》 115x65cm 2020
(侯春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深受老庄哲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对中国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影响是明显而重大的。在中国古代大多数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看来,美既是心灵之外的客观世界,也是审美对象主观建构的主观世界;“美”与人类的审美活动密不可分。
画侯春《大风景-中国红之一》 115x65cm 2020
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中,审美活动就是在物质世界之外构建一个奇幻的意象世界,而这个奇幻的意象世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各种审美观)广义上的“美”。意义(包括形式)。中国传统美学对“意象”最常见的定义是“情景交融”。
画侯春《大地》 80x135cm 2020
这里所说的“情”和“景”,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外在的客观世界,而是在情与景高度融合的状态下出现的和谐、和谐、流动的主观感受。精神世界。
画侯春《恍惚的自画像》 40x30cm 2020
这个主观实在的世界就是中国道家所说的“自然”,并不是逻辑上客观的“真理”,而是存在于心灵中的主观“真理”的世界。物质世界。” “而美(图像的世界)与真理密不可分。
画侯春《山河》 76x54cm 2019
“我看不到大象”和“声音很大”是呈现这种视觉世界的主观方式。这种状态是人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状态,是自然与人类合一的精神世界。
绘画侯春《一个物质的九种存在方式》 68x165cm 2012
因此,我在创作绘画时,很少追求物体的客观真实,而只关注画面的位置、面积的大小、肌理、布局等点、线、面。马苏。构成图片形状感的元素。
画侯春《有梅绽放的原野》 40x30cm 2020
照片里有很多巧合,但怎么能留下那些不经意间透出来的水印、铅笔痕迹呢?条件,这就是“技术”手段的艺术表现。
画侯春《三棵松二》 (布面油画) 70x50cm 2016
艺术创作本身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材料、技法、时代、地理环境的不同,不同画家的作品在风格、面貌、美感上也有所不同。 “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画侯春《果树》 (布面油画) 70x50cm 2016
应该说,绘画只有超越物体和形式的限制,达到精神层面,才能捕捉和表达更高层次的精神存在。
侯春绘画《今夕何夕之五龙宫的墙》 (纸本丙烯) 41x32cm 2016
2020年的作品改变了绘画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在图像的不确定性中暗示了神秘的自然力量。
画侯春《云山图》 76x54cm 2020
用没有明确色彩趋势的极简色块,在有限的空间里用光影的变化来表达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和记忆,表达万物的无常,表达进化。
照片侯春《物的存在方式》 56x76 2015
这种附加的图像让作品模糊了主体的界限和定义,从而获得了详细解读和欣赏的文本内容,从而与艺术图像的“空灵”的审美境界产生了精神上的联系。国画。
审稿人:张友军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