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清政府批准军事航空大臣张之洞的请愿,兴建首都图书馆,即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中国国家图书馆新馆于2008年9月9日正式开馆。截至2018年10月,馆藏文献达3768.62万册,其中善本古籍超过200万册,尤其是“四专藏”,即《敦煌遗书》收录。最受关注的书籍是《本》、《增上金藏》、《永乐大天》和《文神学自然书》。
新图书馆由德国尤尔根·恩格尔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筑师从北京经典公共建筑中汲取创作灵感。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分为三部分:
基础部分代表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用于收藏历史经典。
完全透明的中间层以南北三根巨大的柱子支撑着屋顶,创造了一个表达当下的开放空间。
巨型钢结构的屋顶像一本“书”,其“漂浮”的形状代表了数字化的未来。
Jrgen Engel 谈到设计理念时说:“人们可以在当下工作或学*,同时审视文化历史(《四库全书》),而未来(数字图书馆)则悬挂在其上方。” ”他详细解释道。
最令人震撼的部分是主体建筑的北区。实木色的圆形书桌排列有序,营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让人感觉脚步轻盈。
从周围的平台往下看,可以看到建筑物的地基和一个设计得像从地下挖出来的白色大理石“宝箱”,里面装着国立图书馆四大宝藏之一的“文神”1——。四宽书。”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