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云南省文化教育十分落后,许多边疆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刀耕火种、木雕、绳索等原始社会形态。正是在这个历史起点上,云南教育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创新。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全省教育体系全面发展,从基础薄弱到设施完善,从师资匮乏到人力资源充沛,从高素质、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均衡的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公平、质量大幅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服务能力,人民群众教育效益明显提高显著地。全州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传播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1949年,该州有134所中学,只有3所学院和大学。全州总人口85%以上为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7.8%,各级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仅占当时全州总人口的1.3%。教师总数不足12000人。
75年后的今天,在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已达2.6万多所,在校学生超过1000万人。
从1.34名学生到2.6万名学生,这是云南教育的历史性飞跃。
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体现在每一个具体数据上。
坚定推进省政府惠民实事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不断弥补综合资源不足。 2021年以来,全省共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56所,建筑面积170.7万平方米。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我们定期策划和实施全员培训、园长、班主任培训,促进幼儿园包容性发展,提高幼儿教育整体质量。年内入学率达93.16%。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实施无试义务教育,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规范“公办民办”学校治理。全省基本实现均衡发展。全县义务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一体化率达到97.61%。
协调推进改善周边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建设普通高中等项目。 2021年至2023年,累计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7.85亿元,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新建、改建、扩建校舍45.4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43%。
着力创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发《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 服务“三个定位”建设实施方案》,在国家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范式试点。国家在生物医药行业等多个行业建立了11个市级工业教育联合体和工业教育综合社区。 2019年至2024年新增9所技术学院,覆盖15个州(市)的技术学院。为真正实现“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统一,对中等职业院校“3+4”普通培训和高职院校“3+2”进行改革试点。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地方推介会。
推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2012年至2024年,全省高校数量由68所增加到92所,在校生人数由73.77万人增加到167.03万人,全省高校数量由毛入学率由73.77万人增至167.03万人。 %,增长33.1个百分点。以云南大学为主体,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共同参与,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实现联合培养。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逐步取得成效,全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占全省获奖数量的42.1%,曾多次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奖项。占国家奖励的70.7%。截至目前,全省高校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94.26万人,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支撑。提供了支持。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云南的教育水平、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校规模、教育管理、教育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威胁着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高品质、平衡性,增强人们的获得感
“数量”在增加,“质量”也在追赶。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好教育”、“好教育”的期待,云南省不断努力办好学校“亲民”。
继续推进区内学校集团化管理,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采取“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新建学校)”模式,提高薄弱学校质量和效率,促进资源共享和城乡学校一体化平衡。可持续发展。推动教师交流轮换,实现优质师资共享;组建名师教育教学指导团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统筹开发优质教学硬件和教学设施,实现共享。资源。
到2023年底,国家将建立263个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的义务教育集团,与2272所学校共享优质管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资源,义务教育资源质量覆盖率有效提高。石林县、沾益区、红塔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发展优质均衡义务教育的地(区),云南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高质量零教育。它变成了一个事工。地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制定扶持办法,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继续整合实施支持教育人才群体、省属高校群体、地方高校群体、地方学校群体、优质国民高中群体的教育信托体系。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国家、省、地(市)三级信任支持体系,实现对县高中信任支持和对高中支持的“两个全覆盖”。普通高中三年级以下。考虑实行集团化办学或联合办学管理,快速培育一大批优质学校,不断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总量。
为党育人,为国家育人。根本问题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全面构建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使人人都能出类拔萃。我正在努力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
近年来,出现在央视元宵晚会的合唱节目《小雅·鹿鸣》、不戴“小眼镜”的红河屏边万塘小学、临沧市沧源市的“篮球网球男孩”等都“出局”了。这清晰体现了云南省推动“五类教育并举”。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越来越坚强——
打造高校“一流党建”、中小学教育“云岭红烛先锋”等党建工作品牌,培育高校“一流党建”项目666个、云岭人民1458所示范学校“教育先锋、红蜡烛”中小学党建活动,109所学校入选教育部党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45个党组织、64所党办学校入选。党员获得国家和地方“两优先、一优先”,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教育系统成为党的指导的坚强捍卫者。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创新打造云南省首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金课”——张桂梅思想政治讲堂,在高校举办数百场形势政策宣讲会,开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执行。这是扎根云岭地区的“省学校党组织**、校长政治讲课”,是“大思想政治讲课”的品牌。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被批准为全国马克思主义重点大学,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的高校。创建中小学德育特色课堂和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成为国家思政课程改革创新试验区。搭建“看云心”学生心理服务平台,提供24小时心理咨询和指导。牵头推进全国中考体育与美育改革,建设省、省(市)、县、校四级体育联赛体系和美育展示平台。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网球改革试验区。出台全国首个初中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建立3个国家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59个省级劳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609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
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学好、受教的美好愿景正在云岭大地上逐渐成为现实。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