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卷答案

2024-12-26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卷答案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故事说明的是中国人自我现状的丰富性,反映的是面对整个宇宙、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境遇。要想更好地沟通世界、触动他者心灵,势必要让中国故事能够多角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层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坚守与胸怀。

讲故事作为文化行为是要传达价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有积极的思想价值、道德力量,讲中国故事,就是沿着中国人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鲜明传统,表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书写中国人价值实现的积极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弘扬什么、坚守什么。

但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不单单指向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还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活价值理念发生密切联系,注重表达那些更具普遍性、更具恒久意义的价值,并增强其说服力。正如学者刘梦溪所说,有一些价值“不仅适用于一个时期、一个朝代、一段历史,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历史时期,所有的历史段落,既适用于传统社会,也适用于当今社会;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在表述上、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是这些价值理念可以通过互相阐释,达到理解和沟通。”如果离开价值观表达上的共通性,中国故事的辐射力就不足以很好地与世界沟通。当前不少文艺作品思想内容承载量有限,价值支撑不足,缺乏对普遍人性尺度的发掘,尤其是不少以玄幻、穿越等为主题的网络文学,似乎在努力传递一些是非诉求,但缺少真正富于世界性的、恒久的价值理念,能引起共鸣或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凤毛麟角。

问题是时代最鲜明的声音。人类都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同样经历着生存、发展等诸多根本性问题,对宇宙、自然、人生不断提出一些根本性疑问。地球上的人们在与自然、社会、他人不断较量中成长与发展,经历着同样的根本性生存发展难题,提出一些共同的根本性疑问,这是从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处自动流溢而出的,正像泉水是从泉眼里涌出来的一样。而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正在于自由的个体心性对所身处于其中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切体验以及竭力脱困的奋斗。当代作家艺术家必须要有面向世界的开阔胸襟,以中国故事书写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命运与挑战。作家、艺术家历来得时代风气之先,把中国故事与人类的根本性困境联系起来,以故事幻想、发问和探究,才能使中国故事的建构与地球上不同角落的人们忧喜相关、休戚与共。

讲故事有一条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回归人性、挖掘人性,从人性最核心最隐秘之处,探寻人类精神的奥秘。讲述获得世界认同的中国故事,就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不单要注意选取受、地区、人种等因素影响较小的题材,找到跨文化传播中最普遍的共性,在创作中突出“人”的价值,捕捉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律动,充分体现个体的价值精神,以及充分利用细节与接受者建立关联,而且还要注重在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在探索人性深层次的优点与缺陷上下功夫,以期让中国故事共通性的最大化得以实现。比如,中国作家麦家的小说《风声》《解密》《暗算》等在国际上很受欢迎,就在于作家善于挖掘人性和破译人的精神世界密码。

(摘编自《讲好中国故事:当代文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材料二: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课题。

统筹全局,创新传播理念,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顶层规划相对不足,话语体系滞后,经常被西方媒体抢先甚至牵着鼻子走,有时显得非常被动。时代领路人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竞争中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媒体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作为,积极进行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国际战略布局;加快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和规划工作,赢得广泛认同,进而占领引导舆论的制高点和“发球权”。

创新表达方式,提高业务本领,强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既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也要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既要有道,也要有术。这就要求新闻媒体练好内功,主动提升全球媒介沟通和传播能力,加强对国外不同受众*惯和特点的研究,以融通中外的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

弹好“钢琴”,积极拓展公共传播新路径。媒体外交、民间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已成为新的话语平台。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全面、及时、权威地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应组建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境内与境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播矩阵”,弹好“钢琴”,发出中国好声音。

(摘编自《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敢讲” 又要“善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讲好中国故事势必要让其能多角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等层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坚守和胸怀。

B.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传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价值实现,还要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而恒久的价值理念。

C.讲好中国故事只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注重人类共性,深度探索人性,就能最大限度实现共通性。

D.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媒体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练好内功,提升能力,加强研究,融通中外,发出中国声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引用了学者刘梦溪的话,从纵横两个维度阐述了价值理念既应具有恒久意义,适用于任何时代;又应具有普遍意义,可以互相阐释。

B.材料一对当下文艺作品讲述的中国故事给予了客观评价,既批判了网络文学都缺少真正的恒久价值,又举例肯定了一些作家善于挖掘人性。

C.材料一把“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比作“泉眼”,其根源正在于自由个体心性对身处其中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切体验和竭力脱困的奋斗。

D.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先总体上提出论述话题,然后再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总分结构中套嵌着并列结构。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所述“讲好中国故事”价值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西行漫记》一书,向世界展现了冲破重重封锁的中国工农形象以及根据地的面貌,讲述了中国始终站在群众的根本立场上、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故事。

B.《三体》讲述了外来三体文明将要入侵地球、占领地球的故事,反映整个宇宙文明状况会怎样,会有怎样的道德体系,涉及外星人人侵、高科技危害甚至社会女性化等未来议题。

C.《我诞生在中国》选取大熊猫、金丝猴和雪豹等几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的故事,在展示中国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形象阐释了“天人合一”“阴阳互生”等中华文化深刻内涵。

D.《清史稿》中记载了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的林守仁进京赶考,却客死京城。他的妻子王氏办完林守仁的丧事,给女儿做了一双鞋,然后回到卧室自尽,宣扬了中国节妇的故事。

4、两则材料都对讲好中国故事进行论述,论述的角度和重心有何不同?(4分)

5、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在文艺评论中说:“影片《万里归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分析样本。”请结合材料一对影片讲述的中国故事加以分析。(6分)

作为首部将中国外交官撤侨故事搬上银幕的电影,《万里归途》讲述的是努米亚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因故滞留努米亚,后由于老同事章宁中枪,他临危受命前往协助撤侨。在任务顺利结束后,却因还有一批被困交失联的同胞等待救出,宗大伟在迫切渴望回国与亲人团聚和冒险营救同胞的矛盾挣扎中,最终选择逆行进入,凭借智慧与勇气,寻找并带领同胞穿越战火和荒漠,从反叛军的枪口下带领同胞归家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银匠满满 第代着冬

鹤游坪的银匠满满,十五岁那年去王官岭学艺,除了背着被褥、粮食,还揣着两颗九岁时换下来的乳牙。按照鹤游坪的*俗,换下的乳牙应该放在虚楼木柱的孔洞里,据说这样有益牙齿生长。满满等牙齿长出来后,把乳牙从孔洞里拿出来揣在身上,不时掏出来看上一眼,仿佛在看另一个自己。

满满的师父是个名声很响的银匠,传说他能打制出比蝉翼还薄的银片、比鸟声还悦耳的响铃、比真花还迷人的花朵。满满见到师父时,有些失望。师父长得尖嘴猴腮,喜欢斜眼看人,脾气很暴躁。一天早晨,师父一边洗脸,一边斜着目光,看满满从怀里掏出乳牙玩耍,他说:“乳牙不是应该放在木柱上的孔洞里吗?”

“是呀,后来我把它带在身上了。”

“找个地方埋起来吧。”师父说,“你快要当银匠了,不能像孩子那样只顾玩耍。”

满满到王官岭学会的第一件事,不是烧炉子,也不是使用小铁锤,而是学会不要玩耍。他按照师父的要求,找了只竹筒把乳牙装进去,拿着一把小挖锄,一本正经地到虚楼后面的桃子树下去埋好。路过堂屋时,师父唯一的儿子天赐坐在板凳上看太阳。天赐有先天性眼疾。满满往外面走时,天赐听到了他的脚步声,歪过头来问:“弟弟,你到哪儿去?”

“我去埋我的牙齿。”

满满把最后一抔泥土撒到竹筒上,突然觉得自己有一部分身体被埋在了王官岭。

回到虚楼,师父让满满坐在炉子前看他打制银器。当小锤落在银片上时,空中响起好听的“叮当”声,那些声音从树梢落下来,像浮土似的堆积在秋虫鸣叫之上。满满问师父:“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银匠呢?”

“等你的手艺超过我,就成为银匠了。”

“我等不了那么久,”满满往小泥炉里加上一块木炭,轻轻扯着风箱说,“学得差不多就行了。”

“既然给我当徒弟,”师父严肃地说,“手艺超不过我就别想出师。”

之后,满满不敢贪玩了。他知道自己要想早点出师回鹤游坪,手艺得超过师父。可是,师父是很难超过的。在触摸师父的工具前,满满先是漫山遍野地认识植物:洗银藤、锁银草、马奶叶……他把这些东西采摘回来,放在铁锅里煎煮,直到成为能够擦除银锈或保护银饰的汁液。汁液的火候很难掌握,只有经过师父验收,满满才能带着天赐去楼廊上玩一会儿。

洗了一段时间旧银器,满满终于有机会摸到师父那把小锤子了。满满快乐地把它握在手里,等待师父给他一块银子敲打。师父说:“你不知道铁锤的轻重,我怎么敢把银子交给你?”

“没银子我敲打什么呢?”

“铁砧呀。徒弟,你记住,你心里已经有一块银子了。”

满满按照师父的要求,用小锤子在空铁砧上敲打。尽管他开始时用力很轻,第一锤的声音还是把他吓了一跳。他赶快把手劲往回收了收,第二锤下去,还是响得像敲锣。满满尴尬地回望了一下,看见师父站在竹林边,歪着头,假装没听见。师父背后,是空旷的田野。田野之上,天幕如同被洗染过了一般,海蓝色的天穹深处,几只南迁的候鸟落下喑哑的鸣叫,奋力飞过了山冈。

满满敲打空铁砧那段时间,声音显得莽撞、粗鲁、混乱,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只有天赐对他充满了信任。天赐坐在板壁前,不时对铁砧前的满满露出干净的笑容。天赐的笑容激励了满满,他手中的小铁锤渐渐有了节奏,声音很均衡地落满了虚楼外的树梢。

等他的锤声像鼓师的鼓点那样自如时,师父说:“徒弟,你手里的铁锤可以跟银子见面了。”

“师父,”满满放下小铁锤,心里“怦怦”跳动着,像有一只出洞的兔子正用力往外撞,“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师呢?”

“你出师容易,可要当一个好银匠很难。”

“什么是好银匠呢?”

“能够打出‘百鸟醉’的银匠。”

“师父,你为什么不打制‘百鸟醉’呢?”

“我不行,”师父看了一眼天赐说,“我要照顾天赐,他把我的专注带走了。”

“那就没人能打制出‘百鸟醉’了。”

“你呢?”

“我也不行,”满满遗憾地说,“鹤游坪在修铁路了。人们说等到鹤游坪通了火车,大家就不需要银匠了。”

“瞎说,”师父愤怒地说,“徒弟,你答应我,你学了我的手艺,就好好当个银匠。”

“师父,我答应你。”

天赐快乐地抖动眼皮说,“弟弟,你也得答应我,等到鹤游坪的火车来了,你得带我离开王官岭,去听听火车累了吐气的声音。”

满满答应师父和天赐后,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方向。白天,他跟师父下地,或者坐在小泥炉子旁边,用微火修补一些旧的银饰。到了晚上,他就在师父指导下敲打新银饰。那时,疲倦的月光在地上摊成一张薄饼,像水一样发亮。两个敲打银子的声音在王官岭你追我赶,它们攀上树梢、月亮,然后又跟着月光的汁液从天上落下来,在安静的土地上流淌。

到了满满二十岁那年春天,师父觉得教不动他了。那时,王官岭的桐梓花开了。到了炒爆米花的季节,师父把剩下的玉米种子炒成爆米花,说:“徒弟,我教不了你了,你吃了爆米花回家吧。”

“可我还是打制不来‘百鸟醉’。”

“那得靠你自己想办法,师父教不了你了。”

春天的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临王官岭,满满已经登上了山冈。从栎树的阴影里回过头来,他看见师父牵着天赐站在水渠上,像两根一动不动的木桩。他们身后,那棵桃树的枝头已开满桃花,正像一朵粉红色的云朵悬停在空中。桃树下,埋着装有满满乳牙的竹筒。

(节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第5期,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满满去王官岭学艺时,将两颗乳牙从孔洞拿出来揣在身上,原因之一是出于孩子贪玩的天性。

B.“学得差不多就行了”“我也不行”,语言描写,体现满满对成为“好银匠”缺乏耐心和信心。

C.“遗憾”体现满满对银匠未来前景的隐忧;而师父的“愤怒”则隐含对满满成为好银匠的期待。

D.最后两次强调“教不了你了”,说明师父认为满满手艺已超过他了,再留满满会耽误其发展。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说中的师父形象与满满初见师父时的形象构成反差,这种反差也为下文师父的严厉蓄势。

B.画直线的句子写师父敲打银片的声音,运用通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声音的轻盈、动听。

C.天赐是师父的牵挂,某种程度上也是满满前进的动力,虽着墨不多,但在文中有重要作用。

D.加色画线的句子将敲打银子的声音与环境巧妙融合,生动呈现师徒二人你追我赶的和谐图景。

8、文章结尾写道“桃树下,埋着装有满满乳牙的竹筒”,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深刻内涵。(4分)

9、有人说,“有一流的心性,才有一流的手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满满的师父身上体现了哪些“一流的心性”。(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秋九月戊午,册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归义之先本哀牢夷,地居姚州之西,东南接交趾,西北接吐蕃。蛮语谓王曰诏。先有六诏,兵力相埒,莫能相一,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最在南,故谓之南诏。高宗时,蒙舍细奴逻初入朝。细奴逻生逻盛,逻盛生盛逻皮,盛逻皮生皮逻阁。皮逻阁浸强大,而五诏微弱。会有破渳河蛮之功,乃赂王昱,求合六诏为一。昱为之奏请,朝廷许之,仍赐名归义。于是以兵威胁服群蛮,不从者灭之,遂击破吐蕃,徙居大和城。其后卒为边患。天宝九载。杨国忠德鲜于仲通,荐为剑南节度使。仲通性褊急,失蛮夷心。故事,南诏常与妻子俱谒都督,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多所征求,南诏王阁罗凤不应,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阁罗凤忿怨,是岁,发兵反,攻陷云南,杀虔陀,取夷州三十二。十载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分二道出戎、巂州,至曲州、靖州。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阁罗凤敛战尸筑为京观,遂北臣于吐蕃。蛮语谓弟为“钟”,吐蕃命阁罗凤为赞普钟,号曰东帝,给以金印。阁罗凤刻碑于国门,言己不得已而叛唐,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赏,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旧制,百姓有者免征役。时调兵既多,国忠奏先取高。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唐德宗贞元七年,勿邓酋长苴梦冲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使者。韦皋遣三部落总管苏峞将兵至琵琶川。八年春二月壬寅,执梦冲,数其罪而斩之,云南之路始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B.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C.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D.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字为“沿袭”之意,和《过秦论》中的“因遗策,南取汉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B.“德”字为“感激”之意,和《谏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望流之远”的“德”意思不同。

C.“故事”为“按照旧例”之意,和《六国论》中“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相同。

D.“京观”,古代,胜者为了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体,封土而成的高冢,也叫京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皮逻阁先用武力威胁使各个蛮族部落服从他的管理,然后朝廷又准许了其把六诏合而为一的请求,击破吐蕃后移居到了大和城。

B.南诏王阁罗凤没有答应张虔陀索求过多财物的要求,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秘密奏报他的罪行,结果阁罗凤发动反叛了唐朝廷。

C.杨国忠不仅推荐鲜于仲通做了剑南节度使,即使后来鲜于仲通在与南诏的中大败,杨国忠仍然帮他掩盖了失败的情况,还给他按战功评定。

D.玄宗下诏大批招募士兵攻击南诏时并未得到积极响应,杨国忠便采取强硬手段征调,致使民间哀嚎一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九,莫肯应募。(4分)

(2)勿邓酋长苴梦冲潜通吐蕃,扇诱群蛮,隔绝云南使者。(4分)

14、选文中南诏归附的过程十分曲折。你认为是哪些方面的因素对南诏归附产生了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15-16题。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五代】魏承班

烟雨晚晴天,零落花无语。难话此时心,梁燕双来去。

琴韵对薰风,有恨和情抚。肠断断弦频,泪滴黄金缕。

15、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首句以“烟雨晚晴天”起笔,状写景物,傍晚时分,天气转晴。

B.词的下片写主人公抚琴遣恨,那无言的愁恨就被熏香的风一一飘散。

C.诗人在词中用“断弦频”的琴声来刻画柔肠寸断的心绪,虚意实写。

D.全词以女子抚琴时“泪滴”的描绘作结,深化愁苦之情,幽怨全出。

16、中国古典美学向来崇尚“立象以尽意”,语婉而情深。请从“象”与“意”的角度简要赏析词的上片选用“落花”、“梁燕”之妙。(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 , ”的比喻,说明不能居安思危、戒奢行俭、保持宽厚道德、克服内心欲望的危害。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琵琶女年少时就技艺超群、容貌出众的诗句是:“ ,。”

(3)我国古典诗文常有这样一种意境:天地辽阔,一只小舟浮于水面。比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据媒体报道,今年,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从一些在线旅游平台提供的数据看,“反向旅游”确实正在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而是选择“反向旅游”,其实这也不奇怪。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都是。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体验,比如长时间排队、堵到走不动路等等;另一方面,随着需求暴涨,餐饮、住宿、机票等费用 ,去热门旅游城市“浅”玩一下,可能就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而且没有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的状态,能让游客从其中体验到原生态的味道。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与其花大价钱去热门目的地“添堵”,不如到这些小众地区 ,不仅成本更低,还更清净休闲,更惬意。更重要的是,“反向旅游”对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分流,还能够倒逼其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和运营能力,而不是躺在自然资源上坐地收钱。

比如不少网友就提到,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被过度地商业开发,并且基本上被开发得 ,尤其是像各地的一些“古镇”,卖的都是同样的美食小吃、同样的文创产品,缺少本地特色。可以这样说,“反向旅游”代表的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意味着互联网种草时代,年轻人不再盲目从众扎堆,而是对旅游体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市场也应该加快优质产品的供给,尤其是一些传统的热门景区,应该将服务和体验不断升级。仗着旅游资源丰富、唯一便 ,迟早会被游客慢慢抛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朋满座 居高不下 千篇一律 知足常乐

B.人山人海 水涨船高 千篇一律 不思进取

C.高朋满座 水涨船高 面目全非 知足常乐

D.人山人海 居高不下 面目全非 不思进取

19、面对“反向旅游”的兴起,如果你是热门景区的负责人,你将如何有效应对?请结合文本给出合理的建议。(3分)

20、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反向旅游”下一个简单的定义。(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

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分别是白露和寒露,,却反映了不同的气象与物候。

从气象上看,白露是夏秋的过渡节气,此时秋老虎刚刚退去,天气逐渐变凉,昼夜温差增大。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白露是“凉”,而寒露则是“寒”,气温更低。

从物候上看,白露和寒露的代表性物候,。白露节气一到,先头雁阵就往南飞去,所以白露的“一候”是“鸿雁来”,寒露“一候”是“鸿雁来宾”,多了一个“宾”字,以示先后之别。两者的“二候”,分别是“玄鸟归”和“雀入大水为蛤”,玄鸟(燕子)和黄雀也都是候鸟,一个在白露“二候”时已回南方过冬,另一个在寒露“二候”时还在枯水的河湖之滨觅食。两者的“三候”分别是“群鸟养羞(馐)”和“菊有黄华”,前者说的是各种留鸟开始存储过冬食粮,后者则揭示了在百花凋零的寒露“三候”,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白露时节,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晨昏之际,更要防着凉感冒;而在寒露时节,不能再穿凉鞋、裸露双脚,以防寒从足生。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处的“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对人物进行描写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样才可以做到苏东坡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B.画家徐冬冬创作的“东风解冻”中国画,在深色中点染进红黄绿蓝四种鲜明的色彩,整个画面顿显生机。

C.假如我们做学问都是跟着别人后面走,始终不能解决重要的问题。我们遇到的所谓“卡脖子”的问题,正是因为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还是跟着别人走。

D.曹雪芹擅长绘画,中国画讲究“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平远、高远、深远有不同的目的,所表现的效果也不同。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话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碧波荡漾自由流淌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生物,可它必须在大堤之间流淌;一旦冲击河床,定然泛滥成灾,自己也只能干涸。地球是人类之母,可它必须在一定轨道上运行;离开了轨道,只能成为宇宙中的一颗流星。不独河水、地球如此,社会生活领域皆是如此。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自由与约束”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只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注重人类共性,深度探索人性,就能最大限度实现共通性”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以期让中国故事共通性的最大化得以实现”)

2B (“网络文学都缺少真正的恒久价值”理解有误,以偏概全,过于绝对,原文是“尤其是不少以玄幻、穿越等为主题的网络文学”)

3D (材料一所述“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内涵是指聚焦更具有普遍尺度的人类价值、直面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难题、注重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D选项“宣扬了中国节妇的故事”显然与此不符)

4、①材料一是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论述的,材料二是从媒体传播的角度论述的;(2分)②材料一侧重于论述面向国际社会应该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材料二侧重于论述面向国际社会应该怎样讲述传播中国故事。(2分)

5、①影片把中国外交官的撤侨故事转化为外交官带领同胞归家的故事,“归家”的主题传达了更具世界普遍性、更具人类恒久性的价值;②影片展现的是中国公民被困战乱中的努米亚的故事,包含着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战乱与生存;③外交官宗大伟矛盾挣扎,最终选择逆行,影片的人物塑造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回归人性且善于挖掘人性。(每点2分)

6D(“满满手艺超过他了”表达失当,“耽误其发展”也于文无据。)

7A(“这种反差为下文师父的严厉蓄势”不准确。)

8、①满满离开王官岭时,装着乳牙的竹筒还埋在桃树下,与文中“觉得自己有一部分身体被埋在王官岭”相互印证,暗示王官岭生活经历已成为满满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②乳牙装在竹筒里被埋在桃树下,这次没有被重新拿出来,说明五年时间里,满满真正地成长了,背负着责任与使命离开王官岭。(2分)

9、①对待徒弟:严格要求,满满学艺之初,就要求他不能像孩子那样只顾玩耍;(1分)教导有方,学艺从认识植物开始,练*从敲打铁砧开始,传授技艺,懂得循序渐进。(1分)②对待儿子:疼爱有加,为照顾患有眼疾的儿子,宁可放弃打制“百鸟醉”。(2分)③对待手艺:满怀敬畏,对满满严厉的说教,以及“你心里已经有一块银子了”的教导,都表达出师父对这门手艺由衷地热爱和敬畏。(2分)

10C (原句为:南诏王阁罗凤遣使谢罪,请还所俘掠,城云南而去。且曰:“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仲通不许,囚其使。)

11C (本文中的“故事”是按照旧例的意思,为名词做状语的用法。“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为名词用法。)

12A (时序颠倒)

13、(1)人们听说云南多流行由瘴气引起的疾病,还未交战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没有人愿意响应招募。(“瘴疠”、“九”、“莫”、“应募”各1分)

(2)勿邓酋长苴梦冲暗中与吐蕃勾结,煽动引诱蛮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与唐往来。(“潜”、“通”、“扇”、“隔绝”各1分)

14、①南诏王方面:其实一直并非诚心归附;②唐玄宗方面:用人不善,如偏信杨国忠等;③唐朝官员方面:气量狭小,不恤民生,不得民心。(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秋九月戊午(二十三日),册封南诏蒙归义为云南王。蒙归义的祖先本是哀牢夷人,地处姚州的西边,东南与交趾相接,西北与吐蕃相接。蛮语言称王为诏。以前有六个诏,他们的实力相当,不能统一,历代沿袭,以此来分散他们的势力。蒙舍在最南部,所以称为南诏。唐高宗(李治)时,蒙舍王细奴逻开始谒见天子。细奴逻生子逻盛,逻盛生子盛逻皮,盛逻皮生子皮逻阁。皮逻阁时南诏逐渐强大,而其余五诏力量衰微。恰巧皮逻阁立有击败渳河蛮的功劳,于是他贿赂王昱,请求把六诏合而为一。王昱为他向朝廷奏请,朝廷准许了他的请求,仍然赠皮逻阁以归义的名号。自此他用武力威胁来使各个蛮族部落服从,有不服从的就将其消灭,接着又击败了吐蕃,移居到大和城。以致最终成为唐边境遭到侵犯的祸患。唐玄宗天宝九年(750年)。杨国忠为了感激鲜于仲通,推荐他为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气量狭小,性情急躁,失去蛮夷各族的人心。按照过去的惯例,南诏王常常与妻儿一同来觐见都督,经过云南时,云南太守张虔陀大量地勒索财物,南诏王阁罗凤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秘密奏报他的罪行。阁罗凤很愤恨,这年,他发动反叛唐朝廷,攻陷了云南郡,杀掉张虔陀,强夺原归附于唐的西南夷三十二个州。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夏季四月壬午(三十日),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被南诏在泸南打得大败。当时鲜于仲通率领八万分两路从戎州、巂州出发,到曲州、靖州。南诏王阁罗凤派遣使者前来谢罪,请求归还所俘获掠夺的东西,把云南城修缮好后离开,并且说:“现在吐蕃重兵逼近边境,如不答应我,我就将归顺吐蕃,云南就不归唐朝所有了。”鲜于仲通没有答应,囚禁了他的使者。进军到西洱河,与阁罗凤交战,唐军大败,士兵死了六万人,鲜于仲通仅只身逃脱。杨国忠掩盖了他失败的情况,仍旧给他按战功评定。阁罗凤收拢聚集战死者的尸体修建成京观,于是北向吐蕃称臣。蛮语称弟弟为“钟”,吐蕃给予阁罗凤为“赞普钟”的名号,号为“东帝”,给他金印。阁罗凤在边境刻石立碑,说明自己不得已背叛唐朝,并且说:“我们世世代代侍奉唐朝,接受他们的官爵和财物,后代如能允许再返回唐朝,应当把此碑指给唐朝使者看,使他们知道我的叛唐不是出自本来的心愿。”玄宗下诏大批招募两京及河南、河北士兵攻击南诏。人们听说云南多流行由瘴气引起的疾病,不及交战士兵就要死掉十分之八、九,没有人愿意响应招募。杨国忠派遣御史分别到各道捕捉壮丁,用枷锁锁至所在地。按照旧的制度,百姓中有功者可免除服兵役。当时调兵的量多,杨国忠上奏皇帝请求先征发功劳大的人。自此应征出发的人忧愁怨恨,父母妻子孩子送别亲人,民间到处是哭声。唐德宗贞元七年,勿邓酋长苴梦冲暗中与吐蕃勾结,煽动引诱蛮族各部,阻隔云南使者与唐往来。韦皋派三部落总管苏峞领兵到琵琶川。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春二月壬寅(十七日),捉住了苴梦冲,一一列举他的罪状后把他杀死,通往云南的道路开始畅通。

15B (“那无言的愁恨就被熏香的风一一飘散”鉴赏有误,根据后文来看,女子虽抚琴遣恨,而无言的愁恨却并未能排遣)

16、①零落无语的落花,喻指零落而知心话难诉的主人公,一语双关,景情合写,委婉传达出身世零落的凄凉之悲;(3分)②双飞双去的梁燕,与独自无处可话独自抚琴的主人公形成对比,乐景反衬悲情,深化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之恨。(3分)

17.、(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3)示例一: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示例二: 孤舟装笠翁 独钓寒江雪

示例三: 细草微风岸 危墙独夜舟

示例四: 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18B (高朋满座: 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座位。形容宾客很多。 人山人海: 人群如山似海, 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居高不下: 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者状态, 没有下降的趋势。主要用于形容价格、股票等。 水涨船高: 水位升高,船身也随之浮起。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增长提高。 千篇一律: 诗文书画等作品公式化, 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 没有变化。 面目全非: 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 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 不思进取: 不想努力上进,不想有所作为。 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经常快乐。常用以劝人不要苦心追求富贵、享乐)

19、①提前开通网上预约通道,限制人流量;

②合理控制景区内的商品价格,避免商家坐地起价;

③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产品,从而带动消费;

④打造一流的服务团队,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每点1分,答到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反向旅游”是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1分)在节假日期间(1分)不再扎堆前往热门城市(1分)而是反向选择旅游体验和游玩品质更好的原生态小众地区(1分)的一种新的度假方式(1分)。

21D (文中的引号是表示强调。A项表示直接引用;B项表示特殊称谓;C项表示特殊含义;D项表示强调。)

22、①虽然都以“露”来命名;②都以观察鸟儿的变化为主;③唯有菊花开得黄艳夺目

23、审题指导: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以河水与堤岸譬喻,谈河水在堤岸的约束中“碧波荡漾”“哺育生物”,展现美丽风貌并发挥重要作用,反之,一旦河水失去堤岸的约束,则贻害无穷。这句话启示学生思考,“自由”是有限制的,脱离了“约束”的自由是可怕的。第二句话以地球与轨道譬喻,强化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与理解。第三句话,“社会生活领域皆是如此”旨在提醒学生打开思维,从“自由与限制”的角度思考生活万象,写出社会针对性与现实意义。

参考立意:

(1)约束,是为了更好的自由。

(2)在“约束”的框架下“自由”地跳舞。

(3)约束边界,自由生长。……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大禹梳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每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野火沃土,,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 多难兴邦 不屈不挠 B.以身试险 多难兴邦 不卑不亢

C.以身许国 一言兴邦 不卑不亢 D.以身试险 一言兴邦 不屈不挠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瘦西湖的景秒在巧。,,,。而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人影衣香,赤栏小桥,游览应以舟行最能体会到其中妙处。

①白塔与五亭桥分占圆拱门内

②回视小金山

③所谓面面有情,于此方得

④最巧是从小金山下沿堤至“钓鱼台”

⑤又在另一拱门中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④③②⑤①

3.某校高三年级举行线上成人仪式后,同学们纷纷点赞、留言,相互勉励。下列留言所引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尚书》)

B.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李白)

C.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4.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士同里闬,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鲑菜耳,今何突致此衎衎者?”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噉。恭人不起,而太夫人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为置侧室高,礼训慈育,闺内穆如。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曰:“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博已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寻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休矣!即不能爇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亦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

B.自有妇卜太夫人 卜:选择

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

D.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 风:劝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

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因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择了辞官归里。

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外祖母的美德。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8.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

9.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6分)

10.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 _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6)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_,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 潼关怀古》)

(7)投我以木桃,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卫风 • 木瓜)

(8)无情未必真豪杰,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答客诮》)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少 男

刘庆邦

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

(选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删改)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

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

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

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

13.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

14.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谈诗歌朗诵

朱光潜

近来听到一些诗人、演员、业余爱好者朗诵了许多旧体诗和新诗,其中风格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占优势的风格是用演员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那慷慨激昂的调子,有时不完全与诗歌的内容相称。这不免令人有美中不足之感。

为什么爱诗歌?理由也许很多,我想其中之一就是诗歌具有音乐美。这个道理从我国一些传统剧种中可以看得很清楚。许多旧剧的台词并不那么完美,可是演唱起来,却有极大的迷人的力量。不妨把《霸王别姬》《林冲夜奔》的台词改成白话,请最好的演员用话剧的方式去表演,那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话剧本不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而诗歌按照它的本质却要求语言的音乐化。诵诗如果不见出语言的音乐美,那就很难把诗的韵味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浸润到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他们可以优游涵泳,长久受用不尽。在我看来,朗诵诗歌是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声调和姿势的。

理想的诗歌朗诵,必须要既能表达感情,又有音乐美。其中,表达感情是基础,顺着自然的倾向,是自发的,倾泻的,无控制的,容许金粒与泥沙俱下的;而音律的形式按照规律的要求却是自觉的,有控制的,不但要披沙拣金,而且要用一定的模型把金粒熔成一定的形象。这样通过音律形式对思想感情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就不是生糙自然的思想感情,而是经过形象化和音乐化而洗练和提高的思想感情。对于朗诵诗歌来说,做到这一步,才能算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一。

这只是理想。要实现这种理想,还要凭实践中的辛苦摸索才可以获得。在摸索之中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事是向民族传统学*。我国历代诗人都特别重吟咏的功夫,过去诗文评家教人读诗,也强调要懂诗就必须学会诵诗。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如果不会诵诗,即对诗“终身为门外汉”。传统的旧诗朗诵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声音拖长。《书经》里就已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永言”就是《乐记》里所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式的朗诵能维持到两千年左右,不能单是凭*惯的惰力,因为诗歌所要表现的情调是比较深永的,低徊往复的,走曲折线而不是走直线的,所以表现方式也要有相应的低徊往复和曲折。长言才能在低徊往复之中把诗的“意味”“气势”“骨力”和“神韵”玩索出来,咀嚼出来,如实地表达出来。假如这个看法略有一些道理,我们也就可进一步认识到诗歌的朗诵不宜用演话剧念台词的办法。

目前诗歌朗诵不少是侧重表达感情的,有时是近于表演的。在节奏上大半不但不是“长言”,而且比语言的自然节奏还要快一点,急促一点,低徊往复的少。这和我们过去朗诵的传统有很大的距离。责任当然不能完全在诵诗人,毛病恐怕大半还是在诗本身。如果诗本身见不出音乐美,诵诗人当然就不能凭空添上音乐美。这就要求诗人们在语言和音律上多下更严肃的功夫。诗歌朗诵已经把诗歌的语言和音律问题很突出地提出来了。

(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戏曲中的台词与话剧台词要求不同。

B.朗诵中低徊往复是表达深永情感的需要。

C.过去的诗文评家认为诵诗是懂诗的前提。

D.旧诗在形式上的不足是由长言来弥补的。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直接指出了诗歌朗语中存在的间题,从而引出了全文的论题。

B.文章举《霸王别姬》之例,是为了说明演员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C.未经音律形式的洗练、节制和熔铸,诗歌朗诵表达出的感情易流于生糙。

D.诗歌朗通的成败不完全取决于朗诵者,诗歌本身的音乐美也非常重要。

17.如何纠正诗歌朗诵中“演话剧念台词”的倾向?请简要概括。(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稻米传奇

文慧

谁是稻米的最早驯化者?对于这一问题曾一度众说纷纭。瑞士的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最早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虽然他也曾提过,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的中国,水稻作为“五谷”之一很有可能已经被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17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已经与印度不相上下,水稻原产于中国的发声就开始日益响亮起来。20世起70年代,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村发现的7000年前人工栽培稻遗址备受瞩目。一方面,它推翻了中国稻米由印度传入的说法,证明中国才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另一方面,人们发现早期的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农耕文明发源较早的同时,其南方也开始早早萌芽了自己的农业文化。2011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开展了一项水稻DNA基因研究。研究表明,栽培水稻的起源时间大致在公元前8500年前,地点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这里,野生稻米被驯化为粳稻,中国的粳稻随后由商人和农民传到印度,与恒河流域的野生稻杂交之后变成籼稻,后又传回中国。由此,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算是铁板钉钉,华夏祖先才是最早驯化野生稻的人。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为稻米种植带来勃勃生机。跟随北方移民一起南下的,还有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这些技术与南方的湿润气候与丰厚土壤一拍即合,大片蛮荒之地变成万顷良田。经过隋、唐、五代到宋朝的不断经营和开发,江南的稻米逐渐成为维系国力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说,中国稻米的栽种史是一部经济和文明的发展史。从人口历史数据来看,北宋以前中国人口数量从未超过6000万,与之对应的,是从商周时期到汉唐时期中国北粟南稻,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而伴随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带来的南方土地开发,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特别是从11世纪起,源自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与本地的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大大增加了南方稻米的产量,南宋人口也迅速突破亿的大关。随着历史进程中人口的迁徙和流动,

以稻米为基础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明交相辉映,前者逐渐发展出了繁荣的稻米文明。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口也达到了4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稻米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作为稻米的故乡以及最大的稻米产区,中国的稻作技术和稻米文化影响了世界。大约3000年前开始,稻米从中国出发,向北传递到,向南影响至越南,2000年前东传到了日本。中国稻米穿越崇山峻岭、漂洋过海,随后陆续传播到西亚、欧洲等地,最终形成了日本学者渡部忠世所说的“稻米之路”。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稻米之路不仅为许多民族带去了食粮,更影响了这些国家人们的饮食*惯、生活*俗,在这个过程中,稻米将中国和整个亚洲连接到一起,最终塑造出独特的“稻米文化圈”。

(有删改)

18.下列有关水稻种植起源认定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恒河流城最早出现籼稻,瑞士人阿方斯·德康多尔提出水稻栽培起源于印度。

B.当在中国南方发现的稻种数量与印度不相上下时,中国水稻种植起源说呼声渐响。

C.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人工栽培稻遗址证实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D.通过水稻DNA基因研究,科学家确认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是水稻种植的起源地。

19.下列对中国水稻种植历史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迁移民带来的先进种植技术与南方合适的气候、土壤相结合,推动了水稻种植。

B.伴随着南方土地开发,粟居首位、稻居其次的格局发生改变,稻的地位开始超越粟。

C.越南占城稻与南方本地晚稻配合成双季稻,使稻米产量与宋朝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清朝末年,得益于水稻种植的推动,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稻米文明取代了粟米文明。

20.请简要梳理稻米的传播之路。(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A

2.C

3.D

4.B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5.C

6.B

7.(1)不久,婆婆钱恭人患病且日趋严重,(太夫人)就拿出所有的首饰交给丈夫,让他去请医生,不管医生是远是近。

(2)你们要把这个意思记在家谱中,杜绝后世子孙的其他念想,让我们族人能世世代代依靠这些土地生活,不也很好嘛!

8.心系幼孤,疼爱后辈;不忘祖德,推惠及人;珍惜生命,宽仁善良;关心丈夫,淡泊名利。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9.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

10.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纫秋兰以为佩

(2)锲而不舍

(3)剑阁峥嵘而崔鬼(4)人亦念其家

(5)何似在人间

(6)波涛如怒 报之以琼瑶

(8)怜子如何不丈夫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12.C

13.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一一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

14.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15.D

16.B

17.体现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做到表达感情与音乐美的统–;向民族传统学*,借鉴“长言”。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18.A

19.D

20.公元前8500年前,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随后传到印度,后来印度籼稻又传回中国;

3000年前开始传到;3000年前开始传到越南,11世纪起越南占城稻传人中国;

2000年前传到日本;随后陆续传到西亚、欧洲等地。

八、作文(70分)

21.略

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10 分)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日:“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文忠日:“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

(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3.《新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这一系列的史书在体例上属_▲,其开山之作是_ ▲ ;文中欧阳文忠公、宋景文公的本名分别是_ ▲ 、_ ▲ 。(4 分)

24.文中“存心至公,无欲上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选择两项目全答对得5分,选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A.《三国演义》中,刘备与陆逊在猇亭交战,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后刘备战败,陆逊追击至此,为阵所困,可见诸葛亮足智多谋。

B.《茶馆》中,常四爷在清朝灭亡后自谋生路,凭良心做事,却生活贫困,晚景凄凉,这说明一个动荡的社会难以让普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C.《边城》中,傩送二老一直喜欢老船夫的孙女,但因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压抑自己的内心,没有进一步向表白。

D.《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认为哈姆莱特地位高贵,其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已,因此在去法国前叮嘱奥菲利娅不要轻信哈姆菜特的爱情盟誓。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弟弟去世后,为保全弟弟的名誉,按照弟弟来信的请求,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让他远赴印度,接受锻炼。

2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6分)

(2)《社戏》开篇记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经历。北京看戏给了“我”什么样的感受?以此开篇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在博物馆暂时不能开门迎接观众的时期,博物馆线上展览和网络直播一时间大热起来。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借网络直播实现由“窄播”到“广播”,多渠道让文物“火”起来,继而“活”起来,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新趋势。观众到博物馆来的传统参观方式,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博物馆日观众量毕竟有限,且外地观众的经常性参观也较难实现。而博物馆网络直播观看数量动辄上百万,实现了博物馆文化的广泛传播,相关的文创产品销量也直线.上升。

一场优秀的博物馆直播绝非一日之功。网络直播要懂得运用网络语言,充分考虑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心理需求。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宝深夜脱口秀”的走红,关键就在于抓住了受众心理,讲观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故事。直播本身没有一定模式,没有固定台词,没有彩排,网友的问题五花八门,这对主播的文化积淀及知识积累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专家型主播”往往更受欢迎。另外,吸引眼球的宣传营销也能锦上添花。“三星堆重量级神秘国宝首度亮相”“敦煌壁画临蒙现场揭秘”等都在直播开始前吊足了观众胃口近期的博物馆直播效果不错,有效地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让公众在家就可以领略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博物馆直播也并非因影响而临时兴起,而是近些年博物馆信息化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体现。可以预见,随着智慧博物馆的深入建设,VR、5G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加入这一模式。

(选自黄洋《博物馆直播大热的冷思考》,有删改)

27.文中“窄播\”和“广播\”分别指什么?(4 分)

28.优秀的博物馆直播需要哪些条件?(5分)

29.博物馆直播有哪些意义?请简要概括。(6分)

语文II(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22 ~24题。(10分)

22.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

23.纪传体《史记》欧阳修 宋祁

24.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AE

26.(1)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2)第一问:嘈杂拥挤;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欲扬先抑,突出儿时看戏回忆的温馨。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7.到博物馆来的传统参观方式;博物馆网络直播。

关于本次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卷答案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用户评论

回忆未来

终于等到了啊!赶紧看看我的作文得了多少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答案出来了,大家快去比对一下自己的得分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今年的考点好全面,我感觉准备得还是很充分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昂贵的背影

语文这科真是考验人的理解能力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毒舌妖后

有没有人分享一下作文部分的解题思路?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沐晴つ

看到答案后才发现自己好多地方都答错了,有点伤心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希望大家这个试卷都能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恭喜考生的成绩出来啦!接下来是志愿填报的时候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万象皆为过客

江苏高考语文难度怎么样?大家感觉这次考试比较容易还是比较难?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暯小萱◆

现在能安心地看看答案,等结果公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这几天一直焦虑得不得了,终于可以解脱一下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真希望这些答案能帮助我调整心态,迎接接下来的人生阶段。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弃我者亡

分享一下你们作文的素材和思路吧!希望大家都能拿到好成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这个中文卷太难了吧,好多地方都没做明白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葵雨

仔细看了一下答案解析后,发现自己的一些理解问题需要改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的我

相信每个考生都努力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也要对自己说声加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看到答案后感觉更坚定要继续学*的目标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对语文这个学科充满期待,希望未来能学得越来越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江苏高考结束了吗?什么时候可以知道最终的排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

  • 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卷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答案 江苏高考语文卷答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故事说明的是中国人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新疆教育考试院官网,新疆教育考试院官网2025

    新疆教育考试院官网,新疆教育考试院官网2025

    每年高考后都会发生一些利用“低分高录”收取中间手续费的案例。2016年的高考录取期间,家长曾卫国(化名)对靠关系“走后门”能入大学的事情深信不疑。曾卫国的孩子是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数学竞赛成绩(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官网)

    数学竞赛成绩(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官网)

    天赋高又努力曾满分入选国家集训队早在今年年初,张鑫亮满分入选国家集训队,含金量非常高。进入国家集训队后,张鑫亮的成绩一直在团队中处于领先。据教练金国林老师说,张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研究生网上确认-怎么进行网上确认考研

    研究生网上确认-怎么进行网上确认考研

    按照安排,考生网上确认上传材料时间为10月31日9时至11月4日17时。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按要求上传材料。考生首次上传材料截止时间为11月4日17时,逾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无准考证号查四级成绩入口 六级无准考证查询入口

    无准考证号查四级成绩入口 六级无准考证查询入口

    你准备好了吗?准考证丢了,不记得考号了?不怕,官微为你量身打造专属Duters的四六级查询攻略本科生查询成绩操作流程1关注大连理工大学微信平台2绑定教务信息3向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湖北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入口官网—湖北高考成绩查询网站

    湖北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入口官网—湖北高考成绩查询网站

    一、成绩公布时间及查询办法1.成绩公布时间:2024年6月25日上午8:00公布我省2024年普通高考各科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各科目、技能高考文化综合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河北高考状元2021(河北高考状元2021全国第一)

    河北高考状元2021(河北高考状元2021全国第一)

    然而6年前他以744分的惊人成绩成为河北省高考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如今他已成为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个看似不可能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托福考试报名费用;托福考试报名费用流程

    托福考试报名费用;托福考试报名费用流程

    托福TOEFL是主流的英语水平考试,由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测评研发,被全球160多个国家超过12000所综合性大学、机构和其他学院认可,范围包括澳大利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电工基础试题及答案,电工基础题库及答案2018

    电工基础试题及答案,电工基础题库及答案2018

    1、【单选题】220V、40W的纯电阻元件,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B)A、1AB、0.18AC、0.5AD、2A2、【单选题】M7120型平面磨床的冷却泵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
  • 浙江选考成绩查询、浙江选考成绩查询入口2024

    浙江选考成绩查询、浙江选考成绩查询入口2024

    两个渠道可以查分1浙江考试网站考生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进入相关系统,凭本人准考证号和号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2浙江考试微信微信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