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分为普通类(包括物理科目组、历史科目组)、三校生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
报名时,普通类考生要确定选考科目;普通类兼报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以下分别简称“艺术生”“体育生”,艺术和体育不能同时兼报)要分别确定艺术类专业选报科类和体育类专业选考科目。
艺术生、体育生如果专业考试不合格的,则不能参加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艺术生、体育生可自行选择是否参加普通类专业录取。
报名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包括普通高中、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在江西省申请报名:
1. 具有江西省户籍(其中具有江西省家庭户口不晚于2024年9月30日、集体户口不晚于2023年9月30日);
2. 外省户籍在江西就业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已取得江西省高中阶段学籍并实际就读一年以上(入学不晚于2023年10月);
3. 外省户籍具有江西省中专、技工学校连续3年学籍的2025年应届毕业生;
4. 在江西省定居的外国侨民或在江西省高中毕业的港澳台籍考生。
(二)报考少年班、数学英才班或领军计划、物理学科卓越人才计划等招生的初、高中在校生,须先通过招生高校的考核,其高考成绩仅对有关高校上述计划单独录取有效。
(三)三校生类报名要求:
经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面向省内初中毕业生招收3年制的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三校生”)可以报考三校生类或普通高考,但二者不能同时兼报。往届毕业“三校生”不得报考三校生类,符合条件的可以报考普通高考。
(四)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 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取得高校少年班、数学英才班或领军计划、物理学科卓越人才计划等报考资格的学生除外);
3. 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考(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 已在外省参加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
5. 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普通高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6. 因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尚在处罚期内的。其中,未成年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高考报名后至开考前,如发现考生有上述不符合报考条件的情况,由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以下简称“县考试中心”)取消其高考报名资格。
(五)不受理考生在本省或外省借考。
报名时间
(一)统一报名时间。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1月1日9:00—7日17:00。
县考试中心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尽早启动在校生集体报名的信息采集工作。网上报名期间,县考试中心须设立县级报名点,在正常工作时间现场受理考生报名申请。
(二)补报名时间。符合报名条件、错过统一报名时间的,可于2025年2月19—21日,向所在县考试中心申请补报名(不含艺术生、体育生),采集相关信息,并按时完成网上补报名及缴费等手续。
报名地点
各县考试中心统筹属地各类学校设置高考报名点,并指导学校做好学生集体报名组织工作。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报名人数超过50人的,所在地县考试中心可要求其设立报名点。未设报名点学校要统一组织有意愿的毕业生到县考试中心报名,并协助县考试中心做好报名资格审核等相关工作。
(一)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在本校报名点或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中职、技校应届毕业生在外实*的,可凭学校开具的实*证明就近申请报名。
(二)往届毕业生可在原毕业学校或户籍地县考试中心或户籍地设区市考试中心指定的报名点申请报名。同等学力人员在户籍地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
(三)外省户籍在赣随迁子女考生可在毕业或居住地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江西户籍在省外就读的随迁子女考生到户籍地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
(四)在江西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到定居地或学籍地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
(五)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规定,申报国家专项、高校专项资格的考生必须确保其户籍、学籍、报名、实际就读地均在实施区域的同一县(市、区)。
考试科目
(一)文化考试科目
1. 普通类(含艺术生、体育生):
物理科目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2门再选(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任选2门);
历史科目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2门再选(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任选2门);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值各150分,按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其中外语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
首选科目(物理、历史选1门)满分值100分,按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
再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满分值各1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2. 三校生类: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满分值各150分。
(二)专业考试科目
1. 艺术类专业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等7个科类。其中前6个科类中,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得兼报;戏曲类可以单报,也可以兼报前6个科类中的一类。
2. 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6个科类实行全省统考,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
3. 音乐类包括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音乐教育三个方向,三个方向可以单报或兼报,选报音乐教育方向的视为兼报了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两个方向。表(导)演类包括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和戏剧影视导演三个方向,三个方向可以单报或兼报。
4. 体育类考生,只能在足球、篮球中选择一个选考科目。
5. 报考运动训练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的考生,还须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有关高校的规定参加相关项目专业测试和文化考试。
报名程序
所有报考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包括保送、强基计划、少年班、数学英才班或领军计划、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高职单招、职教师资单招、残障考生单招、中职技能竞赛获奖免试生等各类形式招生的考生均须按照相关程序完成报名手续。
01
报名申请
网上报名前,报考人员须按时到县考试中心指定的报名点申请报名,并提交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效期限应在2025年6月9日后)、学籍证明(毕业证)等相关报名材料原件和复印件,由现场工作人员审验。
1. 应届毕业生须提交学籍证明(集体报名提供的学生花名册须经学籍管理部门审定并加盖学籍专用章)。
2. 往届毕业生须提交高中。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供不晚于2022年的初中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9门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考试合格证明。
3. 外省户籍随迁子女考生须提交就读学校开具的实际就读证明、县级以上学籍管理部门开具的学籍证明、监护人就业证明或居住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
4. 报考少年班、数学英才班或领军计划、物理学科卓越人才或物理攀登计划等考生须提供招生高校出具的报考资格书面证明。有关中学不得限制符合条件的学生报考少年班。
5. 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须同时提交由我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6. 残疾考生需要在考试过程中提供“合理便利”服务的,可在报名时向县考试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具体办法按照《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教学〔2017〕4号)执行。
7.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鉴定结果载入《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鉴定单位或部门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校生思想政治品德鉴定结果可由学校报名点负责载入,社会考生由所在单位或户籍地乡镇(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提供鉴定(鉴定表样可在报名网上下载),县考试中心报名点负责载入《报名登记表》。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
(2)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尚在处罚期内的。
02
资格审核
报名点工作人员须认真核验考生提交的身份证、毕业证(或学籍证明)、户口簿等材料,填写报名资格审查登记表各项信息,根据户籍信息确认其是否属于农村考生身份。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户籍改革的实际情况,考生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认定为“农村考生”:考生户口所在地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210”(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网址:http://www.stats.gov.cn/sj/tjbz/tjyqhdmhcxhfdm/2023/index.html查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地最新城乡代码)或户改前考生户口属于“农业户口”且未发生户籍迁移的。
03
信息采集
报名点采集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基本信息后,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图像采集规范及信息标准》要求,逐一采集考生图像。采集的考生图像信息将与公安部门信息数据进行比对,未通过比对的考生需重新采集。
遗失二代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可先凭临时身份证办理报名手续,并抓紧和补刷二代居民身份证采集个人信息。凡在 2025年4月30日前未采集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的考生,报名系统视其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
04
密码设置
在报名期间,已完成报名申请、材料交验、信息采集的考生,首次登录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系统(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www.jxeea.cn或江西省教育厅官网http://jyt.jiangxi.gov.cn,以下简称“高招系统”)时,根据姓名、身份证号设置本人报名密码,报名密码由考生本人妥善保管,确保安全保密(如遗忘可在报名点申请修改)。
05
网上报名
11月1日9:00-7日17:00,考生本人凭密码自行登录高招系统,认真阅读(逐一点击确认)《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须知》等应知事项,并签订《考生诚信承诺书》,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有关内容,该表将作为高校录取依据的电子档案材料之一,不得漏填和虚假填报,否则后果自负。没有上网条件的考生可到报名点进行网上报名。
符合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含农村医学定向)、苏区专项报考条件的考生须自行在网上进行申报,未进行申报(勾选)的视为自动放弃。其中报考国家专项、高校专项的考生还须按时提交纸质申报表(样表及报考条件可网上下载),符合高校专项报考条件的考生还须按规定时间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的“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完成报名申请。
凡未按规定要求报名以及因网上报名信息误填、漏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影响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06
校验信息
2024年11月8日前,各报名点完成考生信息审核、校验。11月9日前,各县考试中心审核提交考生报名数据。
07
报名缴费
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并经报名点审核通过后即可缴费,须于11月14日前完成网上缴费,每日缴费时段为9:00-22:00,逾期未缴费则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网上缴费完成后不予退费。考生本人凭密码自行登录高招系统,根据界面提示进入“江西省政务服务统一支付平台”缴费,平台支持支付宝、江西银行扫码支付(支付宝、微信)、江西农商银行扫码支付(支付宝、微信)、邮政储蓄银行(微信、网银)支付。缴费标准:普通类考生180元/人,类兼报艺术类(单报戏曲专业除外)、体育类考生须另缴专业考试费180元/人,“三校生”类考生120元/人。
另体检费60元/人,由各县考试中心组织代收。
08
信息确认
报名结束后,各报名点负责打印考生《报名登记表》,组织考生核对本人表中的各项信息,核对无误后,考生本人签字确认(他人不得代签),《报名登记表》确签后由县考试中心或委托报名点统一保存,作为考生纸质档案材料之一。
09
信息修改
考生报名信息将涉及高校录取资格审核,考生应对本人各项报名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以对网上报名信息进行更改。
1. 报考信息修改。报考艺术类专业修改时间为2024年11月15-17日,报考体育类专业修改时间为2025年1月22-24日,文化选考科目修改时间为2025年4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在专业开考后,不得修改文化首选科目)。
2. 其他信息修改。考生修改姓名、性别、民族、户籍地址和照片等身份信息,由县考试中心或报名点重新采集,时间不晚于2025年4月最后一个工作日。考生修改应届或往届、政治面貌、个人简历、个人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在高招系统自行修改并提交申请,由报名点或县考试中心审核后生效,时间不晚于2025年6月6日。
3. 确认信息修改。县考试中心或报名点确认考生修改信息后,重新打印《报名登记表》,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考生申报材料由办理及审批人签字后留存备查。
考生须注意,居民身份证是高考报名、考试、录取、高校报到注册的重要身份证明,考生在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后到高校新生报到注册期间,不能修改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等关键信息。否则,如造成不能顺利考试、录取、报到注册等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资格审查
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实行分类分级负责,各级考试机构应在报名结束后进行专项布置。针对特殊类型招生,要严审报考条件,加强资格审核和复验工作。需要公安部门协助核查的考生是否为农村户籍的,根据省公安厅《关于协助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考生户籍信息核查工作的通知》(赣公治字〔2018〕6号)要求,由考试机构向同级公安机关申请协查。
(一)县考试中心应根据考生不同毕业类型,会同学籍管理部门或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普通类考生资格核验。
(二)随迁子女的报名资格由县考试中心负责审查,考生除提供实际就读及学籍证明外,还须提交其监护人在当地的居住证(或就业状况信息、房产证等)等证明材料,由县考试中心留档一年备查。
(三)设区市教育考试中心(考试院)负责督导各县考试中心按时完成资格审查工作,并开展随迁子女等重点考生复查。
(四)报名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对有关报名点资格审核登记工作进行抽查,对高中非应届毕业在校生、普通高校在籍生、在外省重复报名等考生进行筛查,对报考高校专项、少年班考生的资格进行抽查,对三校生类考生资格进行核验。
考生体检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由县考试中心组织的高考体检,未参检考生高校可不予录取。体检工作原则上于4月底前完成,体检费(60元/人)由县考试中心组织代收。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地要严格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报名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前期各项准备以及与报名资格审查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二)大力宣传。各地要广泛宣传报考政策,特别是外省籍随迁子女报考政策、报考专项招生的户籍学籍具体要求、文化考试选考科目、艺术专业选报变化等事项。
(三)规范管理。各地要规范报名点设置工作,各普通高中、有关中职、技工学校应该按属地县考试中心要求设置报名点,组织开展好本校毕业生报名工作。
(四)加强培训。各地要加强对报名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思想教育,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确保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五)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实行问责制,学校(报名点)、县考试中心为责任主体,实行“谁审核、谁把关,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出现失职渎职的,将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进行严肃追责。
@2025高考生,11月1日9:00开始报名!
2025年高考报名即将启动,省教育考试院今日公布了《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办法》,一起来看具体内容↓↓↓
报名类别
我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分为普通类(包括物理科目组、历史科目组)、三校生类,考生只能选报其中一类。
报名时,普通类考生要确定选考科目;普通类兼报艺术、体育类专业的考生(以下分别简称“艺术生”“体育生”,艺术和体育不能同时兼报)要分别确定艺术类专业选报科类和体育类专业选考科目。
艺术生、体育生如果专业考试不合格的,则不能参加艺术、体育类专业录取。艺术生、体育生可自行选择是否参加普通类专业录取。
报名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包括普通高中、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在江西省申请报名:
1. 具有江西省户籍(其中具有江西省家庭户口不晚于2024年9月30日、集体户口不晚于2023年9月30日);
2. 外省户籍在江西就业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已取得江西省高中阶段学籍并实际就读一年以上(入学不晚于2023年10月);
3. 外省户籍具有江西省中专、技工学校连续3年学籍的2025年应届毕业生;
4. 在江西省定居的外国侨民或在江西省高中毕业的港澳台籍考生。
(二)报考少年班、数学英才班或领军计划、物理学科卓越人才计划等招生的初、高中在校生,须先通过招生高校的考核,其高考成绩仅对有关高校上述计划单独录取有效。
(三)三校生类报名要求:
经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面向省内初中毕业生招收3年制的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三校生”)可以报考三校生类或普通高考,但二者不能同时兼报。往届毕业“三校生”不得报考三校生类,符合条件的可以报考普通高考。
(四)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 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 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取得高校少年班、数学英才班或领军计划、物理学科卓越人才计划等报考资格的学生除外);
3. 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考(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 已在外省参加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
5. 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普通高考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6. 因触犯刑法受到刑事处罚、尚在处罚期内的。其中,未成年人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高考报名后至开考前,如发现考生有上述不符合报考条件的情况,由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以下简称“县考试中心”)取消其高考报名资格。
(五)不受理考生在本省或外省借考。
报名时间
(一)统一报名时间。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1月1日9:00—7日17:00。
县考试中心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尽早启动在校生集体报名的信息采集工作。网上报名期间,县考试中心须设立县级报名点,在正常工作时间现场受理考生报名申请。
(二)补报名时间。符合报名条件、错过统一报名时间的,可于2025年2月19—21日,向所在县考试中心申请补报名(不含艺术生、体育生),采集相关信息,并按时完成网上补报名及缴费等手续。
报名地点
各县考试中心统筹属地各类学校设置高考报名点,并指导学校做好学生集体报名组织工作。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报名人数超过50人的,所在地县考试中心可要求其设立报名点。未设报名点学校要统一组织有意愿的毕业生到县考试中心报名,并协助县考试中心做好报名资格审核等相关工作。
(一)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在本校报名点或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中职、技校应届毕业生在外实*的,可凭学校开具的实*证明就近申请报名。
(二)往届毕业生可在原毕业学校或户籍地县考试中心或户籍地设区市考试中心指定的报名点申请报名。同等学力人员在户籍地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
(三)外省户籍在赣随迁子女考生可在毕业或居住地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江西户籍在省外就读的随迁子女考生到户籍地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
(四)在江西省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到定居地或学籍地县考试中心申请报名。
(五)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规定,申报国家专项、高校专项资格的考生必须确保其户籍、学籍、报名、实际就读地均在实施区域的同一县(市、区)。
考试科目
(一)文化考试科目
1. 普通类(含艺术生、体育生):
物理科目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2门再选(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任选2门);
历史科目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2门再选(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任选2门);
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值各150分,按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其中外语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
首选科目(物理、历史选1门)满分值100分,按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
再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满分值各1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2. 三校生类: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满分值各150分。
(二)专业考试科目
1. 艺术类专业分为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戏曲类等7个科类。其中前6个科类中,只能选报其中一类,不得兼报;戏曲类可以单报,也可以兼报前6个科类中的一类。
2. 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播音与主持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6个科类实行全省统考,戏曲类实行省际联考。
3. 音乐类包括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音乐教育三个方向,三个方向可以单报或兼报,选报音乐教育方向的视为兼报了音乐表演(声乐)、音乐表演(器乐)两个方向。表(导)演类包括戏剧影视表演、服装表演和戏剧影视导演三个方向,三个方向可以单报或兼报。
4. 体育类考生,只能在足球、篮球中选择一个选考科目。
5. 报考运动训练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的考生,还须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和有关高校的规定参加相关项目专业测试和文化考试。
报名程序
所有报考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包括保送、强基计划、少年班、数学英才班或领军计划、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招、高职单招、职教师资单招、残障考生单招、中职技能竞赛获奖免试生等各类形式招生的考生均须按照相关程序完成报名手续。
01
报名申请
网上报名前,报考人员须按时到县考试中心指定的报名点申请报名,并提交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有效期限应在2025年6月9日后)、学籍证明(毕业证)等相关报名材料原件和复印件,由现场工作人员审验。
1. 应届毕业生须提交学籍证明(集体报名提供的学生花名册须经学籍管理部门审定并加盖学籍专用章)。
2. 往届毕业生须提交高中。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供不晚于2022年的初中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9门统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考试合格证明。
3. 外省户籍随迁子女考生须提交就读学校开具的实际就读证明、县级以上学籍管理部门开具的学籍证明、监护人就业证明或居住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
4. 报考少年班、数学英才班或领军计划、物理学科卓越人才或物理攀登计划等考生须提供招生高校出具的报考资格书面证明。有关中学不得限制符合条件的学生报考少年班。
5. 在我省定居的外国侨民,须同时提交由我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6. 残疾考生需要在考试过程中提供“合理便利”服务的,可在报名时向县考试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具体办法按照《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教学〔2017〕4号)执行。
7.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鉴定结果载入《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登记表》(以下简称《报名登记表》)。鉴定单位或部门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校生思想政治品德鉴定结果可由学校报名点负责载入,社会考生由所在单位或户籍地乡镇(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提供鉴定(鉴定表样可在报名网上下载),县考试中心报名点负责载入《报名登记表》。
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
(2)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尚在处罚期内的。
02
资格审核
报名点工作人员须认真核验考生提交的身份证、毕业证(或学籍证明)、户口簿等材料,填写报名资格审查登记表各项信息,根据户籍信息确认其是否属于农村考生身份。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户籍改革的实际情况,考生符合下列条件的可认定为“农村考生”:考生户口所在地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210”(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网址:http://www.stats.gov.cn/sj/tjbz/tjyqhdmhcxhfdm/2023/index.html查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地最新城乡代码)或户改前考生户口属于“农业户口”且未发生户籍迁移的。
03
信息采集
报名点采集考生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基本信息后,严格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图像采集规范及信息标准》要求,逐一采集考生图像。采集的考生图像信息将与公安部门信息数据进行比对,未通过比对的考生需重新采集。
遗失二代居民身份证的考生可先凭临时身份证办理报名手续,并抓紧和补刷二代居民身份证采集个人信息。凡在 2025年4月30日前未采集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的考生,报名系统视其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
04
密码设置
在报名期间,已完成报名申请、材料交验、信息采集的考生,首次登录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系统(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官网http://www.jxeea.cn或江西省教育厅官网http://jyt.jiangxi.gov.cn,以下简称“高招系统”)时,根据姓名、身份证号设置本人报名密码,报名密码由考生本人妥善保管,确保安全保密(如遗忘可在报名点申请修改)。
05
网上报名
11月1日9:00-7日17:00,考生本人凭密码自行登录高招系统,认真阅读(逐一点击确认)《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须知》等应知事项,并签订《考生诚信承诺书》,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有关内容,该表将作为高校录取依据的电子档案材料之一,不得漏填和虚假填报,否则后果自负。没有上网条件的考生可到报名点进行网上报名。
符合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含农村医学定向)、苏区专项报考条件的考生须自行在网上进行申报,未进行申报(勾选)的视为自动放弃。其中报考国家专项、高校专项的考生还须按时提交纸质申报表(样表及报考条件可网上下载),符合高校专项报考条件的考生还须按规定时间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的“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完成报名申请。
凡未按规定要求报名以及因网上报名信息误填、漏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影响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06
校验信息
2024年11月8日前,各报名点完成考生信息审核、校验。11月9日前,各县考试中心审核提交考生报名数据。
07
报名缴费
考生完成网上报名并经报名点审核通过后即可缴费,须于11月14日前完成网上缴费,每日缴费时段为9:00-22:00,逾期未缴费则视为自动放弃报考资格,网上缴费完成后不予退费。考生本人凭密码自行登录高招系统,根据界面提示进入“江西省政务服务统一支付平台”缴费,平台支持支付宝、江西银行扫码支付(支付宝、微信)、江西农商银行扫码支付(支付宝、微信)、邮政储蓄银行(微信、网银)支付。缴费标准:普通类考生180元/人,类兼报艺术类(单报戏曲专业除外)、体育类考生须另缴专业考试费180元/人,“三校生”类考生120元/人。
另体检费60元/人,由各县考试中心组织代收。
08
信息确认
报名结束后,各报名点负责打印考生《报名登记表》,组织考生核对本人表中的各项信息,核对无误后,考生本人签字确认(他人不得代签),《报名登记表》确签后由县考试中心或委托报名点统一保存,作为考生纸质档案材料之一。
09
信息修改
考生报名信息将涉及高校录取资格审核,考生应对本人各项报名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以对网上报名信息进行更改。
1. 报考信息修改。报考艺术类专业修改时间为2024年11月15-17日,报考体育类专业修改时间为2025年1月22-24日,文化选考科目修改时间为2025年4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前(兼报艺术、体育类考生在专业开考后,不得修改文化首选科目)。
2. 其他信息修改。考生修改姓名、性别、民族、户籍地址和照片等身份信息,由县考试中心或报名点重新采集,时间不晚于2025年4月最后一个工作日。考生修改应届或往届、政治面貌、个人简历、个人特长、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在高招系统自行修改并提交申请,由报名点或县考试中心审核后生效,时间不晚于2025年6月6日。
3. 确认信息修改。县考试中心或报名点确认考生修改信息后,重新打印《报名登记表》,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考生申报材料由办理及审批人签字后留存备查。
考生须注意,居民身份证是高考报名、考试、录取、高校报到注册的重要身份证明,考生在高考报名信息确认后到高校新生报到注册期间,不能修改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等关键信息。否则,如造成不能顺利考试、录取、报到注册等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资格审查
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实行分类分级负责,各级考试机构应在报名结束后进行专项布置。针对特殊类型招生,要严审报考条件,加强资格审核和复验工作。需要公安部门协助核查的考生是否为农村户籍的,根据省公安厅《关于协助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考生户籍信息核查工作的通知》(赣公治字〔2018〕6号)要求,由考试机构向同级公安机关申请协查。
(一)县考试中心应根据考生不同毕业类型,会同学籍管理部门或通过“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普通类考生资格核验。
(二)随迁子女的报名资格由县考试中心负责审查,考生除提供实际就读及学籍证明外,还须提交其监护人在当地的居住证(或就业状况信息、房产证等)等证明材料,由县考试中心留档一年备查。
(三)设区市教育考试中心(考试院)负责督导各县考试中心按时完成资格审查工作,并开展随迁子女等重点考生复查。
(四)报名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对有关报名点资格审核登记工作进行抽查,对高中非应届毕业在校生、普通高校在籍生、在外省重复报名等考生进行筛查,对报考高校专项、少年班考生的资格进行抽查,对三校生类考生资格进行核验。
考生体检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由县考试中心组织的高考体检,未参检考生高校可不予录取。体检工作原则上于4月底前完成,体检费(60元/人)由县考试中心组织代收。
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地要严格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报名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前期各项准备以及与报名资格审查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二)大力宣传。各地要广泛宣传报考政策,特别是外省籍随迁子女报考政策、报考专项招生的户籍学籍具体要求、文化考试选考科目、艺术专业选报变化等事项。
(三)规范管理。各地要规范报名点设置工作,各普通高中、有关中职、技工学校应该按属地县考试中心要求设置报名点,组织开展好本校毕业生报名工作。
(四)加强培训。各地要加强对报名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思想教育,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岗到人,确保2025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五)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审核实行问责制,学校(报名点)、县考试中心为责任主体,实行“谁审核、谁把关,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出现失职渎职的,将对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进行严肃追责。
2023升学季·高考丨高考6月7日开考!继续采用“3+1+2”模式
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文)高考将于6月7日开考,考试临近,考试、志愿填报、招生录取有无变化是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今日,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考试、志愿填报、录取等工作进行了安排。与去年相比,今年高考招生政策变化不大。
考试
继续采用“3+1+2”模式
根据安排,我省2023年高考(含全国统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9日。具体安排如下:
与去年一样,高考继续采用“3+1+2”模式,考试科目由全国统考科目(简称统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简称选考科目)组成。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统考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选考科目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均由我省自主命题。其中,“1”为首选科目,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2”为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
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由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3门统考科目每科满分150分,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考生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科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再选科目依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工作的通知》(湘教发〔2019〕10号)规定,以转换后的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
报考高校有口试要求的外语专业及涉外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其中,英语口试由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口试替代,凡高中阶段或高中毕业后通过PETS-2级以上口试的,视为英语口试合格。日语、俄语等小语种口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并组织测试。
招生
分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分为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办法》要求,普通类、体育类专业招生计划均按照物理类、历史类分类编制、分类公布。在湘招生高校编制招生计划时,须按照“院校专业组”或“院校+专业”的模式编制。其中,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招生计划按“院校专业组”模式编制,不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招生计划按传统的“院校+专业”模式编制。各专业的选科要求须在专业中注明。
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必须相同,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也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选考科目要求不同的专业须分别设置院校专业组。
高校招生计划原则上须编制到院校专业组(或院校)内各专业;可不编制分省计划的特殊类型招生,其计划编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普通类定向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预科班、民族班计划须单独设置院校专业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原则上应单独设置院校专业组。
志愿
填报以院校或院校专业组为基本单位
各批次志愿填报以院校或院校专业组作为基本单位,每个院校或院校专业组志愿下设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志愿。
其中,本科提前批设“平行志愿”栏和“单个志愿”栏。军事院校计划在平行志愿栏中填报,非军事院校中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计划、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计划(含优师专项)、普通高考省内公费定向师范生计划(含优师专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部分高校的小语种专业计划在“平行志愿”栏中填报,除上述计划以外的其他计划在“单个志愿”栏中填报。同一次填报时,平行志愿和单个志愿不能同时填报,采用平行志愿的军事院校与非军事院校不能兼报,采用单个志愿的公安、民航飞行学员、职高对口公费师范生(含优师专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技特岗生、水利特岗生、林业特岗生、航海、外省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等类别之间不能兼报。“平行志愿”栏设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单个志愿”栏设1个院校志愿。
普通类本科批设“特殊类型志愿”栏和“普通志愿”栏,高水平艺术团、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和中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在“特殊类型志愿”栏中填报。普通类非定向计划、普通类定向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民族班计划、预科班计划等其他招生在“普通志愿”栏中填报。“特殊类型志愿”栏设1个院校志愿,“普通志愿”栏设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体育类本科批设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
专科提前批设“平行志愿”栏和“单个志愿”栏,定向培养军士计划在“平行志愿”栏中填报,除此以外的其他计划在“单个志愿”栏中填报。同一次填报时,平行志愿和单个志愿不能同时填报,采用单个志愿的公安、乘务、航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人才培养、农技特岗生、水利特岗生、林业特岗生等类别之间不能兼报。“平行志愿”栏设3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单个志愿”栏设1个院校志愿。
录取
分四个录取批次进行
根据安排,今年的普通类和体育类专业按录取批次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
参加本科提前批录取的院校(专业)包括军事院校(专业)和非军事院校(专业),其中非军事院校包括公安、飞行学员、公费师范生、优师专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航海类等艰苦专业、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以及其他经教育部批准的特殊高校(专业)、有关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和我省的农技特岗生、水利特岗生、林业特岗生等本科层次招生院校(专业)。
参加本科批录取的院校为除本科提前批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专业),包括普通类非定向计划、普通类定向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民族班计划、预科班计划以及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高校专项计划、中南大学综合评价录取计划。
参加专科提前批录取的院校(专业)包括定向培养军士、公安、司法、航海、需面试的乘务类以及我省的农技特岗生、水利特岗生、林业特岗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本土化专科层次人才培养招生和其他有签约要求的高职专科层次招生院校(专业)。
参加高职专科批录取的院校(专业)为除专科提前批以外的其他高职专科院校(专业)。
艺术类专业计划编制方式及录取批次安排按《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实施办法》(湘教发〔2022〕56号)的规定执行。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用户评论
终于来了!我等这个消息都快一个月了,赶紧去填报!希望这次考试能顺利,考出好成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人知道今年高考报名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啊?官网的说法太官方了, layman不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3年的高考报名时间终于出来啦!很多人都关注这个问题,尤其是准考生们和他们的家长。我们一起努力,希望每个考生都能考到心仪的大学!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说每年的高考都让人好紧张啊,压力山大!今年的目标是顺利通过考试,然后好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去发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时间来得挺早的,我还以为要再等一个月呢!感觉时间过得真快,明年高考就要来了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报名流程能简单一些,网上报名会不会很复杂?以前听说有些人因为操作错误报不上名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的高考报名时间比之前早了呢,难道是改革了政策吗?还有具体的报名指南还没出来吗?有点期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于可以放心啦,我还特意关注这个消息好几天呢,现在赶紧去问问家长怎么操作报名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这段时间很多学校的宣传都特别热情啊,高考前一个月估计会更紧张了,希望大家都能状态良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准考生的压力我深有体会,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好好复*一下,加油吧!我们一起冲鸭!争取今年有个好结果!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几天看到好多消息,说高考越来越难竞争了......其实每个人都努力过啊,希望每个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被分数所束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网站的信息更新也太慢了吧,我还得去其他地方找2023年的具体报名时间呢,感觉很不方便....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高考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应多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看分数......教育应该更加 humanistic ,让学生快乐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的高考真让人兴奋啊,好多人都准备要考上好大学了,希望大家都能够梦想成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最难的是坚持不懈的复*,而不是担心报名时间的问题吧。祝所有准考生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顺利完成学业目标!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把高考看得太重要啊,人生还有很多其他的精彩,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积极面对,相信自己!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当年考上大学的时候好开心!希望今年的高考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好消息,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昌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