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逍遥游》)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北冥有鱼 冥: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__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
(4)野马也 野马: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4分)
1、(4分)(1)同“溟”,海(2)记载(3)盘旋飞翔(4)山野中的雾气
2、(4分)
(1)用力鼓动翅膀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
(2)这种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
3、(4分)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4、(4分)示例一:我喜欢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诸葛亮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不喜欢鲲鹏。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节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注]文首:花脑袋。 喙:鸟嘴。 自詨:自己称呼自己。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南冥者 冥:_________(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__________
(3)是炎帝之少女 是:_________(4)故为精卫 故: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甲]文“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乙]文中,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第二空用原文回答)。(2分)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各表达了怎样的主旨?(4分)
1、(4分)(1)同“溟”,海(2)迁移,迁徙(3)这(4)所以
2、(6分)
(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经常用嘴含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3、(2分)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溺而不返
4、(4分)写法上的共同特点:都有神奇、浪漫的想象。[甲]文阐发万物活动皆有凭依的道理,抒发作者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乙]文赞美了为追求美好理想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精神。
[乙]文参考译文: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终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其长称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翼若垂天之云,其体称焉。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节选自《列子·汤问》)
1、请用“/”给选文乙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3分)
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 于:__________(2)其正色邪邪:__________
(3)其体称焉 称:__________(4)闻而志之 闻:__________
3、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其翼若垂天之云/未若柳絮因风起
B.去以六月息者也/相委而去
C.志怪者也/处处志之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终北之北有溟海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乙]文中,作者介绍大鹏被世人知晓的经过,目的是什么呢?(3分)
1、(3分)世岂知有此物哉/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
2、(4分)(1)到(2)同“耶”,语气词(3)相称(4)听说
3、(2分)B
4、(4分)
(1)大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
(2)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5、(3分)大禹、伯益、夷坚均为历史记载的知名人物,“见之”“名之”“志之”循序渐进,通过介绍这一过程,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乙文参考译文]终北国以北有个溟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其中有一种鱼,宽达数千里,它的长度和宽度相称,它的名字叫作鯤。又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作鹏,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它的身体和翅膀相称。世上的人哪里知道有这些东西呢?大禹治水出行时见到了,伯益知道后给它们起了名字,夷坚听说后把它们记录了下来。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放言五首(其二)
白居易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北冥有鱼 冥:________ (2)鹏之徙于南冥也 徙:________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 (4)尘网牵缠卒未休 卒: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两文都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北冥有鱼》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运用了________手法;《放言五首(其二)》的“祸福回还车转毂”主要运用了________手法。(2分)
4、两文都运用了寓理于事的写法,请说说两文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4分)
1、(4分)(1)同“溟”,海(2)迁移(3)盘旋飞翔(4)始终
2、(6分)
(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3、(2分)想象(或“夸张”) 比喻
4、(4分)《北冥有鱼》主要阐明了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待”,都未能摆脱世俗的束缚。《放言五首》(其二)主要阐明祸福得失相互转化的道理。
《放言五首》(其二)参考译文: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烧没有停止过。祸福轮回像车轮一样,荣光枯萎翻来覆去像手持钩。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不必忧虑。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五、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乙]临终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注]八裔:八方荒原之地。 馀风:遗风。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1、请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志怪者也 志:_________(2)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_________
(3)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_________(4)中天摧兮力不济 摧: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北冥有鱼》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终歌》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这一文一诗都写了大鹏,请分别概括其中鹏的形象特点。(4分)
1、(4分)(1)记载(2)离开 (3)表示选择(4)摧折
2、(6分)
(1)(鹏)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
3、(2分)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大鹏飞兮振八裔
4、(4分)《北冥有鱼》中,鹏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临终歌》中,鹏是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令人惋惜的形象。
小学文言文必学积累(共26篇)第十篇:《精卫填海》
“”神话中鸟的名字。
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的女儿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死亡,化为精卫鸟,常年衔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课文先写(炎帝的女儿的名字),再写填海的原因),最后写(填海的经过),表现了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传说中的神农氏)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
反映远古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和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
-【
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图文讲解
知识点
主题思想:
这则神话通过描写精卫不畏艰难,衔来西山木石决心填平东海的故事,赞扬了精卫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课内问题:
1、精卫?
答: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2、精卫为什么填海?
答: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3、精卫是怎样填海的?
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答: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抗争。
5、你喜欢精卫吗?为什么?
答:喜欢。因为精卫具有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生字组词:
帝:皇帝 帝国 帝王 天帝 玉皇大帝
曰:子曰诗云 美其名曰
溺:溺死 沉溺 溺爱 溺水身亡
返:返回 返航 往返 流连忘返 返老还童
衔:衔接 头衔 军衔 燕子衔泥 日已衔山
多音字:
少:shào少年 shǎo多少
为:wéi见义勇为 wèi因为
形近字:
曰(子曰) 日(日子)
溺(溺水) 弱(弱小)
衔(衔接) 街(街道)
词语解释: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少女:其实跟现代的意思很相近,现代延伸为青年女孩,这里指小女儿。
溺:淹没在水里丧命,溺水而亡。(小朋友不要随便玩水哦)
衔:用嘴叼。
堙[yīn]:填塞。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课外拓展:
小古文
刑天舞干戚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海外西经》
注释:①干:盾。②戚:斧。
译文: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砍断了他的头,把他的头埋葬在常羊山。于是刑天用当眼睛,用肚脐当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
精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象征着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
图文解读
同步练*1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⑥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⑦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
——《山海经》
【注释】:
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桑树,叶可以养蚕。③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④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是炎帝之少女:这是炎帝的小女儿。⑥于:在。⑦堙:(yīn)填塞。⑧漹:这里,那里。
【练*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
(1)溺而不返(淹死) (2)故为精卫(所以)
(3)常衔西山…(用嘴叼) (4)东流注于河(向东)
2、女娃死后为什么叫精卫?(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①其鸣叫声音像“精卫”; ②因为他是炎帝女儿,游东海溺水而亡,变成这种鸟。
3、请你评价一下精卫的行为。
答:①精卫意志坚决,不畏艰难;②精卫自不量力。
【译文】: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同步练*2
第一课时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shǎo( ) rì( ) wéi( )
少女 名曰故为精卫
shào( ) yuē( ) wèi ( )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ì wánɡ nì shuǐ fǎn hu xián tǔ
( ) ( ) ( ) ( )
xián dì fǎn
( )接 皇( ) 往( )
nì yuē
沉( ) 美其名( )
三、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
溺:
故:
堙:
四、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
A.《三字经》 B.《山海经》
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
A.yān B.yīn
五、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而填海 ,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 日: 美其名( ) ( )记
(2)违 伟:( )反 ( )大
(3)弱 溺:( )亡 微( )
(4)古 故:( )诗 ( )事
二、翻译句子。
(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
三、课内阅读。
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
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
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答案:
第一课时
一、shào yuē wéi
二、帝王 溺水 返回 衔土 衔 帝 返 溺 曰
三、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
四、1.B 2.A 3.B
五、游泳溺亡 树枝和石块 东海
第二课时
一、(1)美其名曰;日记 (2)违反;伟大 (3)溺亡;微弱 (4)古诗;故事
二、(1)它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2)溺水而死未能回来。
三、1.名曰 东海 溺而不返 衔西山之木石
2.不怕困难,与困难斗争到底的精神
3.我在祖国的边疆战士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用户评论
终于找到了精卫填海的答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看看这篇神话故事的解析,特别想了解为什么精卫要填海的原因。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文言文有点难懂,答案和翻译能给我一些清晰的解释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中文,经典故事很重要啊!精卫填海真是个感人的故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听过这个故事,现在想回顾一下它的原意和寓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孩子在学校学*这个故事,我想帮他查一些答案,理解故事细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翻译有时候真的让人头疼!希望这些答案能帮我理清思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精卫填海的主题是很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明白坚持梦想的重要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会尝试通过阅读这些答案更好地理解这个文化典故的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期待阅读答案和翻译,或许能让我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言文学*对我来说是挑战,这些答案能给我一些帮助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了解精卫填海的故事背景及创作年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里的人物角色都有哪些?他们是什么关系?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答案能够解释一下精卫填海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个故事比较感兴趣,想看看有哪些不同的解读和分析。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文言文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这些答案能给我一些启发。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谢分享!期待看到精卫填海的详细解答和翻译内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一定能让我也更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