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大学专业不好怎么办相关的问题,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可以去了解下学校能否 转专业 ,和转专业的条件,许多大学是支持学生大一学完转专业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有转专业的计划,建议在转专业之前争取多去听听所希望转的专业的相关课程,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专业不好,等到转成自己羡慕的专业时,会发现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美好的。希望大家不管身在什么专业,都要喜欢并热爱自己的专业。
在大学中,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专业不好不等于自己的发展不好,反之亦然。
学生不得申请转专业或专业类分流的情况:
(1)属于提前批招生(以当年招生计划为准,下同)的学生;
(2)从外校转入我校的学生;
(3)在校期间已转过专业的学生;
(4)相关文件规定不可转专业的学生。
当前大学生在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入学时在初选专业的盲目性。部分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并非出于“己愿”,而是迫于高考的成绩或各种就业压力,没有更多的思考自己喜欢什么专业,适合什么专业。
对于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缺少了解,更没有思考过如何去规划自己的 职业生涯 ,在选择专业时大都听从老师或父母家长的安排,很少有自己的主见。
2、专业意识淡薄使转专业不尽合理。转专业大多发生在大一下学期,此时大学生们还停留在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上,很少能够接触到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专业意识尚未形成。在这种识下,学生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认为本专业“无用”的情绪。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进而形成专业厌倦情绪并最终产生转专业倾向。另一方面学校在大学生的专业意识的培养做的不够,使得学生尽管意识到要将专业知识同兴趣、社会发展相结合,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平台而没有实践的机会。
3、专业学习的不适应。高校大学生在入学后对录取专业的适应性较差,或者存在兴趣发生变化和偏移,还有受生理条件制约和学习费用的限制等,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业。
4、各学院之间科研和教学水平差异的负面影响。由于大学各学院所处的科研环境与教学水平的差异,学生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片面的追求重点学科。从而在转专业时偏好学校重点 学科专业 ,而在转专业后,又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该专业或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大学专业不好怎么办
出路有很多1.可以在大学转专业,2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到了研究生阶段都是很不容易,就业都不会太困难。
中国的大学专业共有13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不包括军事学),703个专业(不包括军事学)。13个学科分别是:哲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
大学(University、College)是指普通高等学校,是一种功能独特的组织,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大学从产生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起初,主要是从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早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现代西方大学又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再到美国大学这样逐渐演化过来的。无论哪一个时代的大学都是以前大学的创造性继承而不是否定。
“ 大学 ”一词源自拉丁文的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它的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现代大学制度已在欧根中世纪的大学,这是在意大利建立和演变而来大教堂学校的神职人员期间中世纪盛期。
感觉大学读不下去了,选择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理工科而且数理不好,即将面临挂科多门专业课挂科。
我之前刚进大学时跟我的室友说我讨厌高数。她说了一句特别有道理的话——你讨厌它是因为它对于你来说难,如果你擅长,那么光是成就感都会让你愿意去学它。
同理,可能你的心态和我当时学高数是一样的,可能你不喜欢这个专业,可能是因为你至始至终都没有尝试去认真的学懂一门课。
我认为无论是多枯燥的专业,总是有专业课相对来说是比较有趣的或者对你来说是比较能接受的。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如果你要解决你的这种排斥心理,首先应该从你的心理上入手,试着给自己留一条别的路。并且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也不是什么坏事儿啊,现在这个时代,各种职业的地位一直在变,指不定什么时候你的专业就不吃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