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各211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重庆大学23考研分数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考研部分学校分数线如下,具体的进入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中心查询即可。
1、清华大学:理学380分、文学370分、医学310分。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北京大学:经济学380分、历史学380分、理学310分、工学310分。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3、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350分、护理学340分、应用心理学硕士355分。
北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学科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六大门类,专业齐全,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实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分为五年制和八年制两种。
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是中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23
中国政法大学2023各专业考研分数线已经公布:专业型硕士中翻译专业复试分数线363分、社会工作专业复试分数线330分、法律(非法学)专业复试分数线350分、审计专业复试分数线245分等。
中国政法大学有2个校区,分别是昌平校区和学院路校区。
1、昌平校区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昌平校区是学校的本部所在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心,坐落在军都山风景区下,为全体本科生、中欧法学院和法律硕士学院一年级等院系所在地,同时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行政管理中心区。
2、学院路校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学院路校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畔,是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所在地。
中国政法大学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该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学校历史沿革及师生情况:
1、历史沿革。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1954年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
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学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学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并入中国政法大学。
2、师生情况。
学校现有在校生18143人,其中内地本科生9719人,内地研究生7642人,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782人;教学科研岗教师1194人,其中高级职称752人,博士生导师277人、硕士生导师694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6.40%。
重庆大学23考研分数线
重庆大学23考研分数线:建筑学专业是370分、金融专业是385分、电子信息专业是360分等。
2023年招生简章及专业变更:
1、2023年学校计划招收各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0余名(含推免生)、各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
2、公共管理学院:(全日制)040200心理学23年停止招生。
3、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814英语翻译与写作变成814英语语言文学综合。
4、艺术学院:艺术学院23年新增130200音乐与舞蹈学【学硕】。
5、土木工程学院:853流体力学一变为847流体力学。
6、大数据与软件学院:软件专硕电子信息,考试科目由往年的英二数二改为英一数一。
7、马克思主义学院:652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调整为65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881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为88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综合。
8、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专硕:23届开始学生必须赴国外高校学习1~1.5年(费用自理),并达到双方硕士学位颁发条件。
重庆大学简介: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现有硕士、博士研究生21000余人。共有博士后流动站29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群3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38个。
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及各类研究基地180余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11计划”)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