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国产ic芯片品牌大全,国产芯片逆袭

头条共创 2024-06-27

9bc0093bb8c34d50b3ecb9d8f0c3e676~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27287&x-signature=zb%2FxdYdErsKbFfKOJaPLCNXT%2BH0%3D 导游图

最初,美国的“禁令”让我们认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随着华为事件愈演愈烈,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发起集体自愿救援行动。

华为、小米、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芯片,但其技术成熟度仍远远落后于英特尔、三星等行业巨头。

我们都知道,芯片研发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更重要的是构建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在内的全产业生态链。因此,国内IC产业的发展方向必须是全方位的。

自主研发:打破垄断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产品制造业的日趋成熟,我国MCU市场已经度过了快速成长期,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市场阶段,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据IC Insights预测,2022年中国MCU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20亿元,未来3-5年中国MCU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8-10%。同时,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进一步加速了国产化需求,给国内MCU厂商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这一领域,中国制造商似乎并未进入全球前10名供应商之列。对此,上海凌动微电子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伟表示,尽管MCU市场容量很大,但国内很多厂商在入门级产品之间还是有比较的。近年来,国家提倡“工业精细化”、“自主可控”、“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本质上是希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科技产业”。这将加速转型。 ——集约化”。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抓住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努力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国内厂商如何实现自我提升?王伟提出了两种看法。首先,产品研发必须具有战略前瞻性,确定三到五年后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二是全面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但高端芯片人才依然紧缺,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才能提升行业整体设计能力。 ”

21305f557d8a448d8a25a44d43f9bd89~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27287&x-signature=3lpQk52qVXuFj2I3RatNgMg6ZbM%3D 根据国际半导体工业协会(SEMI)公布的《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统计(WWSEMS)报告》数据,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9%,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大陆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销售额达187.2亿美元。这体现了中国为推动半导体国产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尽管中国半导体行业整体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环境中,美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制裁,导致不少国内企业被判入狱。

为了快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国务院去年发布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号。在王伟看来,新政策的实施,长期有利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加速半导体国产化。因为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只有弥补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短板,整个产业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产替代:市场步伐持续加快

如果国产替代是一场战争,那么CPU、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将成为自主可控的“前线战场”。其中,连接软件和硬件的操作系统在安全领域发挥着核心作用。国产化操作系统的发展是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和保障。

据同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工业部华南区总经理陈浩先生介绍,同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广泛的服务,满足企业应用设计和开发的主要业务,以及我们开发了UOS国产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不仅融合了大多数国产操作系统的优点,还支持龙芯、飞腾、神威、鲲鹏、兆芯、海光、x86等CPU平台、调度、输入法、浏览器、计算器、音乐播放器、视频播放器、等可以满足企业级用户对服务器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要求。

为加速国内自主可控替代规划,同芯UOS采用开源共创社区研发模式,由上下游产业链的厂商和工程师共同参与研发工作,打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平台。贡献代码以共同创建产品。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稳定的操作系统产品,满足行业用户的需求。

这种开源模式不仅会改变我们的生活,还会改变整个世界。正如陈浩所说,国产操作系统一定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本土化不是目的,只是市场的初级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中国,立足中国。”走出去。”开放生态系统,向世界开放。 ”

54e6650bce5b4fdcb80692efc636ad25~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27287&x-signature=URwcdahnqW4%2BB4ZvobKnFJFeLD0%3D 近年来,在开源操作系统生态不断成熟的背景下,依靠开源生态和政策趋势,可以预见我国国产操作系统将迅速崛起。目前,以同心公司为代表的UOS国产操作系统已经成熟。随着产业生态的快速发展,操作系统的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芯片紧缺:国内厂商迎来发展机遇

除了国产替代之外,芯片短缺最近也成为半导体行业的热门话题,这些都是厂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去年底以来,受芯片短缺危机影响,汽车行业供需紧张。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统计,截至2021年3月29日,全球共有六家汽车制造商因芯片短缺而增加了超过6.5万辆汽车减产。截至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因芯片短缺已累计减产115.7万辆汽车。因此,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减产超过200万辆。

更糟糕的是,上述“缺芯缺粮”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汽车行业,随着各大芯片代工厂热衷于解决汽车芯片缺货的问题,PC、手机、家用芯片订单纷纷涌入在。消费电子等行业也受到疫情影响,汽车制造商和主要供应商争夺芯片。也就是说,这波席卷全球的“缺芯浪潮”正在从汽车行业蔓延到个人电脑、手机、家电等领域。目前,整个芯片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至于芯片缺货的原因,深圳中电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这个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更重要的是,大家严重低估了我认为是这个原因。经济复苏。

与此同时,持续的芯片短缺危机暴露了汽车供应链的复杂性。众多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给全球汽车供应链带来新的挑战。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芯片需求的激增,将汽车芯片提升至与行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地位。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远程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互联网应用需求快速增长,对传统芯片产能供给造成冲击。

根据MarketWatch 的最新报告,全球芯片短缺预计将持续三到四个季度。如果准确的话,该行业要到2022 年才能恢复正常。全球芯片短缺预计将成为今年半导体行业的一大主题。

22846a82b6b2455ebccc3f377df06e38~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20027287&x-signature=u2wSNAg4Qf1QzSSYszz3zzeUgtw%3D 虽然短期内难以解决“缺核心、缺粮”的问题,但或许是国产替代的大好机会。从市场需求来看,芯片荒给国产替代品带来的市场化推动尤为明显,“缺芯”给了国内厂商更多的进口机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产品能力的国内厂商将有机会脱颖而出。

事实上,早在“缺芯潮”到来之前,国内不少厂商就认识到了产能不足的潜在威胁。除了提前备货之外,格力、美的、长虹、海信、格兰仕等厂商近期也在积极研发自己在家电领域的芯片。以芯片产品为核心,展现“中国芯”实力。

日本在芯片制造领域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但高端芯片、尖端半导体设备、晶圆制造工艺等技术的提升还需要时间。但随着国家政策更加向半导体行业倾斜,各大企业持续进军半导体领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

作者:蔡璐

来源:21ic中国电子网

版权声明:本文由今日头条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