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复旦大学文学院(以下简称文学院)在王安忆教授的带领下,率先建立了全国首个MFA创意写作专业学位认证网站。
15年来,复旦创作写作坚持“文学创作不仅需要‘天才’,更需要‘工匠精神’”的理念,开展科学、系统的写作教育,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文学创作人才。我们培养创意人才并支持创意活动。创意写作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蓬勃发展。
今天(6月2日),复旦大学MFA创意写作项目十五周年庆典暨文学写作教育高峰论坛在光华楼举行。学者、作家、校友齐聚复旦,共同探讨创意写作的未来。
30年情谊,王安忆引领复旦创意活动发展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换过很多次工作,在复旦的20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长的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我过得很开心。”
今年恰逢王安忆教授退休,也是我们与复旦大学合作30周年。 1994年,王安忆受聘为复旦大学国学系“小说创作研究”课程教授,为本科生选修课程。她的讲义后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并正式出版,书名为《心灵世界》,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十年后的2004年,上海文联**、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安忆被正式聘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作为复旦大学创始人、创意写作灵魂人物,王安忆深入课堂,严谨学术研究,为创意写作人才培养倾注了巨大的心血。
王阿妮还清晰地记得15年前,她申请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的情景。她感谢同事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成为一名作家并不容易,作家也需要天赋、社会环境等等很多条件。即使我们只提供文学教育,培养好的读者,也收效甚微。虽然我们希望复旦大学创意写作MFA能够坚持文学教育理念,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希望学生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作品,我对自己的作品有严格的要求。放松并继续。 ”
“王安忆参与大学课程的开发与一般驻校作家完全不同。虽然仅限于讲座和校园活动,但我们会和王安忆一起开发具体的课程。”我们已经晋升为复旦大学创意写作场建设教师,教授优秀的文学作品,我记得我们特地请来了几位著名作家和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的两位资深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写作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学教学。 “她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学习西方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规则。整个学年她都在听课、学课,并得到不断的指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验”并设计了自己的写作课程。 ”
通过这次系统的讲座,王安忆女士受到启发,与时任中文系系主任的陈思和教授一起规划和运营复旦大学自己的创意写作专业,并申请了教育部硕士学位。创意写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于2009年正式设立创意写作硕士专业,并于2010年开始招生。 “王安忆教授从事教学工作20年,她丰富的教学实践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思想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学习,这是复旦大学的立身之本、创作文学之本,是建设复旦大学的宝贵财富。”未来的领域。它对民族的创作领域产生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
在王安忆身上,作家和教授的双重身份相得益彰。 5月24日,王安忆先生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是法国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爵士称号,中国作家巴金于1983年获此殊荣。十年前,王安忆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文学骑士勋章。这两枚奖章是法国政府对他文学成就的认可,也是中法文化文学交流的见证。
校友和学生代表向王安忆先生赠送鲜花和留言簿
中国部朱刚处长为王安忆先生颁发纪念证书
15年后,复旦的创意活动前景广阔。
圆桌会议的嘉宾包括华东师范大学文贵良、北京师范大学张庆华、中国人民大学梁红、上海市文学协会孙甘露、同济大学中文系张胜、上海大学谭旭东等。汉语言系参加。南京大学文理学院叶紫先生、复旦大学国学系严峰先生、张一伟先生等南京学者、作家围绕“现状与未来”进行了经验交流。创意写作教育”。论坛还设有校友论坛,讨论“创意写作:实践、思考和观点”。
近日,中国语言文学正式增设语文创意写作二级学科,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15年来,复旦大学一直热衷于这个曾经被认为是冷门、小众的学科,并开发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和培训课程。
这是一个文学情感得以表达、充满生机活力的世界。 “小说写作练习”、“散文写作练习”、“非小说写作练习”、“文学翻译练习”等课程侧重于“创意写作是一门艺术”的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技能,重点是写作技能的实际发展。 “核心概念是在人文史和艺术史的丰富背景下教授的。
复旦创意写作学院已形成一支层次分明、层次完整、写作经验丰富、各领域专长、老、中、青结合的一流校内师资队伍。我们还有行业导师。双导师制。由上海作协专业实习基地组织的“上海写作计划”每年都会来到复旦校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每个创意人才在教育和知识方面都有非常个性化的需求,个性化程度如此之高,绝对超出了典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他论文说。本系专业,甚至其他系专业,为MFA提供了多个领域的优质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形成了独特的知识结构。 “重要的是,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和尊重个性的校园文化使我们摆脱单调、僵化和专制,带来真正的教育成果,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
十五年来,复旦创意写作专业共招收学生232人,开设课程130门,创作作品100余部,出版学生作品集10部。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毕业生逐渐成为新一代作家的核心。其中,张帆、于静茹、王冠宇、吴华兴、石悦奇等学生成长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国内写作群体的核心人物。
“科幻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行业、一份职业,也是一个积极的选择。”重庆一通学院科幻系主任张帆说,他第一次在复旦大学留学是在2010年,当时我是一名艺术硕士。毕业。他已经知道科幻小说将成为一大趋势,并且在15年内他将从创意写作转向科幻小说。 “复旦的MFA教育就像一粒毕业后15年的缓释胶囊,年复一年地重塑着你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张帆说。老师的殷切和安静的爱,我每次都认为是对自己的再教育和自我发展,最终都可以追溯到这份安静的文学和写作遗产。 ”
去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9所大学开始成立中国大学创意联盟,整合学校资源,进一步推进研究。培养写作技能的模型。
复旦大学党委**邱新代表学校向王安忆教授、陈思和教授及创意写作系全体老师致以崇高敬意。他说,传承弘扬文明、文化育人是大学的天然使命。近年来,学校培育了卓越的沃土和有趣的文化,引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片沃土上,复旦“最文艺”的专业——创作写作,独具特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创意写作教学不仅要密切关注词语,还要超越词语本身。行进字里行间,你可以看到世界的广阔、文明的变迁、时间的波涛、人间的烟火。以写作为起点、以艺术升华、以生命为归宿的三个境界,正是复旦所理解的校园诗意栖息地的需要。复旦创意写作将继续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总结和积累写作教育的实践经验,以创新精神构建这一创意学科的方向,为大学文化的繁荣发挥独特的作用。您将满足以下条件。
起草学校媒体中心
胡惠中撰稿
照片|张怀义
编辑| 陈佩林
编辑| 马铭泽
版权声明:本文由今日头条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