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0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GDP总量由原来的102.9万亿元下降至102.4万亿元,减少5483亿元。这是自1992年以来中国修正后的GDP首次变为负值。与此同时,美国公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GDP终值,上调至5.2%,较此前公布的初值4.9%直接上升0.3个百分点。
在中国降低GDP总量的同时,美国却提高了GDP规模。因此,不少网友表示,按照这个趋势,中美GDP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事实上,中美GDP差距缩小是有原因的,一是美国通胀,二是汇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美国国内存在通货膨胀。美国通胀水平较高,导致美国居民花更多的钱购买商品,从而促进总消费增加,最终GDP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GDP将比上年增长9.3%,但剔除通胀因素,实际增速仅为2.2%。显然,美国GDP的增长有很多水分。
二是受到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影响。过去两年,美联储加息并缩减资产负债表,以抑制美国通胀。受此影响,美元指数呈现上行趋势,最高触及104。受此影响,包括人民币在内的美元以外的货币均呈下跌趋势。
当各国比较GDP统计数据时,所有定价均使用美元。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将已经以人民币计算的GDP折算成美元。当前,在美元指数上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国GDP在折算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不过不用太担心。到2024年,中美GDP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这主要是出于三个考虑:利率上升和资产负债表收缩已将美国通胀率降至3.7%。如果美国物价水平持续下降,通胀对GDP的影响将显着降低。因此,预计2024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
此外,过去中美GDP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持续加息,导致美元指数维持在高位,人民币汇率维持在高位。是。衰退。美联储近几个月停止加息,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渐转变,美元指数很可能下跌。因此,人民币今年可能会进入升值通道。因此,2024年中美GDP差距可能进一步缩小。
最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主要得益于人口基数大、国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步由中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迈进,高新技术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大。美国经济增长潜力远低于中国。因此,虽然短期内中国GDP很难超过美国,但从长期来看,中美GDP差距将继续缩小是大势所趋。
从短期经济数据来看,中美GDP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和汇率原因。随着2024年的临近,中美GDP规模差距将继续缩小。除了美国国内通胀和汇率持续下降的因素外,还有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而美国经济增长潜力与日本不匹配的因素。
资料来源:无常金融
版权声明:本文由今日头条转载,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