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推崇自由、追求个性英中湖畔派抒情之比较

头条共创 2024-08-08

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两个名称相同的“湖畔派”。英国湖畔派诗人,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中国湖畔派是指冯雪峰、潘谟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几位诗人。他们的志趣和艺术爱好一致,在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成立了诗社,也叫作湖畔诗社。虽然两个流派分属不同的国度和时代,就影响来说,英国湖畔派也远远超过中国的湖畔诗人,毕竟中国湖畔派仅仅存在了四年。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些相似点。现就二者进行一番分析比较。

一、背景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和返回自然,要求打破封建绝对王权的一切法规和束缚。在文学上则表现为反对与王权相适应的清规戒律,反对新古典主义文学,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转而强调“返回自然”或模仿“未经雕琢的自然”,提倡浪漫主义。英国浪漫主义则是在产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下的产物。华兹华斯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他们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的人文主义,同时他们也受传统宗教文化的影响。使他们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中国湖畔诗人是“五四”的产儿,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满怀爱国热情,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五四”初,平民意识,歌颂下层人民,曾一度成为文学界的一股风气。他们都年轻,较少受到旧思想和世俗的毒害。他们处于幻想的花季年华,自然景物在他们眼中无疑是最美好的、淳朴的、没有受任何污染的,便成为他们表达爱、美、童心的对象。他们同时也认为自然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艺术宝库,从中可以吸取无限的艺术创造资源。

二、题材

英国湖畔诗人崇拜自然,描写自然风光,他们在诗中表达对世上一切自然的爱,对大自然风景,乡村生活的赞美,对儿童的崇拜,他们笔下的“自然”同城市文明是相对的。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现代都市文明。华兹华斯十分热爱并善于描写大自然,被誉为“自然的诗人”。他们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但是他们否定诗歌的社会作用,美化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提倡唯心主义、神秘主义;把“听天由命”看成是人的“天性的永恒部分”。

中国湖畔派正处于“五四”时期,“五四”时期反封建主义的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提倡妇女解放,恋爱自由,湖畔诗人大胆的冲破封建樊篱,抒写以爱情为主题的诗篇,“真正的专心致志的做情诗”,在“五四”精神召唤下觉醒过来的年轻人,他们无拘无束,具有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湖畔”诗人专写情诗,他们较少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能轻易地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写出了关于爱情的浪漫想象,其诗中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爱情至上的态度和对女性的尊重。他们礼赞美妙的青春,憧憬幸福的爱情,同时也倾吐自己的烦恼和苦闷,抒发他们的爱好和憎恨,欢乐和痛苦,显示了新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情感。湖畔诗人结社于西子湖畔,婀娜多姿的西湖点染了他们的艺术灵感,铸就了他们透明的心,他们纵情地徜徉在湖光山色之中,饱览大自然的美丽和沧桑巨变。他们徜徉在自然山水之中,欣赏和享受大自然是一种安详恬静、如沐天恩、物我两忘、悠忧自得的喜乐,他们的作品大量描写自然景物。

三、形式

英国湖畔派强烈反对古典主义的矫揉造作,提倡用自然的语言表现自然的思想。提倡浪漫主义,华兹华斯为他和柯勒律治共同创作的《抒情歌谣集》所作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浪漫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主观性与抒情性。浪漫主义者崇尚大自然,歌颂自然之美。浪漫主义者重视民间文学,艺术上喜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在诗体上,反对17、18世纪的严格限制,主张诗体自由,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进行形式较为自由的颂诗无韵诗创作,歌谣体。在语言上,反对华丽与雕琢,注重日常用语,他们以其用词质朴,风格亲新,节奏明快,意境优雅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崭新的创作模式,而不是“三一律”那样僵化、死板的模式。

中国湖畔诗人由于受我国古典诗歌及日本歌徘句的影响爱写小诗冰心的小诗在当时掀起了小诗体创作的热潮,风行一时,冰心的小诗充分体现了作为“中国才女”的她的才情,形式为自由体。湖畔诗人们推崇浪漫主义的抒情手法。他们是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对未来满怀憧憬和希望,有着共同的意愿和美学追求,同时也受创造社等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天真率直、质朴明快,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体、音节和谐、一气呵成、也没有五四时期常见的外语词汇,生硬译名等,同时又中外合璧,古今融汇,漫步于古典和现代。他们吸收了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养料,采用比兴、拟人、反衬的手法,同时受日本歌俳句和泰戈尔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拜读、反复玩味。


宗教为善哲学为真艺术为美,文学是美丽的精灵,它慰藉灵魂,滋润生命。文学是艺术中的骄子,诗歌是文学的王冠,诗歌是文学中的贵族,诗也是年轻人的宠爱,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创作、歌咏、传唱。诗歌作为一种富有极强表现力的文学样式,其在文学史上独占鳌头,引领着多少墨客骚人留名史册。湖畔诗人则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有精力、有条件、更有资本来歌咏生活、人生,他们用率直和热诚为他们的诗歌平添了几多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他们追求者爱、美,自由。英国湖畔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起初都同情法国革命,随着革命的深入,由于害怕革命而退却,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这让他们后来变得保守、消极了,没能秉承其前期的锐气和进取精神,给他们自己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败笔。中国湖畔诗人也不容忽视,在珠光宝气的现代诗歌橱窗中,他们虽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串。但他们奉行一个哲学,那就是大浪淘沙、水滴石穿;遵循一个历史,那就是实践的前方是希望;坚守一个信仰,那就是在探索中迎接未来;寻求一个渴望,那就是打造中国新诗的灵气。

英国湖畔派和中国湖畔派的出现既是必然,又是偶然。在中外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诗人们追求着自由和希望,醉心于个性解放,表现了异彩纷呈的人生百相,至今许多人依然对他们津津乐道,他们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影响却是长久的!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