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STEM教育的教学法5E教学法介绍

头条共创 2024-08-11

一、5E教学法起源

5E教学法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模式,经过理论验证和实践证明,最后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它描述了一种能用于总课程、具体学科课程或某一节具体课的教学程序,是一种致力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的教学法和教学方法。

二、5E教学法介绍

  5E教学法共分五步,这五步分别是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

l.吸引

5E教学法一般强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的问题情境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并与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联系起来。情境中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兴趣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任务已经形成的前概念,分析原有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及其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演示实验或其他常见情境与学生已知的前概念产生认知冲突,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兴趣,产生探究意愿。

  2.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以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深度,同时避免学生过快地得出结论。在这一阶段,需要提供学生一些必需的背景知识,包括学习材料,如果是实验探究,还必须提供给学生实验仪器、实验材料、背景知识等等。

 3.解释

这一阶段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对探究过程和结果的展示及分析方面,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表露其对概念的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或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理解阐述他们对概念的认知。

 4.迁移

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发展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技巧,扩充概念的基本内涵,并与其他已有概念建立某种联系、同时用新的概念解释新的情境或新的问题。

5.评价

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方法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如果用正式的方法评价,教师可以采用纸笔测验和表现性任务等形式;如果采用非正式评价,教师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任何时候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确保学生活动的方向或鼓励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同时,评价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估自己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机会。

三、5E教学法的本质特征

  (一)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构建是5E教学法的核心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不同,5E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全程参与及认识,以及对科学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质的全面掌握。5E教学法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冲突为引人,以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和帮助为核心,围绕着新概念的建构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解释概念、拓展概念和应用概念,都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的探究理念。

  (二)形成新旧概念之间的冲突是主动建构的动力

  为达到吸引学生主动建构的目的,除学生本身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5E教学法的吸引环节正是基于这种思想。

要让学生产生极强的探究意愿并产生持久的兴趣,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情景冲突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例如,生活常识告诉学生,糖是甜的,如果我们让学生吃进用面粉做成的馒头,并告诉他淀粉是糖时,此时学生一定会对糖是甜的产生怀疑,进而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为什么淀粉是糖?还有哪些不甜?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某些概念会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在5E教学法中,学生有机会审视自己已有的这些概念,这些概念可能是错误的,在对一些事物进行解释时,学生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