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温形势大变!强降雨中心已定!今夜~12号最新天气预报!
上海七号强降雨背后的深层原因
最近几日,上海迎来较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短时内降雨量达到暴雨级别,造成积水和交通影响。那么,这场强降雨背后到底涉及哪些深层原因呢?作为一个大城市,如何适应极端天气变化并保障公众安全?这将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首先,从气候变化的视角来看,近年来我国东南地区夏季强降雨事件频发,与全球气候变暖潮湿程度增加有关。据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2018-2020年福建、江苏、山东等省的日降水量总体上升,极端降水日数明显增多[1]。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强降雨风险大。今年6-7月,菲律宾、越南等地多发性的强降雨活动促进对流云带南下,导致我国多地出现强降雨。
此外,近年来上海城市新建面积扩大,坚硬地表面增加,受热能力强,易引发对流性降水。城市绿化不足也减弱粘土土壤对水分负荷的调控能力。一定程度上,快速城市化也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应对。[2] 市政府应加强城市规划,推进“蓝-绿”体系建设,弥补受热-储水-调控功能不足的弱点。
更深层次来说,极端天气背后的也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从疫情起,全球气候议程落后,很多国家在减排方面放缓节奏。同时,中美关系持续紧张也减弱了两国在联手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空间。[3]如果全球各国无法在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下加强合作,将无法有效遏制不利影响程度的提高。
综上,这场上海强降雨事件的背后,不仅关系到气候变化,也涉及城市建设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多重因素。作为大城市,上海在应对极端天气上需要深入全面认识这些深层机制,并提升各系统协调应对能力。只有全面了解问题内涵,我们才能采取更有针对性和长远性的应对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