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上海城央:10年后新房价竞猜

头条共创 2024-08-12

绿城中国花了48.05亿,拿下了13.1万元楼板价的徐汇滨江第二排土地。有人说,这下好了,第二排也要17万多元单价了。


我说,你们都低估绿城能力了。从成本推过去,加一点利润,抖抖豁豁造出来的,都算不上高品质住宅。既然没有什么联动价,为什么绿城就不能为徐汇滨江造一个真正的豪宅,让一众联动价下的货色,变成徐汇滨江的第二线项目?



好一点的楼,深圳湾壹号,鹏瑞地产,已经给竖了榜样,奢侈品定价又如何?一句话总结:这把就看绿城的,在价格、产品标准、开发水平上,放个卫星,我们期待。


要看到,城央尤其是内环内的供应量,站在时间长河一方,其实是“历史最后一批”。10年后的新房价,其实由10年后腾挪这方土地的成本为基础,由市场供需决定的。



广深埃菲尔

上海凯旋门


很多人担心上海城央再涨价,就卖不出去,我并不同意。我甚至认为:涨多少,只要有节制,最终都卖得出去。为什么?


现在如果找到愿意投资的开发商,给他一笔钱,让他在中国版图上任意挑一个地方做房地产投资,我预计,上海是少数他们还敢下注的城市。要不然上海也不会拿出与全国很多地方完全背离的数据了。


如果确定把这笔投资款埋在土地里,现在专业理智的人,可能会首选房价首屈一指的上海。你没有看错,上海很贵,但是仍然吸引开发商投资,理由就是四个字:卖得出去。 ☞ 惊奇!楼市已各走各路


千万不要在有买有卖的时候,一群人替买房人瞎操心。什么房价贵啦,房价收入比失调啦,什么大都市人口流失啦......没有这些因素,房价像鹤岗似的,轮到你又怎样呢?



既然上海城央还可以卖,市场规律怎么说来着——好货不愁卖,就该拉高供应需求平衡点,就该拉高上海好房天花板。


不要老是价格价格价格,要看到货色货色货色,广深拿得出来的塔尖住宅,都已经埃菲尔(尖头)兮兮了,上海还在凯旋门(平顶头)兮兮,对头吗?



盈亏平衡点

城央上10万


上海城央有很多数据。比如,大拆大建的黄浦区,预计可以拿出多少个项目,拿出多少套新住宅。比如,杨浦啃下一块块硬骨头,预计可以拿出多少个项目,拿出多少魅力新住宅。再比如,以前叫闸北,现在叫静安的那个区,可以在内环以内,拆掉多少平方米,换来多少平方米......


为什么四个现代化都实现24年了,还有那么多旧改房留到了现在?


我以为很简单的逻辑,就是现在的房价水平,让拆掉旧的盖起新的,可以获得商业回报。如果没有商业回报,就会像过去发生的事情一样——每个区都打算拆掉旧的,甚至早在20-30年前就签署了很多商业协议,但是这些协议根本没有办法执行,因为拆迁的成本注定坐上了飞机,不能完全控制,直到杨浦、闸北新房售价,竟然可卖12、3万单价的时候,黄浦新房可以卖17万+的时候,“城市更新”才更得起来。


牢记,城央的盈亏平衡点,动辄每平米10万,而且还在动态演变中。要便宜房,二手房市场试试运气吧。把新房按住头,让买家可以豪饮的日子,自从绿城举了徐滨这张牌之后,就基本结束了。




2034上海城央房价


提一个有点挑战的问题:10年后上海城央的新房开盘多少钱?你可以拍脑袋,我可以提思路。


第一个思路:千做万做,蚀本的生意没有商人做。所以,那个时候的开发商,不管商人是不是红顶,还是要遵循最基本的市场经济原则吧。算得过来的地块,都在这轮城市更新中带走了,算不过来的地块,也许才有机会延宕到2034年。


第二个思路:如果越拆越硬的骨头,那个时候还在的话,肯定不肯以现在(即那时的10年前)不变价格,给你来一个99.8%同意拆迁,对不对?


第三个思路:如果那时技术进步,城央一个小地块可以批给它13的容积率,让它造上200层,纵然在商业上可行,在规划上也会遭遇越来越多的非议对不对?舆论监督的进步,现在就一会拉下这个贪官,一会揭露出那个违规,如此清朗环境再纯粹个10年,此路肯定不通对不对?


第四个思路:地方经济可能并不如意再连续增长十年5%,但是上海经济负增长,我从来没有想过,没有疫情怎么会负增长呢?即使负增长,形势不好,拆不动的地块,停在2027,停在2029,或者停在2034,没有新房供应量了呀,所以不可能出现新房低于现价(2024)上市对不对?



第五个思路:通货膨胀因素,可以不考虑,但是国计民生的水电煤气,看起来是要不断调整的,人工成本,相较国际其他经济体,还是有差距的。这些基础部分的调整,难免折射到钢筋水泥黄沙石子、施工成本上,成为拉抬城央房价的刚性因素。


第六个思路:渐渐陷于开发枯竭的大都市,10年后上市新盘量,很可能与东京、巴黎是一样的,那里现在每年的城央新盘供应量,都是个位数的。除非你的预计是最近三年的城市更新失败,上海竟为十年之后,留下了大把待更新地块。那些个已经墙上刷了“拆”字、封门封户的城央,如果真搁置到2034,还不是要用更多的资金去启动吗。


......


这么想起来,10年之后的上海城央,不太可能上市比2024年还低价的住宅项目。只要价格开倒车,开发量就没有了。价格慢慢推上去,与世界各大都市的较长时段的历程一致,应当是大概率。



连我这个平头百姓都想得清楚的逻辑,我不敢奢望庙堂之上的同志们会没有思考。


所以,摆在上海城央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不管单价数字是什么,用尽一切手段让它合理上行,确保它被更多人友好接受,视为市场经济之正常现象。


既然如此,珍惜宝贵的城央土地,不轻易搞大干快上,用更少的平方米,去换来更多的GDP,就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最优选择了。不要瞎七得八,徐汇滨江再限价,要限到临港去限吧。


上海的报表,我不再标新立异指出点什么了,只想说,房地产的贡献,大家都看得见。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今日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