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我们来看看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每一位都值得尊重。最小的只有30岁。

2024-08-22

人们可能不太了解他,尤其是年轻观众,不知道他在中国电视行业意味着什么。

但他曾经创建的一个专栏不仅感动了万千网友,也感动了整个中国人。

即《感动中国》 。

陈飞去世后,他的好友白岩松在书中写道:

我们来看看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每一位都值得尊重。最小的只有30岁。

“追悼会期间,人们更多地谈论他创作《生活空间》是为了‘讲述人们自己的故事’,但不要忘记,这里面也有《感动中国》的最初想法。”

虽然陈飞走了,但这个优秀的节目似乎已经成为他生命的回声,继续感动中国。

从2002年开始,《感动中国》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 2022年3月3日晚,皮哥终于等到了《感动中国》 2021年度人物。

你为什么期待这个节目?对于猪来说,有两个原因。

我们来看看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每一位都值得尊重。最小的只有30岁。

一是始终有宏大的情怀,能够将一年来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进步与中国的进步联系起来,眺望星空的浩瀚。

二是它有最细腻的关怀,能够了解一个农民、一个教师、甚至一个普通的、有良心的人的日常生活,懂得其中的细微之处。

一大一小,一上一下,就是中国。

《感动中国》 也许颁奖典礼大家都看过了,但是皮哥还是想给大家讲讲这十个感动中国的人或团体的故事。

我们来看看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每一位都值得尊重。最小的只有30岁。

读完之后,你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而这十位榜样给我们带来的力量并不仅仅像获奖感言所说的那么简单。

01.杨振宁(100岁),官方正名

中国网友一直批评高龄回国的杨振宁。

但真正了解他一生的人,真正了解物理科学的人,绝不会这么想。此次能够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也算是对杨振宁的正式认可。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945年获清华大学穆欧初奖学金出国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57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66年,44岁的杨振宁已是纽约州立大学物理研究所所长。但由于当时的中美关系,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科学家无法回国。

1975年乒乓外交后,第一位申请回国的中国科学家是杨振宁。

杨振宁回国后,最想见到的就是老同学邓稼先。他想知道是否有外国科学家参与了我们的原子弹技术。

当得知原子弹完全是中国人制造时,杨振宁泪流满面。

很多人认为杨振宁对中国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事实上,虽然诺贝尔奖属于美国,但杨振宁1980年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的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开放。

1996年,杨振宁受邀在清华大学建立高级研究中心。 2003年,杨振宁回国定居。

说他追求钱的人可能不明白,他回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拿不到年薪,甚至卖掉了美国的房子捐给了清华大学。

杨振宁虽然只有1个诺贝尔奖,但全世界有7个诺贝尔奖,都是利用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直接获得的。

与杨振宁理论相关的诺贝尔奖有几十个。

可以说,杨振宁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成就的物理学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在世物理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位。

你可能不知道,在学术研究上,有这样级别的科学家负责,会避免很多麻烦和弯路。

他之前没有回过中国,因为留在国外比留在国内更有用。他选择在21世纪初回国,是因为他的余热可以最大限度地为祖国所利用。

这样的科学家理应获得“感动中国”的奖杯,并得到官方正名。

《感动中国》 杨振宁获奖感言:“你们曾经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们正在与国家一起走向未来。”

02、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张顺东48岁,李国秀53岁),中国下层人民的“奇迹”

张顺东和妻子加起来只有一只手和两条腿。

小时候放牛的张顺东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一条手臂。当他到了结婚的年龄时,他认识了邻村的女孩李国秀。

然而,李国修生来就没有双臂。

1993年,相爱的两人结婚了。因为他们生活在农村,所以只能靠种地赚钱。由于他们共用一只脚和一只手,所有的农活和农活都一起干。

后来,张顺东和李国修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孩子们健康,这是全家人最大的希望。

到了上学的年龄,夫妻俩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生存,他们需要比别人起得早。李国秀还练就了刺绣技艺,还养鸡、鸭、猪贴补家用。

但命运的不公再次降临。由于常年辛苦劳作,张顺东原本受伤的双脚发炎溃烂,不得不再次截肢。

即便如此,两人依然给了对方互相支撑的力量,不抱怨,不沉沦,用执着和爱给生活带来阳光。

一对残疾夫妇都能过这样的生活,我们又何必去责备别人呢?

《感动中国》 张顺东、李国秀的获奖感言是:“走脱贫之路,撑起半边天”。

我们经常谈论伟大。 《感动中国》用张顺东和李国修的事迹告诉观众,艰难求存、屡遭不幸的于如玉成,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伟大。

而这种伟大,也是最简单、最真实、最踏实的。

他们的故事也是中国底层人民的生命奇迹。

03、苏炳添(33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跑出9.83秒的成绩震惊了亚洲和世界。

谁也没想到,这位30岁的运动员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

2007年,苏炳添进入省队,随后两年又进入国家队。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苏炳添给自己设定了跑进9秒区的目标。为此,2014年,苏炳添决定将首发脚改为左脚。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这就像再次跑进9秒区。就像学习跑步一样。

随后,苏炳添每天练习首发数百次。当他吃饭、睡觉、做其他事的时候,苏炳添脑子里只有一个字:“跑”。

2015年,在与飞人博尔特的对决中,苏炳添扔出9.99秒,成功进入9秒区,而博尔特则以9.96秒险胜。

但当时已经26岁的苏炳添,已经到了职业运动员身体状况逐渐下滑的年龄。

感觉自己刚刚觉醒的苏炳天决定继续战斗。不幸的是,2019年,他受到背伤困扰,退出了几场世界比赛。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不断突破自我的苏炳添在小组赛中跑出了9.83秒的成绩。他获得团体第一的同时,也震惊了世界。

至此,苏炳添成为唯一跑进9.83秒以下的亚洲运动员,也是唯一进入100米世界排名前10的亚洲和黄皮肤运动员。

此时,苏炳添已经32岁了。

《感动中国》 苏炳添的获奖感言是:“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自己。”

苏炳添说他超越了时间和年龄,一点也不夸张。

他是最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运动员,而作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不断超越自我,走在创造奇迹的道路上,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种族劣势、训练方法劣势、年龄劣势都可以通过努力和勤奋来弥补,那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04.朱彦夫(89岁),长津湖一战后,成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代表朱彦夫先生出席《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是他的女儿。

女儿带来了老人写的六个字:——:荣耀属于二连。

朱彦夫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14岁入伍,在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中受重伤。双腿膝盖以下被截肢,双手手腕以上被截肢。他还失去了左眼并成为了一名士兵。残疾军人。

即便如此,朱彦夫并没有放弃生活,仍然想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

退伍后,他担任家乡沂源县张家泉村支部**。他拖着17磅重的假腿检查生产,并走访各户检查人们的状况。他在那里工作了十多年。

退休后,他嘴里含着笔,树桩里插着笔,写了《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两部小说,历时7年。

而《极限人生》则多达33万字。可想而知,朱彦甫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这件作品的。

失去四肢、失去左眼、右眼视力0.3、立功3次、受伤10次、手术47次……这些是只属于朱彦夫的数字和标签。

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完成这样的事业的。没有一颗燃烧的心和爱国之心,这具残破的躯体怎么可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感动中国》 朱彦夫的获奖感言是“他没有向长津湖的冰雪屈服,也没有向苦难低头”。这句话是对朱先生的一生和性格最贴切的描述。

皮哥始终认为,我们今天最缺乏的特质,就是上一代乃至上一代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

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真正发挥了剩余的精力,在共和国的命运中燃烧了生命。像朱先生这样的榜样和榜样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和铭记。

05、古松芬(92岁),激发长远谋略,击破苍穹,吟诵“君子清芬”

2020年,顾先生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眼神里有兴奋,但也有一点遗憾,因为当时,他已经坐在轮椅上了。

他感叹自己以后什么都做不了。

1930年,顾松芬出生于江苏一个书香世家。 7岁时,他第一次看到日本飞机,并亲手被日本飞机轰炸。他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于是他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效国家。

申请大学时,他申请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他填的专业都是航空系。

当时,顾松芬同时考入了三所大学,而顾松芬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系。

完成学业后,他主持了我国歼8系列战斗机的研制,开创了我国战斗机自主研制的先河。

1969年7月,歼8首飞成功,我国航空工业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此后,古松芬一直活跃在我国航空工业第一线,创造性地解决了飞机高超音速飞行的方向稳定性问题和跨音速飞机的抖振问题,为民族航空工业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感动中国》 给予顾先生的获奖感言是:“强化长远战略,直击长空,吟诵君子纯香”。

前六个字是对他事业贡献的表彰,后五个字是对他高尚品格的赞赏。

从顾先生和其他人的谈话中,可以听出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

我国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的古松芬,不计报酬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只为让祖国不再受外人欺负。

结合今天的国际战争,我们知道他们是真正共和国的支柱。

06.陈贝尔(43岁),向世界传递同胞的微笑

2021年,有一部高分纪录片叫《无穷之路》,豆瓣评分9.5分。

它的制片人是陈贝尔。

陈贝尔出生于中国香港,在温哥华长大。她是香港首位报道奥斯卡、戛纳电影节等国际盛事的女主播。

由于接触了大量的外部信息,陈贝尔发现以欧美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报道大多是歪曲的。

于是,她决定亲自去看看、听听。

这对于一个在香港出生、在加拿大长大的记者来说并不容易。不听、不信偏见,是陈贝尔作为记者最大的职业道德。

不仅如此,陈贝尔真正深入到了最真实的中国。

拍摄悬崖村搬迁时,她两次登上万级钢楼梯。她恐高,双腿发软,身体在颤抖,但她仍然坚持了下来。

在拍摄怒江交通扶贫时,她不顾危险,亲身体验了当年人们过河所用的铁缆。

经历后,她有了自己的真实看法,记录在《无穷之路》中。

三个月,六个省,十个扶贫区。这期间,陈蓓儿因为不适应高海拔而住院,也被村民的纯朴所感动。因此,她有自己的国家认同感,也让国内更多的境外观众看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决心和毅力。

《感动中国》 陈贝尔的获奖感言是“把同胞的微笑传递给世界,你记录了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在媒体个性化、信息娱乐化、新闻夸大化、报道片面化的今天,陈蓓尔让世界睁开了真正的眼睛。

从这些眼睛里,你可以看到真实的中国。

身处媒体行业,皮哥不禁感叹,像陈蓓尔这样做节目的媒体人太少了。

07、吴天一(87岁)“马背上的院士”,看一条路,开辟一条路

吴天一,塔吉克族,1935年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年仅13岁的吴天一申请参军,后被分配到中国留学医科大学。

1957年1月至1958年9月,吴天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12医院(朝鲜平壤)工作。离开朝鲜战场后,吴天一前往青藏高原。在目睹战友的死亡后,他决心研究高原病理学。

这项工作持续了60年。

为了获得珍贵的样本,吴天义有时每天要行驶六十、七十英里。在此期间,他遭遇了六七次车祸。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折断,差点刺穿他的心脏。

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阻碍并没有阻止吴天一的研究。在漫长的旅途中,他患有耳膜穿孔、双眼白内障和慢性高原心脏病。

但吴天一从来没有后悔过。他说:“没有这样的奉献,就没有这样的收获”。

吴天一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院士”。

由于对高原病理学的研究,吴天一团队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提供了缜密的规划。 14万筑路部队没有一人因高原反应受伤或死亡。

《感动中国》 吴天一的获奖感言是:“在高原上,你守护了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都说救人是医生的最高美德,但对于吴天一来说,这种美德似乎处于萌芽状态。

87岁高龄的他依然坚守青藏高原。如果这都不叫奉献,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奉献呢?

08.蒋梦楠(30岁),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如花儿一样盛开。

皮哥说,《感动中国》字从来不吝惜对普通人的关怀。这个叫蒋梦楠的女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六个月大的时候,蒋梦南双耳失聪。但作为老师,他们的父母从未放弃对蒋梦南的希望。

父母从小就帮助蒋梦南学习唇语,为她日后的优秀铺平了道路。

蒋梦南从小学习成绩就非常好,成为家乡近年来唯一考入重点大学的高中生。

她在吉林大学完成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并最终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一名聋哑学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她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父母日常的教导和鼓励。

谈话中,可以明显看出,蒋梦南虽然听不到他的声音,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思维敏捷,说话逻辑清晰。他是别人家的正儿八经的孩子。

《感动中国》 蒋梦楠的获奖感言是:“先飞的鸟儿一定想飞得更远,后来绽放的你,也会像花一样绽放。”

皮格始终认为,一个普通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成就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亚于某些国家事件的教育意义。

因为像蒋梦楠这样的女孩,真正能够成为普通孩子的榜样,而她的事迹也将激励千千万万普通阶层的孩子走出自己的村庄、小镇,成为有用的国家栋梁。

09、彭世禄(逝世96岁),两代人热忱理想,毕生报国。

2021年3月30日,在中国首艘核潜艇下水地举行了特别仪式。

中国核潜艇之父彭世禄和妻子马淑英的骨灰在这一天撒入大海。

彭世禄是英雄之子。 1928年,母亲蔡素萍被反动军阀杀害。1929年,父亲彭排也在上海去世,彭世禄4岁时就成了孤儿。

为了保护彭世路,当地普通居民冒着被斩首的危险,将彭世路从一处房屋搬到另一处房屋。

在彭世路的记忆中,他一共有20多个“父母”。彭世禄8岁、10岁时,被国民党当局作为“政治犯”关进监狱,遭受酷刑。

出狱后,他乞讨,吃红薯叶,喝稻田脏水,爬到养母家。经过几次旅行,他被带到延安。

1951年,26岁的彭世禄通过考试,前往苏联学习化工机械研究。

1956年,彭世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苏联留学归来后,彭世禄立志投身祖国核电事业。

从此,彭世禄几十年来一直默默无闻,为我国制造核潜艇、建设核电站。他是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核电专家。

彭世禄生前常说:“是人民养育了我,我一生都报答不了(这种恩情)。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 ”

《感动中国》 彭世禄的获奖感言是:“两代人理想澎湃,毕生报国”。

如今,骨灰撒入大海的彭世录院士终于可以安息了。

因为他的遗产被成千上万的中国新一代科研人员继承。在科技的轨道上,中国之所以能够与世界最先进的国家竞争,正是因为有彭世禄这样的人。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肩膀。

今天,每个中国人都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彭世录院士永远是这种信心的源泉。

10、宇航员,九天梦想探索一气呵成,五十年差距一年弥合。

中国航天员是2022年最闪亮的群体。

小猪可以理解为什么《感动中国》将宇航员视为一个单独的群体。这里的航天员不仅指载人航天飞行中的航天员,还指所有参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工作者。

刚刚过去的2021年,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也标志着中国多项航天事业的圆满完成。

一是历时30年、涉及人员超过30万人、400多家研发单位联合研制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顺利完成。

从此,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和导航系统,不再受制于人。

随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祝融号在火星表面留下了第一个中国印记。

最终,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带回了38万公里外的月球样本。

神舟逐梦、北斗绕宇宙、嫦娥探月、天问天问……中国航天事业正在一步步迈出坚实的步伐。 2021年这个节点,很多筹划已久的重大事件都已经完成,这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来说非常重要。对其发展至关重要。

《感动中国》 给宇航员的颁奖词是:“一气完成九天梦想探索,一年弥合五十年差距”。

有了这样的肯定和祝福,中国航天事业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今年的《感受中国》年度人物,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科学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都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没有大国的崛起,小人物就没有尊严。最近发生的事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这个道理。

而深入到这些伟大的事业中,每一个组成这个事业的人都是一个渺小的、独立的、平凡的个体。

这些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中国14亿人民中的每一个人。

所以说,我们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是紧密相连的。

14亿人民从来都是一个整体,只有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才能不惧任何事情、任何挑战,坚持奋斗,继往开来。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用户评论

咆哮

好感动!2021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每一位都值得尊敬,最年轻的只有30岁,真是太棒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幽梦

期待看到今年的感动中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都很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我们!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最小的30岁?好年轻啊,他们已经做出了这么伟大的贡献!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眼旁观i

每一位都是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感动中国!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期待节目!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萌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向他们致敬!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点一点把你清空

30岁就入选了,太厉害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最小的30岁,他们真是时代的先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感动中国,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些感人的故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每个故事都值得我们铭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葵雨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花巷陌

期待今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每一位人物都值得敬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沐晴つ

感动中国,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份温暖!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杰克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感动中国的真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致敬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期待看到他们的故事,相信会很感动!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着哭着就萌了°

感动中国,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30岁就入选了,太震撼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