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将学校的图书馆比喻为“开到晚上也没有人来”。
考研的火爆在降到冰点的经济形势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至少相比那些断断续续上热搜的【考研党】和【考研党】以及【三战四战】,似乎下降了不少……
一些机构的老师也根据近两年的考研情况做出了预测和判断——
供您参考。
也许一片树叶看不到泰山,也许一片树叶可以揭示未来。结合2024年考研的情况,我们或许可以做出一些预测~
第一年考研人数下降
据2023年12月23日发布的《202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硕士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人,比去年减少36万人。
这也是自2015年持续快速增长以来考研报考人数首次下降,说明考生更加成熟、有计划。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官网
“考研热潮”的退潮与以下因素密不可分——
硕士毕业后的工作可能不如本科好,所以很多学生毕业后可能直接找工作。
切换到公考赛道,公考比考研更受欢迎。更何况很多人考研之后还要参加公考。不同的道路通向同一个目标。
越来越多的人出国。
对于近三年无法出国的学生来说,疫情有所缓解,出国留学的人也增多。而且,去国外QS排名前200或者前500的大学比国内容易多了!
学生对于考研越来越理性。
间歇性“躺着”也可能是一种选择。中国年轻人的间隔年会是什么样子?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考研报考人数有所下降,但24年的考研竞争依然激烈。从国线就可以看出,只升不降。考研人数的下降并没有缓解整个市场的竞争。内卷化依然存在。持续加剧。
24考研放弃率下降
往年考研的放弃率基本维持在10%左右。但到了2023年,受疫情影响,实际进入考场的人数下降至350万人左右,导致放弃率飙升至35%。
但到2024年,放弃率已降至23%,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近两年报考总人数和放弃考试人数发现,实际参加考试人数峰值在2022年为411万人,2023年为309万人,2023年为338万人。 2024 年。
也就是说,2024年虽然报考人数有所下降,但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却有所增加。根据一些省市提供的数据,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放弃率明显下降,坚持完成考试的人数也有所增加,而不是减少。
这反映出实际竞争的候选人数量实际上正在增加。
双飞落地难度加大
近两年,名校推荐免试名额增多,加上考研难度加大等因素,非“985”、非“211”工程院校开始吸引准备考研的学生较多,“逆考”现象并不少见。
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公告,报考该校研究生的12146名考生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有602名,其中仅浙江大学就有96名,此外还有顶尖名校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等大学。毕业。
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一些非顶尖院校的报考人数激增。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一些知名大学,考生选择逆向考研的案例也不少。
理、工、农、医、文等专业之间竞争差距巨大。
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理、工、农、医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从2012年的1944个增加到2575个; “双一流”建设中,理工农医占78.5%。
从近年来各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来看,工科是招生规模最大的学科;其次是管理;招生排名前五的学科分别是医学、科学和教育学。
然而文科的招生和竞争更加激烈,招生人数几乎每年都在减少……
今年,一些高校的文科专业成绩非常高。比如,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今年复试成绩为411分。
硕士学位课程继续扩大招生
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已发出明确信号,研究生扩招趋势将持续不减。
第24次研究生招生考试数据显示,专科招生增长尤为显着,近80%的高校专科招生占比超过60%。
相比之下,硕士学位课程的招生规模则呈现减少或停办的趋势。许多专业都减少了统一招生的硕士点名额,甚至硕士点招生也转向免试或直招。
例如:
2024年级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统计专业(专业代码020208)不再招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软件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项目中国技术学院不再招收该专业硕士研究生。
例如,西北农林大学2023年招收专业硕士生2274人,2024年招收副硕士生2389人,与两年相比,副硕士人数增加了115人。
24 考研调整形势呈上升趋势
根据《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今年调整有5点值得注意!
允许跨专业调动
2024年转学要求改为“原则上转学考生首选专业与转专业相同,或者初试科目与转专业初试科目相同”。
这次调整赋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权,特别是允许一些跨专业的调整,这显然是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大方向的积极回应。
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第一志愿学生
优先录取符合条件的第一志愿学生,当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不足时,将进行调整。
防止一些学校为了调整高分学生而恶意排除志愿考生。
禁止通过其他渠道接受转学候选人
这几年,很多学校都开启了预调制度。今年严禁通过其他渠道接受转学候选人。
也就是说,所有调整的候选人都必须经过燕赵网的调整系统,以确保调整过程的公平性。
请求明确的调整细节
招生单位须明确调整的具体细节、受理条件、初试具体检查内容、成绩要求等。
指定通知拟录取确认的时间
补充道:“招生单位发出通知要求考生确认拟录取或复试时,要充分考虑考生的学习、工作、休息时间等因素,合理安排,为考生预留充足的确认时间。”未按时确认的考生,招生单位应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一一联系确认,不能简单地视为“逾期不录取” ,你会自己放弃的。”
我很喜欢《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话:
“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情,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失。”
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好事,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亡。
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我们只能改变自己——
可能是调整复习策略,改变择校目标,甚至是决定是否考研。
不管你选择哪一个,先去做,不要问值不值得。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结果~
用户评论
今年考研真的要变天了吗?感觉压力山大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巨变?具体会怎么变呢?有点紧张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研政策变化太快,今年的备考计划要重新调整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考研变化这么大,不知道会对录取率有什么影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今年考研竞争会更加激烈,要更加努力才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早点知道具体的变化,方便调整备考策略。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研形势越来越严峻,希望政策能更加人性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考研变化,对报考哪些专业会有影响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变化对考生有利,不要增加学习负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今年考研的难度系数要上升了,要做好心理准备。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今年的考研政策能够更加稳定,让大家安心备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研改革,希望能够提升考研的公平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考研政策变化,是不是意味着考研难度要提高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考研变化会带来什么挑战?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今年的考研政策能够让更多人圆梦研究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研形势变化莫测,还是要坚持初心,努力备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考研变化,希望能够让考研更加公平公正。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考研政策变化,让我们更需要理性分析,科学备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考研巨变,让我们更要充满信心,迎接挑战!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今年考研的政策变化能够更利于考生,让大家安心备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