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自考知识

“质量好”浙江作文满分,“质量不好”批改组组长点评

2024-08-26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质量好”浙江作文满分,“质量不好”批改组组长点评,以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浙江考生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疯传,网络上掀起热议:有的称赞,说知识渊博、深刻;有的夸赞,说知识渊博、深刻;有的夸赞,说“知识渊博”。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堆言辞,自命不凡。

我读过很多关于这篇文章的正面和负面评论,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好”的文章,值得从各个角度进行评论。但无论如何,这篇文章其实只与候选人本人相关。他想怎么写、能写到什么水平,都是他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我确实认为,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浙江大学副教授陈建新应该特别关注这篇文章的评论,因为这个评论不仅与这篇作文有关,而且与这篇文章有关。给数千名候选人。这是一个方向的问题,风向往哪个方向吹,所以不要大意。

为了方便起见,我把原来不分段的专家评论按照主要意思分成了几段。我首先引用了评论原文,然后发表了一些我的评论和想法。

【原来的】

在我几十年的高考作文阅卷生涯中,这是我很少遇到的考试作文。其文笔既精深又晦涩,其思想既深刻又健全。

【评论】

《数十年高考作文阅卷生涯》展现了他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资历。 “这是很少遇到的考试作文。”极为罕见,达到几十年才遇到一次的程度,实属罕见。

“文笔既精妙又晦涩,思想深刻又稳定。”这句话是“很少遇到”的说法。不过,这个论点的句子表达形式虽然看似稳定,但其含义却颇为惊人。人们很困惑。写作的“深奥”与“晦涩”有何关系? “诡辩”是否意味着“晦涩”,还是“诡辩”与“晦涩”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深刻”和“稳定”的思想是什么关系? “深”就一定“稳”,还是深了就很难“稳”?

这样的表达是真的没有合适的句子,还是只是故作深刻?

【原来的】

第一次读完,感觉不像是高中生写的考试作文。然而,仔细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其中的每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家庭、社会的期望之间的差距和错位。文章自始至终逻辑严密,有理有据,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引文都不是为了美观或为了填字数。这次高考,这样引用各种名言的作文实在是太多了。

【评论】

“第一次读……不过,请仔细阅读……”这无疑意味着,只有仔细阅读,你才能发现这篇文章有多好。不过,稍微有一点批阅中高考作文经验的老师都非常清楚中高考作文批改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更长的话,两分钟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分数了,对吧?这么长的时间,你能要求我“先看一遍,再仔细看”吗?

显然不可能,但是这种不可能对于阅卷老师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考生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一旦你无法在短时间内让阅卷老师清楚地理解你要写的内容,阅卷老师就会感到看不懂、莫名其妙。一旦你感到不可理解、难以理解,你的作文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

以下评论中描述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让考生陷入险境,靠运气,希望被“阅卷组”老师发现合适吗?

“它的每一句话……,文章从头到尾……,全部……,还有这次高考,……”这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对比。措辞如此绝对,给人的印象是这篇考卷堪称完美,“无一言是空穴来风”。

然而,考试作文并不完美,这应该是常识。千百年来科举考试,数以百万计的学子潜心钻研“四书五经”。有人曾经写过一篇“完美”的八部分考试论文吗?有没有哪一篇考场八篇作文成为世代相传的经典?不!

高考作文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遇到如此多的限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是正常的,但是没有任何缺陷就是不正常的。

事实又如何呢?网上出现了各种基于事实的评论,谈论文章本身的引用问题,或者考生对引用句子的理解等等。那么这种“完美”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这么说到底是为了维护一篇完美论文的光辉形象,还是无意中暴露了审稿专家或者审稿团队的认知漏洞?

【原来的】

当然,这样的文字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是后面的两位老师都给出了55分的高分,这说明我们阅卷老师还是能认出这篇作文的。好与坏。论文评审组的老师们仔细阅读了这篇论文,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认为,给这篇作文打满分,不仅是对这篇作文的恰当评分,也是浙江高中生作文水平的体现。

【评论】

“这样的文本”是什么样的文本?对“这样”的提及相当模糊。什么样的文字“更容易理解”?是“引用各种名言”过多,还是完美引用“一字不出”?

“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所以“第一次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这可能是事实。说实话,这样的满分作文我看不懂,或者更准确地说,他根本看不懂。正如之前的评论中提到的,只有“细读”,才能领略其中的美。

“但最后两位老师都给出了55分的高分,这说明我们的阅卷老师还是能辨别作文质量的。”这句话单独看还好,但是和“第一个评分老师只给了39分”组合起来,“分数”和“分数”的组合在逻辑上就很不符合,难道给39分的老师就是不是“我们的阅卷老师”?

另外,如果第一位老师不能代表阅卷老师,那么“最后两位老师”可以代表所有阅卷老师吗?难道多一个人就代表了大多数吗?这里面有什么偶然因素吗?以我有限的阅卷经验来看,此类有争议的论文评分更多是偶然而非必然。

“论文评审组的老师们仔细阅读了这篇论文,一致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般来说,论文读三遍后,由于最后两位阅卷老师的分数都在规定的分数差之内,可以通过计算机计算出平均分,给出最终分数。什么样的机缘巧合,让论文评审组的老师又发现了这篇论文,并通过了期末评审,并给了满分?不得不说,这位候选人非常幸运。那么有多少考生有这样的好运气呢?

“仔细阅读”和“一致给予”这几个表达仔细读起来还是蛮有趣的。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无疑体现了审稿组老师们的认真负责和优秀水平。不过,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作文批阅组的老师们没有“仔细阅读”,或者像批阅老师一样阅读,他们仍然能够找到这样一篇“精彩的作文”。岂不可惜?如果作文批阅组的老师没有给出“一致意见”,而是像批阅老师一样有不同意见,怎么办?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只听领导的?是否意味着如果没有高度的一致性,评审组老师的权威就无法体现?

说实话,评审无意中比较了“阅卷老师的分歧”和“评审组老师的共识”。这样的表达方式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很不高兴。这些话是有意或无意地透露出来的。居高临下的傲慢来了。

“我们认为,给这篇作文打满分,不仅是对这篇作文的恰当评分,也是浙江高中生作文水平的体现。”这句话中使用的“我们”一词,而不是“我”,显然是暴露无遗的。传达的信息是,阅卷组长并不是代表自己说话,而是代表了阅卷组所有老师的意见。

“给这篇作文打满分,不仅仅是给这篇作文打一个合适的分数。”不管是否真的“合适”,满分是确定的事情,不会改变。毕竟“文无第一,军事无第一”。第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过,“这也显示了浙江高中生的作文水平。”这句话中的“级别”前面应加上限定词“最高”。这个“最高”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会让人认为是“平均作文水平”。 ”。

【原来的】

然而,要这样写,考生需要阅读大量书籍,而不是背几句名言。而且言语的表达又如此学术,这可不是一般的高中生能够做到的。当然,我不希望学生模仿默默无闻。

“但是,要这样写,考生需要阅读大量书籍,而不是背几句名言。”如果不大量读书,只是背诵名言,显然写不出好文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对此观点举手。脚同意。读是输入,写是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而且言语的表达又如此学术,不是一般的高中生能够做到的。”这里的“和”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预示着一个转折点?看起来前后句子没有任何过渡的意义,所以这个“与”完全可以去掉。在这句话中,“表达学术”表现为积极的赞扬词。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称为“学术表达”呢?

“质量好”浙江作文满分,“质量不好”批改组组长点评

“当然,我不希望学生模仿其中的晦涩难懂。”这句话与上一句连在一起,让人觉得把“学术表达”换成另一个词是“晦涩难懂”的。

在这篇满分作文中,可以看出考生故意使用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彻底抛弃的死生生僻字,如“嚆雅”、“振和”、“博吉”、“子子绻绻”。 ”和“一燇”。 “喻池”、“闹智”之类的,且不说这些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同样神圣,就连我这个语文老师,也难免有人会目瞪口呆、嘀咕不已。

难道要说“嚆呀”而不是“开始”、“第一声”,才能表现出“学院派”吗?孔子说:“言语只是表达而已。”让它变得如此晦涩难懂并不是一个好趋势。所谓“真佛只讲家事”。能用“俗语”表达深奥道理的人,才是“真佛”。如果他们硬要把它搞得晦涩难懂,那就是装作如此。

为什么学术语言一定要“晦涩难懂”?因为有人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一个封闭的圆圈,制造一个屏障,以显示这个圆圈的高贵和不同于普通。当今社会,各种“造词”层出不穷。 “杜撰词”的背后,是难以掩饰的思想的苍白,甚至是常识的缺乏。遏制这种不良风气难道不应该从学生做起吗?

也许有人会说,他们在评论中已经说过,“我不想让学生模仿默默无闻”。为什么你还想批评别人?

我们不会询问泄露的试卷是否符合评分保密原则。单纯看这样一本在基础教育领域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的发布,再加上作文阅卷组组长的评论,会导致什么样的影响呢?

毫无疑问,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基准和指南。俗话说:“上善下恶”。民间有句俗话:“吴王好剑,百姓伤痕累累;楚王腰细,宫中饿死的人很多。”这样的标杆作文的设立,必然会让广大考生疯狂跟风。明年,这样的晦涩名言将会大量出现。撰写哲学名言,尤其是在浙江省高考考场,一定是大概率事件。

我想媒体或者标记组的领导应该已经预见到了这样的效果。但既然有这样的预测,为什么还要发表这么完美的作文呢?毕竟满分的论文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发表这篇呢?

原因可能很简单。套用新闻传播中的一句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同样的道理,一篇在高考中表现良好、得分高甚至满分的作文也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如果不能引起注意,就达不到宣传或炫耀的目的。

只有这样的构图才能达到宣传、炫耀的目的。你看,我们浙江的考生都非常优秀。他们熟悉中国古代各种罕见典故,对西方各种哲学解释也能掌握得心应手。你看,我们的审稿小组真是太优秀了,绝对不会让这么精彩的文章淹没他们的。必须把它从尘埃中挖出来,让它发光。

一方面我在炫耀我的学生,另一方面我也在炫耀我自己。而且,言语中充满了掌握话语权和学术解释权的优越感。

我相信,从出版媒体到审稿组的专家,大家都深信这是一篇近乎完美的考试作文,所以才放心地发布。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高手在民间”。这样的文章一发出来,就会引起热议,或者准确地说,是有争议的。

有些“好人”会逐字逐句地分析,并以实证的方式列出所引用的哲学名言的误用。从文章结构到措辞造句,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们学得越多,遇到的问题就越多。我想这是有关媒体或者专家根本没有想到的。本来是好意的事情,结果却搞砸了。

其实,至于这篇文章是好是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搞砸的不仅仅是论文本身,还有比这严重一百倍、一千倍的问题。依我愚见,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推动无限增高趋势

我们的教育有严重削弱年轻人成长能力的倾向。所以幼儿园教育变成了小学,小学教育变成了初中……一路走来,高中教育现在变成了大学。然而,这样的进步真的有好处吗?对于个人来说,当然会有一些“神童”成长得越来越快,这没有问题,但从整体上看,他们越是拔出,就越会死掉。你越用力拉,你死得越快。

但如果这样的作文被视为“展示浙江高中生作文水平”,又会怎样呢?难道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深入挖掘经典,阅读大量西方哲学著作吗?这将完全偏离甚至脱离我们的学术实际情况。

如果你还走得稳,就得要求跑得快。结果会怎样呢?不可避免的摔跤。常识评论家都会明白这一点。毕竟,专家们在点评中明确提到“这次高考,这样引用名人名言的作文太多了”。

就连名言的引用也还是以标签的形式,并不完全贴切,所以需要更多的同学效仿这位论文满分的考生。恐怕不是“简单地照着方法”,而是完全遥不可及。如果全力模仿,很可能“画虎不成狗”,只会导致更加晦涩难懂的情况。

2. 宣扬机会主义文化

高考是一场高风险的考试。所以,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寻找一条通往中南的捷径。需要反复琢磨命题作者的命题思路和评分者的评分标准。作为提问者和评分者,你的言行必须极其谨慎,因为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从各个方面被放大和解读。

本世纪初,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用文言文写成。然后呢?接下来,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用文言文写高考作文。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如今,互联网更加便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可想而知。

几年前,一名学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被专家解读,甚至被称赞为“才华横溢”。结果到了第二年,不仅有人用甲骨文书写,还有篆书书写。作文考试不是书法考试,也不是考古文字考试,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写呢?

无非就是看到别人成功了,所以想模仿,找捷径,走错路。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写什么样的作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事情。但是,如果一个阅卷专家以审稿组的名义,特别肯定和赞扬某一篇文章或者某种文风,那么就不是他个人的事了,而是一个引导的问题,风往哪边吹。问题。

如果这个引导和风向是正确的,那就没问题。但如果这个指引和这个风向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会发生什么?伤害无穷!会让一大批学生走上歪路。

虽然专家们在对这篇满分作文的评论中明确表示,“它并没有晦涩难懂,不要求学生模仿”,但事实上,学生可能模仿的却是它的“晦涩难懂”和它的“欧化语言”。 ”。不仅会有一些学生主动模仿,也会有辅导机构甚至学校的老师专门投入教学。这种套路与一些老师坚持要求学生在中考作文开头使用平行句的做法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即使模仿“多读书”、“做学术”,正如专家自己所说:“也不是普通高中生能够做到的”。树立一个完全脱离学术情绪的标杆有何意义?选一篇文章,将其誉为潮流风向标,其意义远大于选择一篇高分甚至满分的论文选集发表。如果发生伤害,伤害会更大。

3. 扭曲书写的基本准则

关于作文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毫无疑问,文字首先要按顺序写,然后根据词的顺序,一定要清晰、简洁。这也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基本语言要求。如果文字不能顺利写下来,那么就会开始来回翻(zhui),这绝对不是一个好趋势。

在学生成长的某个阶段,总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华丽的文字,认为华丽文字堆砌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这种现象的出现很正常,也符合他们成长和认知的基本规律。这就需要有人引导你,你慢慢就能体会到什么样的语言是好语言,什么样的语言不擅长说人话,是“翻译文字”。对于个别学生,我们可以慢慢引导,但整体上,切不可提倡兜圈子、不讲人话的文风。

说不好“人话”,不仅体现在大量听不懂的欧式表达上,还体现在无法理解、不受控制地引用各种名言。要引导学生说人话,说自己想说的话。你要我用嘴写,我就用心写。首先,字要写得有条理,其次是字要有理有据,最后是用字来传达道理。这是写作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与其强行引用连自己都听不懂的名言,不如老老实实地说出自己的话,还不如老老实实承认这样的话就是“沃兹基硕德”。这可比揪虎皮拉旗可爱多了。

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中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不是哪种语言好,也不是哪种语言坏。只有适合情境的语言才是好语言。

从前,有一个书生,非常出风头。无论说话还是作文,他都喜欢纺(zhui)文章。他必须咀嚼这些词并不断地旋转它们。

一天晚上,他睡觉的时候,被蝎子蜇了,但他不紧不慢地说:“善妻,快把银灯烧了,你夫君中了毒虫了!”妻子不明白,不理他,一直大声喊叫。睡梦中,他继续说道:“好老婆,一盏快点的银灯,我的被子底下有一只虫子,它的身子像琵琶,尾巴像钢锥,快点灯,看看它是什么。”是?”妻子依然茫然,依然迷茫。我不明白,所以还是不理他。

这时,疼痛加剧,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大声喊道:“老太太,快点灯,蝎子蜇我屁股了!”这一次,我终于叫醒了熟睡的妻子。

这个小笑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户评论

↘▂_倥絔

这作文写得真好!质量真棒!不愧是满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々爱被冰凝固ゝ

质量好,批改组组长点评也挺有水平,点到为止,发人深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盛开的樱花

看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质量真的没得说。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作文质量好,满分实至名归,但组长的点评也值得学习。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情的过失

浙江作文满分,质量好,组长的点评也很有深度,令人受益匪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乱世梦红颜

浙江的作文水平真是高,质量好,满分名副其实。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质量真不错,组长的点评也很到位,点明了文章的优缺点。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梦爱人

这作文质量真高,满分当之无愧,组长的点评也给了我启发。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淡の清香

看了作文和点评,感觉受益匪浅,质量好,点评也很有水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浙江作文质量真高,满分实至名归!组长的点评也很有见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哭着哭着就萌了°

质量好,满分很合理,组长的点评也很好,值得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忘初心

这作文质量真的没得说,满分实至名归!组长的点评也十分到位。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歇火

质量好,组长的点评也很有道理,很有启发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盲从于你

质量好,作文水平很高,组长的点评也很客观,让人受益匪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巷°

浙江作文真不错,质量好,满分实至名归!组长的点评也很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闲肆

质量好,满分作文,组长的点评也很有水平,很详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浙江作文质量真是高,满分作文,组长的点评也很有见地。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作文质量很好,满分很合理,组长的点评也值得参考。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珠穆郎马疯@

质量好,作文写的很精彩,组长的点评也很中肯。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质量好,满分作文,组长的点评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

  • “质量好”浙江作文满分,“质量不好”批改组组长点评

    “质量好”浙江作文满分,“质量不好”批改组组长点评

    浙江一位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火了,网上热议颇多:有赞的,认为学富五车,思想深邃;有弹的,认为堆砌辞藻,矫揉造作。 我看了很多关于这篇文章的正面的负面的评论,总体算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浙江招聘980人!士官针对性培训,报名指南来了

    浙江招聘980人!士官针对性培训,报名指南来了

      近日,教育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军委国防动员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招收定向培养军士工作的通知》。  今年共有48所地方高校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复旦发布2023年浙江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复旦发布2023年浙江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中文字幕考生们,填写高考申请表时必读!招生计划如下查看→

    @中文字幕考生们,填写高考申请表时必读!招生计划如下查看→

      浙江省高考首轮志愿填报将于6月29日-30日进行。  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已出炉,纸质版系列图书(分普通类、艺体类和单独考试招生)已寄发至各地,电子版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浙江精神

    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浙江精神

    以下为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有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这三篇满分的浙江高考作文“精彩”,值得家长和考生收藏和研究。

    这三篇满分的浙江高考作文“精彩”,值得家长和考生收藏和研究。

    大家好!我是教育思享,欢迎您点击上方的“关注”,来查看更多教育文章,同时欢迎您点赞+收藏+分享。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在2018年的高考中,30万浙江学子面对的是一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2019年高考浙江学子优秀作文:心中的承诺,笔下的风暴

    2019年高考浙江学子优秀作文:心中的承诺,笔下的风暴

    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2018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就是你

    2018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就是你

    “浙”就是你浙江一考生你是苏子笔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你是戴望舒诗中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于我,你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老者,时代与民族精神在浙里发扬。初相识,你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杭州游记(精选31篇)

    杭州游记(精选31篇)

      杭州游记作文 篇1  旅游前一天  明天就是“五一”节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明天将要去杭州旅游了。今天放学后,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了很多零食和旅游用品。晚上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
  • 高考作文冲刺2020年浙江高考高分作文12篇

    高考作文冲刺2020年浙江高考高分作文12篇

    范文合集 1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人生坐标当随现实变化而变化 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生命虽是短暂、渺小的,但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和追求,都有自己的人

    来源:中国自考网 2024-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