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海燕郑振铎阅读答案 《海燕》阅读理解答案,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我们先来看看,《燕子》在不同的版本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以前人教课标版的:
这是现在部编版的: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与前几年的人教课标版相比,这次的部编版改动很大。
除了第一自然段基本一样外,其余各段都做了较大的改动。
接下来,我谈一点个人看法。
第二自然段,部编版的,“红的白的黄的花”,读着不顺口,也少了简约美。“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一句,纯属多余。
部编版的把人教课标版的第三自然段,改成第三、第四自然段。我觉得这一改层次更清晰了。把“唧唧地叫着”改成“叽的一声,”不仅语句更活泼,而且用词更加准确。把“波纹”改成“小圆晕”也更优美。第四自然段,“小燕子的”这四个字可以去掉。去掉这几个字,既不影响读者的理解,又能增加朗读的衔接。
部编版最大的败笔在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人教课标版的“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写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多么富有诗意的描写, 意蕴无穷,赋予想象。而部编版的“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啊!”味同嚼蜡,毫无诗意,更难激发读者的想象。
相比较于两个版本的课文《燕子》,人教课标版的要好一些,部编版的改动过大,有些地方改的好,多数地方改的比较糟糕。
个人认为,对于来自名家的经典文章,必要的改动是可以的。比如去除作品中的封建糟粕,去除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东西。但是,不要大改,不要你改你的,我改给我的,更不要由着个人性子乱改。
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文风貌,是最大的尊重,也是最好的欣赏。
以上仅为个人看法,不当之处,还请网友批评指正。
瓯江海燕,一代才华——记郑振铎先生与其波澜壮阔的时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饱受内忧外患折磨,旧秩序与新秩序并存,有识之士高呼“救亡图存”,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拉开帷幕。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时代里,瓯江畔走出了一代代仁人志士,其中就包括郑振铎先生。他是现代著名文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用一生才华为中国文化与事业鞠躬尽瘁。
6月13日,“浙里千年,云游文博”系列直播活动第六站来到温州,“新莓圈”成员温州晚报作为本场活动独家合作单位,承办并策划了温州郑振铎纪念馆的直播活动,通过走进”温州的仓河老巷,让网友们零距离感受那时青年的温情和热血。
主讲人项延章老师(右)和温州晚报的主持人薛样洋
昨日少年
走进温州的仓河巷能看到省级文物保护建筑金宅,郑振铎纪念馆就这座中西合璧的合院式庭院中。它虽不是郑振铎先生年少的居所,却也在这街巷中见证了他年少的时光。
郑振铎纪念馆(金宅)的外观和内景
郑振铎在温州出生,并在温州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郑振铎曾经说过:“我是瓯江的乳汁哺育大的。”他会讲温州话,喜欢温州菜,一生乡音未改,经常怀念童年在温州的生活。他的散文集《离别》、散文诗《雁荡山之顶》、小说《家庭的故事》均取材于温州或反映对家乡的思念。
1917年,他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现北京交通大学),就此,他离开故乡,开始求学生涯。
激扬文字,书生报国
郑振铎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代表人物。他才华横溢,待人真诚,对事业满腔热忱,又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像是一块磁铁,团结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文学界和学术界的朋友。这里有他在北京求学交游时结实的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徐悲鸿等,也有夏承焘、周予同、陈仲陶等温州乡贤。
1919年暑假,在京求学的郑振铎回到温州,与姜琦、周守良、马孟容、陈仲陶等发起组织永嘉新学会等进步团体,参与创办《救国讲演周刊》、《新学刊》,为温州新文化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21年初,郑振铎与茅盾、周作人等12人在北京成立“文学研究会”,开始长达十年的编辑生涯,发掘了巴金、老舍等一大批文坛新星。最著名的是翻译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一直沿用至今。1927年“四·一二”后,进步人士遭到迫害,郑振铎被迫远赴欧洲游学,在海轮上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海燕》。
散文集《海燕》封面
1931年,郑振铎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兼清华大学教授,期间潜心著述,完成《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935年,徙居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次年,完成巨著《中国俗文学史》。在上海居住期间,郑振铎与鲁迅交往密切,他们对中国古代小说和木刻版画有共同的爱好,合编《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传为文坛佳话。
郑振铎编著《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
爆发后,郑振铎发起“上海文化界救亡”,创办《救亡》。上海沦陷期间,他秘密出版《鲁迅全集》《列宁文选》等进步书籍;胜利后,他发起成立“中国促进会”,创办《周刊》,号召为、自由、和平事业斗争,实践“书生报国”的心愿。
鞠躬尽瘁,虽九死其而尤未悔
纪念馆二楼有郑振铎书房的场景复原,按照五十年代他在北京工作时的书房进行布置。不完全统计,由他主编和参与编辑出版的杂志、报纸有三十七种,图集十四种,丛书二十二套;选编、校点、影印的中外著作四十余种。郑振铎的作品,涉猎广泛,文采飞扬,至今仍有不朽的审美与学术价值。
郑振铎的藏书印“西谛所藏弹词小说”
纪念馆二楼展示的仿唐彩绘胡人骑马俑、仿唐三彩双龙戏珠击鼓壁饰、仿宋影青瓷犬首俑等就是郑振铎捐献给故宫博物院的那批陶俑的仿制品。他将自己收藏的657件陶俑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这批陶俑上起两汉,止于宋代,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填补了当时故宫博物院收藏空白。
1949年11月,郑振铎被任命为新中国首任文物局长,中华最初十年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博物馆工作,牵头起草、制定第一批文物保护法令。这是任命郑振铎为文化部副部长的任命书、考古学聘书、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员聘书等。
郑振铎的聘书
1958年10月17日, 郑振铎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赴阿富汗及阿拉伯联合访问,次日凌晨,客机因失事而殉难。他的逝世是新中国文化事业的重大损失。
郑振铎后,家属遵照他的遗嘱,将近十万册图书悉数捐给北京图书馆。
浪涛依旧,海燕振羽
郑振铎先生为中国文化事业奔波一生,正如他在散文《海燕》中所写的那般,他这一生常离家、离国千里万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用一生完成“书生报国”的志愿,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斯人已逝,但其故事和精神永存。郑振铎纪念馆便是精神承载地之一,作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每年开展大量专场教育活动,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每年举办各类活动达30场次,接待未成年人参观达12万人次。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海燕郑振铎阅读答案 《海燕》阅读理解答案和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用户评论
正好在读这本书,不知道答案怎么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真好看呀!尤其是主人公海燕那段经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对文学作品的主题感興趣,想好好研究一下这本书。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郑振铎的作品我都喜欢,他的笔触很细腻很动人。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需要这些答案主要是帮理解故事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什么重点解读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阅读理解答案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华。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郑振铎的作品确实很具有思想深度,读完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这些答案对我的学*有什么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是自己好好读一遍更理解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小故事或者细节?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海燕的电影版和原作感觉截然不同啊,很奇妙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应该是一个很好的素材进行讨论吧?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想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阅读理解答案很重要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到作品带来的共鸣和思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文学作品的同学可以分享一下你喜欢的作者或者作品!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感想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阅读理解答案能帮我更快地完成作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