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资讯 > 培训提升

气候变化的利与弊阅读答案—气候变化对

2025-01-09

进入2019年以来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不过是2018年的延续——2018年,德国经历了1881年以来最炎热的一年,骄阳甚至把汉诺威机场的跑道晒出裂缝,导致大面积航班延误;高温导致的干旱也令农场主们损失惨重。

不过也有人因此获益,比如葡萄酒酿造商。干热天气能够加速葡萄成长,并提升含糖量,酿造出更高品质的酒。气候变化还扩大了葡萄的种植范围。30年前,德国只有西南部少数地区是葡萄产区,如今连最北部和丹麦接壤的地方,都出现了种植园。德国研究机构预言,到2040年德国大部分区域都将适合葡萄种植。

啤酒商同样喜笑颜开。气温升高,意味着更多的人打开冰箱,拿出啤酒一饮而尽。在去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德国啤酒销量持续增长,德国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提前出局,并没有破坏德国人喝酒的兴致。啤酒商唯一发愁的,竟然是啤酒瓶和酒瓶箱周转不过来。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黑色幽默。事实上,尽管气温升高给酿酒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景气,但从长期看,气候变化给整个经济生产链条带来更多的还是负面效应。

气候变暖虽然令德国的葡萄种植面积扩大,但具有德国特色、种植广泛的葡萄品种——耐寒的雷将变得难以适应。原本生长在更加靠南的法国葡萄品种可能取而代之。

啤酒也不例外。高温对市场销售是利好,但是对啤酒不可或缺的原料——大麦生长很不利。据德国之声报道,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对比了34个国家的气候与大麦产量、啤酒消费量的相关性数据,得出结论: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大麦减产3%至17%,啤酒价格平均翻一番,德国的啤酒消费量将因此下滑30%。

如果说碳排放、海平面上升等话题听起来距离我们很遥远,那么葡萄酒种类变少、啤酒价格上涨,已经很直观地提醒我们,气候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酒杯里的气候问题,折射的实际是气候变化给整个粮食生产体系造成的挑战,它关乎人们可能失去的生活方式、品质乃至家园。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站在某一方利益或某一环节看待气候变化影响的利与弊,只能得出片面、割裂的结论。我们应以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宽广的视角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寻找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湖南省湘潭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湘潭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画的真迹不可复见。就其他说,则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并不算多。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无论是他的上皇帝书、熙宁变法的温和保守立场,以及其他许多言行,都充分表现出这一点。这上与杜、白、韩,下与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均无不同,甚至有时还带着似乎难以想像的正统迂腐气(例如责备李白参加永王出兵事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的退避,还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杀戮的恐惧哀伤,已不是“一为黄雀哀,涕下谁能禁”(阮籍),“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陶潜)那种具体的哀伤(尽管苏也有这种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前者(对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除了出家做和尚。然而做和尚也仍要穿衣吃饭,仍有苦恼,也仍然逃不出社会。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如果说,《春江花月夜》之类的对人生的自我意识只是少年时代的喟叹,虽说感伤,并不觉重压;那么,这里的情况就刚好相反,尽管没多谈,却更感沉重,正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然而就在强颜欢笑中,不更透出那无可如何,黄昏日暮的沉重伤感么?这种整个人生空漠之感,这种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尽管不是那么非常自觉,却是苏轼最早在文艺领域中把它充分透露出来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传达的就是这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漠的感喟。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一付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具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王船山也是如此。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

人生到底是什么呢?苏轼在想:就像鸿雁飞在茫茫的天空中,偶然在雪地上停息,留下一些印迹,而后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吗?走过的路.上那些模糊的印痕,星星点点,似断似连,又能够说明什么?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呢?年轻的苏轼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

但不管怎样,人总还是要辛勤地努力吧!当年父子三人走在崤山道上,风雪交加,路途崎岖,蹇驴在颠簸中发出长长的嘶喊。这就是路。如今兄弟俩都考上了进士,从小官做起,跟各样的人打交道,疲惫、厌倦总是难免,但总还要努力走下去,这就是路。

在苏轼的诗中,“飞鸿雪爪”的比喻从情感上说带有惆怅的意味,不像“雁无遺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那样表现得洒脱。但在哲理上,它也体现着佛禅的无常观。人世无常,虽然也可以导出某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但若是以“无所住”的态度去应对无常,也可以引导出超越的旷达。在这首诗里,两种情绪同时存在。

正像前面说过的,无奈也罢,旷达也罢,对苏轼来说,这些都不妨碍在人生道路上总须有所努力的积极态度。我们看苏轼的一生,一方面喜好老庄与佛禅,能够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但作为一个官员,他却始终是正直和富于责任感的。他任徐州太守时,黄河决堤,大水围城数十天,徐州城岌岌可危。苏轼住在城墙上的小棚子里,有家不回,以安定民心,终于率士民顶住了洪水的侵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任杭州太守时,他为了兴修水利而疏浚西湖,留下了一条风光绮丽的苏公堤。他绝不会把自己“空”成一个对现实世界毫无意义的虛壳。

(摘编自骆玉明《诗里特别有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的诗文最早在文艺领域中充分透露了人生空漠之感,不只是对的退避,还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B.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的关键,是因为苏轼是忠君爱国,学优而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

C.阮籍、陶潜对杀戮都感到恐惧哀伤,但并没有深深地埋藏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D.朱嘉、王船山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因为他们觉得苏轼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种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苏轼的影响。

B.苏轼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些,但在中国文艺史上的影响却略胜一筹。

C.人世无常,可以生发出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可以生发出超越的旷达,这些都不妨碍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所持有的积极人生态度。

D.喜欢老庄与佛禅,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与始终正直和富于责任感是不可能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

3.下列诗文中不能透露人生空漠之感的一项是(3分)

A.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B.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C.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飞鸿雪爪”,但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沸腾的梦

杨刚

我欲有所歌,有所鸣颂,但是我一开口,在声音没有走出喉腔以前,眼睛已经被泪水灌满了。我在泪水中凝视,似乎见着了许多许多的异象。我将怎样说明我所见的那一些辉煌事物呢?我或者应该名之为梦,或者竟为那乩盘沙上,被莫名的魔力所中的乩头,写下我茫然而确切的真实。

我听见一个婴儿的哭声,那声音异常温柔而坚决,它单调的叫,叫,叫。没有高低,没有抑昂,没有起伏。它只表现一个单一的要求。这要求赤裸裸连绵不断的在我耳轮周旋环绕,它永不会软化低弱下去,变成为乞求的哀声。我注意的听,受感动的听,焦躁的听,乃至于我听得烦恼,听得全身发热,心房诘问似的颤跳,我的肌肉似乎在我的骨,上啮嚼,使我狂跳不安。我听见的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从那里来,又将向那里去。它对于这浩然渺然无穷的宇宙施舍了一笔什么恩施,可以向它发生这样坚执的、单纯原始的要求?我满屋里寻找,在被子里,在桌子底下,在灯影下面,我急躁如一只受了惊的蚱蜢,在屋子里跳来跳去,把椅子抛得山响。我执起新买来雪亮的剪刀,恶狠狠逼准墙壁,要它把那放纵大胆的婴儿的隐秘,报告给我知道。

最后,天知道,我在一只有盖的小玻璃缸里面把那件奇闻发现了出来。从那一枚鸡蛋里面,婴儿放肆的哭声于我似乎是一种庄严的嘲弄。这里我奇怪我的感觉,几乎我以为自己已经于不知何时溜走了,变了不是我了。

我梦见(我只好说是梦了),我进入了一片广野的辽原。天上是云团,白的云团,红的云团,青的云团,澄碧的天的海洋透明到和绿水晶一样。地下是活鲜的草,绿的草,金黄的稻穗子,肥赭的土地,苍茫辽远,似遗忘了它自己的平原,那是宇宙寥廓无私的象征。我看见一群,一阵,长长的,火车行列式的一大阵孩子们,在那丰美伟大的境界中奔走赛跑。他们跑着,歌着。他们小小的脚步唤起了大地的合唱,他们的歌声惹起了稻穗的和鸣,白的,红的,青色的云球追在他们后面,跑在他们周围。有时候,一不留心这些云头又飞上了孩子们的前面,且用它们轻得和毛毛雨一样的脚尖,掠弄孩子们稚嫩的黑发,向他们光洁和善的微笑着。梦神知道一切都是真的:孩子们跑着,跑着,不会休息也不会慢步。他们浩瀚排荡的歌声,像巨伟的山瀑在浩空中奔腾,像.朗浩的长风用垂天的羽翼在飞舞。它使我一面听一面不自主的随着跑,它使我舌尖雀跃,喉衣颤动,脚下自作主张的踏跳。我欢喜,我流泪,我癫狂,我爱,我恨。我的心血泛滥,如猛涨起来的夜潮。而且,我还看见了什么呢?碧绿的天波渐渐飘动了,它如风脚上勾下来的云缕,慢慢向孩子们脚底流漾下来了,而白云也似乎在飘坠,向金黄的熟稻怀里面躺了下去。我见红云牵起了孩子的裙裳,以助他们的舞姿,而绿草又映在天波中间,像是水晶石里长出来的生命。一个无始无终,无上无下,无左无右,完整的大宇宙,被孩子们放胆的奔驰发现了出来:一场美的创始,一个终古秘密的发现!

一扇掌管天的秘密、星体的秘密、火山猛烈热流的秘密的神门,我确确看见是对我们而开了。我见每一个星球抱着一个红如玛瑙,热如火焰,光明如疾电的心,在它们的胸腔里面。它们的胸腔透明,映出了狂欢着的火花,火叶,火苗。它们沉酣于生命的舞蹈中,使自己的光明围绕着自己而歌唱。我见火星上满地是猩红的树枝,它们却发出月色一样温柔的抚爱,护围花草的芳洁。在那里,月亮在笑,太阳在笑,风在咭咭呱呱,雨在踏步跳舞,它们中间有一个盛大的刺激,中国的黑发孩子们已经从宇宙创造的怀里吸去了新的。无边的欲望在他们心里腾沸,为了光荣,为了美,也为了生命!

可是,宇宙不能说声“拒绝”,人间却发出了“禁止”的恶声,这是可能有的吗?没有人能无故宣布一个人的死亡,难道一个民族有权制定一个民族的命运?我们在蛋壳里面的呼声,对于他人会是一种威胁,我们在广原上天真的赛跑会叫旁观者见了短气,这些都不是情感和理智想得到的。被强制而对我们锁闭了门,你的幽禁何其可怜,但我们为你的奔驰为此也会更见其猛烈了。红如玛瑙,热如火焰,光明如疾电的心在我们黄色肌肤的胸腔里也照样各人抱住一个,人若不信时请来看吧!请看我们的战场上、医院里、田原上、公事房中,乃至我们的幼稚园的游戏场上吧。这颗心总是欢悦的豪饮沸腾的创造之杯,而高唱: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九三八年“五卅①”十三周年纪念

[注]①五卅:中国在中国下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5月间,青岛、上海各地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斗争,遭到日本及北洋军阀的。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人。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公共租界宣传,声援工人,号召收回租界,随后集合群众万余人,在英租界巡捕房门前高呼“打倒”等口号,英巡捕当即开枪屠杀,死伤数十人,造成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这一引起全国的公愤,各地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和罢市,形成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一运动沉重打击了,大大提高了中国觉悟,揭开了大高潮的序幕。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说自己透过泪水看见了许多辉煌的事物,领起后文对梦的描述。

B.作者叙述自己看见孩子们跑着、歌着,因为作者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C.孩子们的歌声“使我一面听一面不自主的随着跑”,表现了歌声强大的感召力。

D.文章结尾引用的诗句抒发了作者为国献身、无所畏惧的豪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梦境的描绘想象大胆,以至近乎癫狂。比如那扇神秘的神门,那个抱着一颗红如玛瑙,热如火焰,光明如疾电的新的星球等等。

B.文本选取的意象多具有阳刚之美。比如天空、旷野、星球、火焰、生命等等。透过这样的意象,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浩然之气。

C.文本在语言风格上很有些杂文的味道,文辞刚烈、恣肆,淋漓尽致。最后一段这一风格尤为明显,表达对无理的强制和封锁的愤怒。

D.文章抒发的感情十分浓烈,作者结合梦境的形象描绘,直抒胸臆,将自己热爱民族、痛恨侵略压迫者的强烈感情尽情地抒发出来。

8.作者描述自己的梦时,多次运用象征手法,请分析这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

9.文章标题为“沸腾的梦”,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对梦的含义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段一: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士擢第。事母崔氏以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拾遺、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扈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维闻之悲恻,潜为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 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日:“《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含下,别涨竹洲花坞,与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宰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曰:“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曰:“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百四十》)

文段二: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竞,举人事之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

(节选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B.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C.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D.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擢第,科举考试及第。文中指王维参加科举殿试并及第。

B.服阕,古人守丧期间穿孝服,丧期满后脱下孝服。也称除服。

C.昆仲,指称呼他人为兄弟的敬词。年长日昆,次之日仲。

D.豪右,有钱有势的家族和大户。一般家住右边,故称豪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禄山攻陷京城,王维没追上朝廷出逃的队伍被俘虏,叛军逼迫他接受伪官,王维服药诈称哑疾躲避。

B.王维以诗名著称,书画更是极其神妙,非–般画手所能及;在音律上的造诣,也令人佩服他的精思。

C.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吃蔬菜不吃荤,到晚年不穿有花纹的衣服;退朝焚香独坐、专心诵经,妻死三十年后不再娶。

D.唐代宗仰慕王维诗文,让王缙进献。于是王缙在内外亲朋好友间相互搜集,汇编了王维诗文四百多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4分)

(2)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4分)

14.文段二主要总结了王维诗歌的什么特色?赵殿成认为王维诗歌这种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裴迪

不远灞陵边,安居向十年。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鸟啭深林里,心闲落照前。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王维在辋川时期所写诗歌比较接近。

B.首联中的“灞陵”即霸陵桥,是唐时人们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诗人以此指代长安。

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了寺中县兴上人山院的空寂幽静。

D.诗人最后感叹世间浮名无需在意,而像昙兴上人无所挂碍、安心于禅才是真谛。

16.叶嘉莹先生在《唐诗应该这样读》一书中谈到王维与裴迪等山水诗人的诗:它只是一种平静的叙述。你同意吗?为什么?(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 , ”,以这两例论证这就是活得短的、不长寿的。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借助秋月来写演奏结束后的效果。

(3)杜牧《赤壁》中“ , ”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最终可能出现的结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阴历七月十五为传统的中元节。中元节与除夕、清明、重阳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我们在这一天祭奠先祖,缅怀先人。

古代中元节是“孝老节”,源自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孟兰盆节”。

不管是中元节祭祖,还是孟兰盆节的救母脱离苦海的 ,都是劝人向善,劝子行孝。七月半祭祖*俗 ,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农历七月也称之为报恩月。

在传说中,这一天地府之门会打开,已故的先祖可以回家接受后人的祭奠。由于地府会在这天晚上开放,_____传统*俗中,人们应该早早回家,一方面回家祭奠祖先;另一方面肃清街道,为魂灵让路,避免冲撞。传统民俗中,还会晚上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盞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 。放河灯给亡灵照亮道路,也为了普渡水中的亡灵。

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初衷 古已有之 所以 漂泛

B.初心 古記有之 所以 漂泊

C.初衷 由来已久 于是 漂泛

D.初心 由来已久 于是 漂泊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B.同样,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C.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D.祭祖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于当下,常常感恩先祖的德荫,同样,良好的家风是最好的祭奠,谨记教训,缅怀祖德,这才是新时代中元节的意义。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伴随着“西北暖湿化”等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关于气候变化“利大于弊”,西北地区“大漠变良田”,气候变化让“西北地区再回大唐盛世”话题也一度火热。气候变化真的能为西北地区带来更多益处么?

实际上,以“暖湿化”为基础理解西北地区现在和未来生态的变化远远不够。在看似“繁荣兴盛”的表象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除“暖湿化”以外,冰川融化也是导致西北一些地区水资源增多、湖泊“复活”、绿洲面积扩大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冰川融水量会① 。覆盖率低、以小冰川为主的流域,冰川融水量的拐点已经出现。当冰川消融越过拐点,将不再具备水资源调节的功能,② ,西北千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加剧主要依赖冰川融水供水地区的干旱风险,甚至引发生态乃至社会经济危机。

由此可见,仅用“暖湿化”这一简化的概念无法全面地描述西北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气候风险和潜在危机。③ ,不能只一心期待“西北暖湿化,荒漠变良田”,理性、科学地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当前危机,积极为下一次极端做好准备,才更为紧迫。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些现象值得深人探讨

B.需要更理性地看待“西北暖湿化”的概念

C.西北暖湿化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

D.冰川融化的问题不可小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年来,“娘 炮形象”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所谓“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一些举止忸怩作态、喜欢撒娇卖萌的“小鲜肉”,经由影视制作机构和经纪公司商业包装与市场运作,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偶像。而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有些偶像穿戴和装饰看起来很华丽,但是可惜!他们是没有心的。”

在全国各族为“两个一百年”而努力奋斗的今天,青少年到底应该追寻什么样的偶像来自我塑造?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湘潭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后一面”是指苏轼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人生空漠之感。)

2.A(B项,材料一只表述苏轼的文艺成就比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在中国文艺史上的影响并没有具体比较;C项,根据材料二“无奈也罢,旷达也罢,对苏轼来说,这些都不妨碍在人生道路上总须有所努力的积极态度”,只是对“苏轼而言”;D项,根据材料二“我们看苏轼的一生,一方面喜好老庄与佛禅,能够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但作为一个官员,他却始终是正直和富于责任感的”,二者是可以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

3.D(表现的是苏轼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4.材料一按“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的论证思路展开,(1分)首先提出观点,指出苏轼之所以在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是因为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1分)接着论述苏轼诗文中表现出来的人生空漠之感(退隐心理)比前人更深刻更沉重,(1分)最后指出这一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后世的影响。(1分)

5.材料一提到“飞鸿雪爪”,是为了论证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因为他的诗文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即人生空漠之感。(3分)材料二提到“飞鸿雪爪”是为了论证苏轼有着佛禅的无常观,为后文阐述这一无常观不影响苏轼积极的人生态度作铺垫。(3分)

6.B(孩子们跑着、歌着象征着青年学生的激情,为叙述自己深受感染做铺垫。)

7.D(作者热爱民族、痛恨侵略压迫的强烈感情是隐晦的抒发,而非直抒胸臆。)

8.①文章是作者为纪念“五卅”十三周年而作,运用象征手法既可以含蓄地歌颂下的力量,又可以在鼓舞的同时,有效地避免反动派的打压。(2分)②象征手法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如描绘婴儿的哭声,“声音异常温柔而坚决”“永远不会软化低弱下去,变成可怜的哀声”,这象征了下的力量。(2分)

9.①沸腾的梦表面上是指作者透过泪水看到的辉煌事物,有婴儿温柔而坚决的哭声,有孩子们奔走赛跑跳跃唱歌的美丽田野,有可以透过看到神奇华美景象的神门,这些都让作者内心沸腾。②沸腾的梦实质上是指下的力量为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利而展开的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他们义无反顾,坚决而执着,胸中的激情沸腾不息。③沸腾的梦尽管令人神往,但要实现这一梦想,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如天上的一颗星,拥有一颗火热的心脏,义无反顾地投族解放的战斗。(每点2分,共6分)

10.B(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

11.D(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原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他们因占有大量的田产,在乡里横行霸道,虽屡遭压制而不禁。东汉建立时,豪右势力纷纷拥众起兵,帮助刘秀建立并稳固了政权。所以,东汉建立后豪右势力进–步扩张,发展成为东汉时的豪强地主,并成为此后门阀士族的雏形。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

12.C(有花纹的衣服,与文中的“文彩”并不一致,依据原文,“文彩”应该是“华丽的衣服”。妻去世后三十年不再娶,原文理解有误;应该是妻去世后就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

13.(1)王维和弟弟王缙都有俊才,在博学多艺上也齐名。兄弟友好,为士人们推崇。(4分)

(2)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以玄谈为乐。斋中没有别的,只有茶铛、药白、经案、绳床而已。(4分)

14.文段二总结了王维诗歌特色:清妙空灵,真实自然,超脱凡俗。(1分)他认为一方面跟个人才华有关,另一方面与王维在人世浮沉中能超脱有关。(2分)

15.C(颔联和颈联都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错误。颔联全写动态。颔联:穿、听二字动态感十足。)

16.示例:同意。平静的叙述,是指诗歌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画面安静淡雅,情感深蕴于画面中。“竹径”“山泉”“鸟啭”“深林”以简淡的笔墨描绘出寺庙山院的清寂,着色清淡素雅,在平静淡然的勾勒中,传达出对县兴上人的崇敬和仰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县兴上人远离尘世的清静生活的向往。(如果有其他答案,可以酌情给分,言之成理即可。)(6分)

17.(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8.A19.C

20.示例一:不多余。从内容上来说,因为原文是为了交代中元祭祖之日为什么要祭奠亡者的具体原因;从结构来说,承上启下,承上面的“祭奠亡者”而来,下启放河灯的风俗。是行文结构严谨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示例二:多余。从内容上来说,因为原文已经略微交代中元祭祖之日是为了祭奠亡者;从结构来说,这几句话是重复上文内容。所选段落整体上,语言简洁,这几句话略显啰嗦。(5分)

21.B(A泛泛而谈;C不够具有思辨性;D太远离话题核心。)

22.①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②一旦降水量减少③沙漠遭遇洪水之后(每空2分,共6分)

23.略。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文段一:王维,字摩诘,是太原祁县人。父名处廉,官位终于汾州司马,家迁到蒲,於是成为河东人。王维在开元九年考中进士。奉养其母崔氏以孝见称。和弟弟王缙都有俊才,在博学多艺上也齐名。兄弟友好,为士人们推崇。右拾遣、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因哀痛毁伤得骨瘦如柴,几乎不能胜任服丧。丧满除服,拜授吏部郎中。天宝末年,任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京城,玄宗驾幸蜀地,王维奔跑跟从队伍,没追上,被安禄山俘虏。王维吃药使自已下痢,诈称哑了。安禄山平素怜爱他,派人把他接到洛阳,拘禁在普施寺,强迫他接受伪官。安禄山在凝碧宫宴会他的徒众,乐工都是梨园弟子、教坊工人。王维听了很悲伤,暗中作诗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 池头奏管弦。”贼平后,陷没在叛贼中的官分三等定罪。王维因为《凝碧诗》传闻到皇帝驻跸之地,肃宗称赏他,恰好王缙请求削免自己的刑部侍郎官职来赎兄罪,於是特别赦免他,责授他任太子中允。乾元年间,迁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又拜任给事中,转任尚书右丞。

王维以诗名著称於开元、天宝年间,兄弟在两都做官,凡是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恭迎他,宁王、薛王待他如同师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画更是极其神妙,笔迹措思,和造化相参,而创立画意经营圆绘,就有所不足,至于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于天机,不是一般绘画的所能企及了。有人得到《奏乐图》,不知道奏的是什么,王维看后说:“这是《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召集乐工来演奏,一点也不差,都佩服他的精思。王维兄弟都信佛,平时经常吃蔬菜,不吃荤血,到晚年长斋,不穿华美的衣服。得到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以辋水周绕房舍,修建竹洲花坞,和裴迪泛舟往来,弹琴赋诗,歌咏整天。曾汇集他在田园所作的诗,称为《辋川集》。在京师时每天给十几位僧人施斋饭,以玄谈为乐。斋中没有别的,只有茶铛、药白、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专心禅诵。妻去世后不再娶,三十年独居一室,完全屏除尘世之累。乾元二年七月去世。临终之际,因为王缙在凤翔。忽然索笔作辞别王缙的书信,又给平生亲友作告别书几幅,大都是勉励朋友信佛修心的意思,扔下笔便去世了。

代宗时王缙任宰相,代宗好文,常对王缙说:“卿兄在天宝年间诗名冠於当世,朕曾在诸王座上听到过奏他的乐章。现在有多少文集,卿可以献进来。”王缙说:“臣兄在开元年间有诗百千余篇,天宝乱事后,十不存一。最近在中外亲故间相互搜集汇编,总共得到四百多篇。”次日把它献上,皇上优诏褒赏。王缙另有传。

用户评论

容纳我ii

我觉得这篇文章应该多分析一下具体的环境影响,比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等等。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我也很想知道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麝香味

希望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文章提到了气候变化的利弊,那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接受这些变化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忆未来

有些说法觉得全球变暖会带来新的农业可能性,这个真的可靠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败类

我觉得应该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等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太大了,希望这篇文章能详细分析各个方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我很好奇一下有哪些国家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殇年华

文章可以多谈谈科技创新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吗?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我想了解一下气候变化对物种生存的影响有哪些研究结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〆mè村姑

这篇文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坏小子不坏

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描述气候变化的情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有些地区会因为气候变化而变得更加宜居,对这些地区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風景綫つ

文章中提到了利弊,希望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各自的可能性和风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致命伤

CLIMATE变化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挑战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减缓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_倥絔

这篇文章应该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荒野情趣

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农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滴在键盘上的泪

我对于文章中提到的利弊都感到很curious.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i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们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