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浙江省高考作文 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2024最新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的浙江高考正式开考啦!
刚刚,浙江高考作文题出炉!
↓↓↓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
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
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
故事是有力量的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
杭州的小编也忍不住来答题
讲一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有力量的故事
↓↓↓
好的故事
可以触动人的心灵
人们都喜欢讲故事、听故事
好的故事具有感染力
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通过故事
我们可以将发生在身边的正能量传达给他人
触动人的心灵,温暖这个社会
清运员捡到一万元现金
还钱时提了个要求……
2023年2月4日上午10点,浙江杭州
清运员年四开
在分类一处回收桶时
发现一大叠百元现金
他数了数,整整一万元
这叠现金
是放在一件呢大衣口袋里的
估计是哪位业主没检查
不小心丢出来了
年师傅一边继续分类
一边也注意着过路的业主
可等了将近两个小时
也没人来认领
他找到物业经理
大家一道报了警
石桥派出所到达现场
调阅起周围几个监控画面
根据年师傅的回忆
在小区内逐户上门寻人
一直到中午
终于找到71岁的失主周阿姨
“一万块钱?”
周阿姨的反应着实让人意外
她自己也不知道
竟然扔了一万块钱
原来,年前
周阿姨的丈夫意外过世
最近她在清理丈夫遗物
把一些旧衣服打包拿出去回收
意外找到的这一万元钱
可能就是丈夫生前从取的
“他后来一直不能说话
我哪里晓得
他口袋里还有钱放在那里……”
周阿姨当场就要找出500元
交给年师傅作为感谢
不料,年师傅一口回绝
“感谢费我不要的
我能给你捡到钱
还能在乎这五百块钱啊?
要不,你们给我发个奖状?”
年师傅主动开口要奖状
有自己的理由
“家里四个孩子
我主要想教育教育我们孩子
拾金不昧,要以身作则”
年师傅今年52岁,安徽人
在杭州30多年了
他有四个孙子
年师傅想着
要把奖状存在家里
好让孩子们以他为榜样
向他学*
孩子发现了家里的“奖状”
还问了爷爷
这让年师傅挺自豪的
他对孙子说
“你们以后奖状要比爷爷多哦
知不知道?”
酒店前台出现罕见一幕
服务员也愣了……
“骑车给你送餐的人除了外卖小哥
还有可能是!”
这暖心的一幕
出现在杭州早高峰街头
视频加载中…
2023年2月15日上午8点左右
杭州西湖大队
北山中队副队长周挺正在执勤
突然听到车辆倒地的声音
回头一看
身后几十米开外
一辆外卖电动车倒在地上
外卖小哥也摔倒了
只见他倒在地上
疼得直叫唤
箱子里的外卖也散落一地
早高峰车来车往很不安全
周挺一边指挥来往车辆避让
一边和小哥确认:
“能不能站起来?
我先扶你去旁边好吗?”
小哥点点头
周挺小心将他托起
之后慢慢搀到
旁边的石墩上坐下
周挺注意到
小哥膝盖处裤子已经磨破
之前紧抓的右手也不断渗血
伤口划得挺深
“你这样肯定要去医院的
检查看看
万一骨头伤到就麻烦了”
周挺与中队数字勤务室沟通后
呼叫了救护车
此时
小哥还惦记着自己的订单
左手拿起手机打给了客户
向对方解释说自己摔倒了
片刻后,小哥又抬头望向周挺
小声说了句
“能不能帮我送个单子
就在这附近”
“可以,你告诉我地方
我们帮你送”
周挺一口应了下来
随后,中队同时朱静杰拿过餐盒
骑上电动车,向目的地驶去
不久后
准时将外卖送到酒店前台
看到拎着外卖来的是
前台服务员有点愣了
……
从对讲机里得知送餐完毕后
周挺特意转头告诉小哥
“送到了,不用担心了”
不久
120救护车赶到现场
周挺将小哥扶上车
不忘嘱咐他
“身体要紧,先把自己顾好!”
网友说
骑着“小电驴”送餐的样子很可爱
治愈到小哥伤口都不疼了
负责任的外卖小哥
有温度的
你们的暖,我们都懂!
好的故事
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好的故事有能力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可以激发人们的梦想和追求
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目标
通过故事中的角色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
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这些品质也能够激发人们
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老陆决定:
这孩子要好好管管!
6年前
杭州辅警老陆的两席严厉劝告
让一个“聪明但不爱学*”的小女孩
改变了人生轨迹
……
2016年夏日的一个傍晚
刚准备下班的
杭州上城区望江派出所
“在水一方”警务室的辅警陆民华
接到了一位便利店老板打来的电话
老板说
有个小女孩在自家店里
偷吃小蛋糕
让他过去“管”一下
陆民华随后来到了便利店
看到了低着头,一声不吭的小陈
陆民华把小陈带回了自己的办公室
耐心地开导
慢慢地,小陈卸下了防备
和他讲出了前因后果
原来,小陈因为偷拿妈妈的手机玩游戏
被妈妈打了几下
想不开,从家里跑出来了
她身无分文又饥肠辘辘
不得已去便利店吃了几块小蛋糕
了解事情原委后
陆民华打电话给小陈的家长
严厉地劝告
“不能以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
没多久
小陈妈妈把女儿领回了家
陆民华偷偷和小陈妈妈说
让她第二天再来一趟
第二天,小陈妈妈来到警务室
陆民华才把事情弄清楚
原来,当时的小陈
“聪明,但不爱学*”
喜欢玩手机游戏,又比较叛逆
经常和妈妈闹矛盾
妈妈也是个急性子
小陈才会负气“离家出走”
陆民华
决定要好好管管这个孩子
三四天后
他又一次和小陈聊天
他严厉地对小陈说
“我是你妈妈,我也打你”
“你说说你是怎么学的?
到了杭州之后准备怎么学?回答我”
小陈一愣,却又听进去了
陆民华开始苦口婆心讲道理
劝小陈好好学*
被陆民华的真诚打动
小陈说
“叔叔,以后我有事能来找你吗?”
小陈给陆民华送上锦旗
这一找就是六年
陆民华也“管”了六年
他始终陪伴着小陈成长
读完初中后
小陈随父母到内蒙古上学
他们依然会通过电话保持联络
六年来
小陈变化很大,懂事了
成绩也越来越好
去年高考,她考了630多分
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她第一时间拿起手机
打给了陆民华
“她是在学校楼梯间给我打的电话,
我当时听到眼泪都下来了”
陆民华说
不久后,小陈一家
从内蒙古专程赶往杭州
为陆民华送来了一面锦旗
还有一封,小陈写给陆民华的
长长的信
信里说:
“我至今仍难忘
‘在水一方’警务室的那一盏微灯
那一箱沾有新年喜气的橙子
和那一颗不求回报
盼少年成才的拳拳之心
……”
小陈给陆民华写的信
“兄弟,我也不会水”
他从钱塘江里拉上来一个人
2023年6月3日深夜十一点一刻左右
杭州滨江区长河派出所接到报警:
钱塘江滨江码头
有人在游船的位置要跳江
还扔了手机
接到报警后
长河派出所徐小明带领辅警华海东和来益飞
立即驱车前往,到达江边后
三人下车一路飞奔到江堤上
跑到最前面的是辅警华海东
而此时,江堤上一名身着绿衣的中年男子
已一脚迈进江水里
华海东等人一边奔向男子一边呼喊
然而男子全然不理
自顾自地径直往江中心走去
华海东跑在最前面,距离男子最近
他来不及多想,也直接冲进了江里
男子加快了脚步
华海东紧追不舍
等华海东抓住了男子
两人这才发现,江水已漫到了脖子
男子非常抗拒,试图想摆脱华海东
继续往江中心大步走去
华海东紧紧拉住男子不放
但由于男子力气很大
带着华海东一起往江中心移动
江水逐渐湍急,华海东感觉重心不稳
一度要栽进水里
关键时刻,他触探到脚下有块大石头
用脚死死抵住石头,这才稳住了身体
男子还在用力挣扎
华海东着急地喊道:
“兄弟,不要再往前了,我也不会水!”
男子愣住了,不再挣扎
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华海东补充道:
“我真的不会水,已经很深
有什么事上岸再说!”
男子迟疑了一下,不再抗拒
华海东将男子拉到岸边
此时,来益飞已在岸边接应
最终在两人合力协作下将男子拉上了岸堤
一阵救援下来,华海东已精疲力尽
身上也已全部湿透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眼镜在救人时掉落水中
裤子口袋里的手机也被水浸透得无法开机
当众人夸赞华海东机智,及时劝住了男子
华海东则不好意思地表示:
自己去过最深的地方是游泳池
当时情况紧急
他只不过是把真实情况说了出来而已
当问到眼镜和手机时
华海东眼神里流露出一丝遗憾
他告诉大家眼镜是妻子送自己的生日礼物
现在永远沉在江底了
至于手机他第二天一早会去修修看
修不好就换个新的
这次一定要买个防水的
之后,男子被带到派出所做进一步安抚
据了解
男子因感情问题产生了轻生的想法
现已解开心结
表示不会再做傻事了
一句“兄弟我也不会水”
触动了轻生男子的心灵
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好的故事
可以展现一个城市的形象
好的故事还可以展现一个城市的形象
通过故事
我们也能深深感受到
身在这个城市的温暖
连送三单外卖给同一女子
小哥立即报警……
“喂,派出所吗?
刚刚一个女孩点了三次外卖
买的都是酒
我越想越不对劲啊
你们快去看看!”
2023年3月6日2时30分左右
杭州萧山区分局瓜沥派出所
接到一位外卖小哥的报警电话
值班李博升火速带队处警
在抵达现场后
外卖小哥等在公寓楼下
焦急地准备带路
“我看那顾客情绪不好
就给她发消息想安慰一下
谁知道她刚刚回我说,不想活了”
事态紧急
李博升迅速冲上公寓楼梯
敲开公寓门后
发现房间内一个姑娘
情绪十分激动,抽泣不停
李博升马上用温柔的话语
耐心与其沟通
尝试打开其心结
一段时间的沟通后
姑娘逐渐恢复平静
原来,她因情感问题情绪低落
一时想不开要轻生
所幸外卖小哥敏锐发觉、及时报警
“有你们关心
我觉得很温暖”
情绪稳定后,姑娘不停地
向和外卖小哥表示感谢
外卖小哥叫郑慧
当天晚上他接单后赶到超市时
听到老板娘嘀咕
“那人酒量真好,又买了一次酒”
郑慧说,当时他了解到
同一个地址已经送了两次白酒
到他这儿,已经是第三次送了
“开门时,那姑娘一身酒气
脸上还流着泪
我也不方便多问,关门便走了”
可郑慧越想越不对劲
马上就给这位姑娘发去短信
对方的回复
让他顿时紧张了起来
“我本想买两瓶饮料
让她解酒,好好睡一觉”
但是姑娘的回复
让郑慧立即选择报警
幸好及时赶到
拦下了一时想不开的姑娘
外卖小哥的暖心举动
也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暖
独居老人6天没拿牛奶
送奶工吓得报案……
2022年7月的一天,浙江杭州
49岁的送奶工汪青发现
小区内一位独居老人6天没拿牛奶
她吓得“有生以来第一次报警”
结局让人直呼暖心……
视频加载中…
杭州拱墅区的所巷小区
有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吴大伯
吴大伯体谅汪青太辛苦
让她3天给自己送一次牛奶就好
6月30日
汪青照例送牛奶到吴大伯楼下
却发现信箱里27日送的3盒牛奶
依然没有被取走
汪青打电话也没人接
因为还有别的要送,她没想太多
放下新的3盒牛奶走了
7月1日、2日连续两天
汪青都特意去吴大伯楼下查看
6盒牛奶仍然没有移动的痕迹
她上楼敲门,无人应答
又打了好几个电话
还是没人接
汪青吓坏了,当场报了警
“他只有一个女儿在上海
我也没联系方式”
“熬不住了,第一次报警
会不会人出了什么事情啊?”
接警后,朱君清赶到现场
并与社区网格员沟通
紧接着,他们联系上老人的女儿
事情很快“破案”了
吴大伯女儿很意外
想不到还有这样一出
直说不好意思
原来,老人有手术要做
前些天住院去了
汪青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朱君清向汪青道谢
“谢谢大姐,对我们居民这么关心”
汪青颇有些不好意思
“是我应该做的
不吭声的话心里不踏实”
汪青解释说,自己在外打工
远离家中长辈
特别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会常常设身处地为老年客户着想
得知吴大伯从医院回家后
汪青还特地登门看望了他
汪青一家到杭州二十多年了
自己当送奶工,丈夫是邮递员
送奶工的活儿十分辛苦
汪青做起来像个“拼命三娘”
送奶间隙,她还当起了钟点工
照顾一位60岁的独居大姐
“她心脏刚装了起搏器
我送完牛奶就过去陪陪她”
“现在的人都能将心比心,很好相处的”
网友纷纷点赞汪青
“你让这份工作有了新的意义”
“有人挂念的感觉,真好”
将心比心
邻里之间互帮互助
汪大姐的暖心之举
让这个城市充满温度
好的故事具有强大的力量
传递人间的温暖,改变命运
展现一个城市的形象
我们都应该珍视好的故事
并利用它们来传递社会正能量
让我们共同欣赏和传承
为有力量的故事
送上“满分作文”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别急着骂,至少先看懂
这两天,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高考作文引发热议,或自叹不如或痛斥八股,吊诡的是他们的理由都是看不懂。
前者感叹各种名词引用信手拈来,又一定程度上构建起自己的逻辑;后者则贬之为不说人话的掉书袋,逻辑不通自相矛盾,甚至用“皇帝的新衣”,“欧阳修的棺材板压不住了”等等表达自己的痛心疾首。
202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除去极个别的人身攻击,大多人的质疑都落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及背后的语文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理解,就这篇文章而言,不过是带着镣铐跳舞的不得已之作,一个小时的时间、八百字左右篇幅,要求面面俱到未免强人所难。
不过如果真的尝试了去读懂原文,也能够明白一些批评的焦点所在,不喜闻乐见的不仅仅是草率罗列的哲学家、晦涩的辞藻、欧化的语言、矛盾的逻辑,而是这些元素所不能支撑起的,以“学术化”和“逻辑思辨”名义所掩护的内容,而这些和阅读大陈建新教授的点评是有所矛盾的。
1 《生活在树上》要说什么?
《生活在树上》要说的是什么呢?最后一句话足矣,“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甚至不妨直接概括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老调。
而如果非要说这句话背后有何深意,那就是冯友兰先生说的中国哲学的入世和出世的矛盾,“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同时也可以说是余敦康先生在《魏晋玄学史》里反复论述的“自然”和“名教”的问题,是要无垠的天空(自然),还是要始终热爱大地(名教)?
而这个矛盾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结下了,平衡“天空”和“大地”的可能对孔子来说,在于“以礼节之”、“和而不同”,因为“性相近、*相远”,都有因材施教的可能。
而认可“物各有性”的庄子,显然对此持有保留意见,除了和孔子的观点打架,他还自己左右互搏,在“自然”和“名教”之间游移。
有了对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认识和那种深层次的忧患的体认,就至少能够大概看懂这篇文章要说什么,
①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第一段就算完全不懂海德格尔,不懂实践传统,不懂嚆矢,也能明显感觉到,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介于“上天”和“在地上”的“在树上”的生活态度;
《树上的男爵》中生活在树上的柯西莫
②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而第二段开始讨论为什么不“上天”,因为还是输不起,未曾领会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③“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第三段进一步申说,那些嘴里说要上天,屁股却赖在地上,不肯起飞的傲慢的偏见;
④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第四段在总结二三段基础上落实到主题,离不开地上又上不了天,不如约束自我以生活在树上;
⑤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第五段试图对主题做出强调和延伸,在地上不自由、不甘心,说上天又不肯走、走不开,“在树上”既是为了“恰饭”也是为了人类文明传承;
⑥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第六段顺理成章地从认识世界说到改变世界,结论一言以蔽之,“Just do it”。
⑦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第七段对于“上不上天”达成和解: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明白了这些,才能真正懂得某些批评背后的深意,看似高深的表述并没有带来内容层面的升华,欧化的语言没能点缀出深刻的哲学思辨和思想洞见,广泛的引用也脱离某些典故原初的意义。
无怪许多人认为高度宣扬此文必将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不是鼓励博学强记并化为己用,而是在应试的框架内,一知半解地将技巧手段用到极致。
就本文的作者而言,尚不是机械的材料堆砌,但对于一些语文基础并不扎实的同学而言,必将起到极其不好的示范作用,在日后的学*生活中后患无穷。
2 “生活在树上”背后永恒的矛盾
在谴责这篇高考作文形式上的炫技盖过内容本身同时,一方面我们需要对于考生有着基本的共情的理解,另一方面,其实大多人都没有仔细思考过它所提出的主题,关于生活在树上,关于始终热爱大地,关于入世和出世,它的正题、反题和合命题。
即便对于许多成年人而言,虽然久经生活考验和人世沉浮,尚且不能给出一个圆满自洽的答案,又如何苛求一个高中生满足所有人注视的目光。
然而,其实早在魏晋时期,就有一批人对此争论不休,在那个动乱和悲苦的年代,玄学家站在由历史积淀而成的文化价值理想的高度来审视现实,把时代所面临的困境,把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考转化为一个自然与名教、儒与道能否结合的玄学问题。
竹林七贤
无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表现了那个特定时代的时代精神。
先是正始年间,何晏、王弼根据名教本于自然的命题,对儒道之所同作了肯定的论证,这是正题。
魏晋禅代之际,嵇康、阮籍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崇道而反儒;西晋初年,裴頠为了纠正虚无放诞之风以维护名教,崇儒而反道,于是儒道形成了对立,这是反题。
到了元康年间,郭象论证了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把儒道说成是一种圆融无滞、体用相即的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回到玄学的起点,成为合题。
郭象提出“未有不独化于玄冥之境”
从思辨的角度来看,合题当然要高于反题,也高于正题,在郭象的玄学中,关于儒道会通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真正的解决。
但是,理有固然,势无必至,理论的逻辑并不等于现实的逻辑。就在郭象刚刚建成了他的体系之时,紧接着的八王之乱、石勒之乱立刻把他的体系撕得粉碎,从而使名教与自然重新陷入对立。
八王之乱
儒道会通之所以成为一个难题,是因为这个问题所讨论的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而又永远不能解决的天人关系问题。自然即天道,是外在于人的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必然之理,名教即人道,是内在于人的受人的意志所支配的应然之理。
自其异者而观之,天与人分而为二,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天地不仁”,对人的价值漠不关心,始终是遵循着自己的必然之理独立地运行,而人则是创造了一套价值观念逆天而行,按照自然秩序所无的应然之理来谋划自己的未来。
但是,自其同者而观之,天与人又合二而一,这是因为,人作为宇宙间之一物,首先是一个自然的存在,然后才是一个社会的存在,所以人既有自然本性,又有社会本性,既受必然之理的支配,又受应然之理的支配,这二者密不可分,结为一体,内在地统一于人性的本质之中。
由此看来,如何处理天人之间的同异分合的关系就成了一个无法找到确解的难题,因为言其异者有同在,言其同者有异在,言其分者有合在,言其合者有分在,无论作出一种什么回答,都有另一种相反的回答与之形成对立。
3 在海德格尔和尼采面前,鲁迅都不香了
说到这里,大可不必急着让作者从树上下来,作文里所涉及的这个命题可浅可深,毕竟它是困扰历代哲学家的终极命题啊。
人们的诟病也不无道理,借文字障逃避开了其中的哲学张力,为了处处显得辩证而拼贴观点,让人不明所以的同时却博得高分。
但是这难道不是被逼无奈的急就章吗?再想想曾经,在作文中采用或是现编一句鲁迅先生说的话,几乎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不失为拿取高分的秘诀。
鲁迅先生都这么说,你若不以为然,还能辩得过他么?
然而作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任何反套路也终将成为套路的一种,不管鲁迅先生是否说过,现在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时代,连“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不也被滥用了么?
其实扪心而问,那些皇皇巨著有多少人能够通读,要证明概念的误用,有时反而需要千言万语地论证,而自诩别出心裁,只需要大胆便可。
虽然是洋招牌,但是犯的仍是读半边字的老毛病,在这里倒不妨借用鲁迅先生说的话,来警惕一些望文生义,
“看见作品上多讲自己,便称之为表现主义;多讲别人,是写实主义;见女郎小腿肚作诗,是浪漫主义;见女郎小腿肚不准作诗,是古典主义;天上掉下一颗头,头上站着一头牛,爱呀,海的青霹雳呀……是未来主义……等等。”
不该去对一个高中生口出恶声,吃瓜的许多人不过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无论是视之为神作还是贬之为,都是在空空洞洞地争。
与其如此倒不如以此为契机,反思一下应试教育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好好思考一下这一命题背后的价值悖论,好好地接触和了解一些真正的哲学洞见。
今日活动
你如何评价《生活在树上》这篇高考作文,又如何看待它获取高分这一?在留言区随便谈谈吧,小北将挑选2位幸运读者,随机赠出一本关于中国哲学的好书,指引他“生活在树上”!
中国哲学
-End-
编辑: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
《魏晋玄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用户评论
想知道今年浙江考生要写什么作文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4年的作文题,感觉离我们还远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赶紧收藏一下,方便到时候回顾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标题看得我有点紧张是怎么回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浙江省的高考作文一向都是很有特点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能有一些关于生活感悟的题目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的新题可能会有什么新的方向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作文能考察学生的真才实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看到同学们明年写下的精彩文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肯定会很有指导意义,要认真看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来浙江高考又是个难啃的骨头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一下这些年的作文题目分析也许有用。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一点了解题目,才能有更好的准备时间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想写上好成绩的高考生们要做好准备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浙江的教育水平一直很高,高考作文当然也一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份最新版能帮助到更多的学生。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那些优秀的学生作文也是很好的方法哦!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地区的作文题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今年的作文题目有没有什么新鲜的特点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的作文想法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