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电磁学第二版答案—电磁学第三版答案详解,以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动提出的问题,严格按照互动:你的答案格式在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获得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提供的优质科普书籍《老爸评测》一本。
第一个电池,也就是伏打电堆,是通往电动力学唯一而隐秘的入口。直到亚历山德罗·伏打(Alessandro Volta)发现伏打电堆的20年后,人们才意识到它最关键的作用不是作为恒定的电压源而是作为电流源。这是之前人们没有预料到的,因此之前没有人刻意去制造这样一种装置,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实验中的好运气和巧合。
1800年3月20日,伏打写信给皇家学会约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信绍了伏打电堆的制造方法,他将几种金属和盐溶液通过合理的方式组合起来制造稳恒电压源。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成果会推开科学技术新世界的大门。
伏打电堆
1800年,电流的概念还不为人所知。伏打电堆被发明后,人们谈论的是连接在伏打电堆上的导线中的“电气冲突(electrical conflict)”,直到1820年安培才意识到电流就是电荷的流动。大家之所以没有试图去建造电流源,是因为当时还没有人能预见到移动电荷可以产生磁性。电动力学的发现是建立在大量巧合之上的。
颤栗的青蛙腿
故事始于1756年,这一年卡尔达尼(Leopoldo Marc-Antonio Caldani)发现青蛙腿在接触静电发生器时会剧烈痉挛。1786年9月,伽伏尼(Luigi Aloisio Galvani)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发现:即使没有静电发生器,青蛙腿也可能发生痉挛。
我们现在可以理解发生在伽伏尼面前的事:他偶然间让青蛙腿接触到两种不同的金属。因为青蛙腿含有导电液体,伽伏尼制造了第一块电池,又因为青蛙腿里有神经,所以它既可以产生又可以探测这样一种新现象。在这里,巧合起到了一定作用。伽伏尼相信他发现了神秘的“活力( life-force)”。而伏打则意识到,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不是“活力”,而是不同金属之间的接触。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即便是伟大的伏打也弄错了。伏打的实验和反应是“错误理论也可以引导正确实验”的典型例子。我们将更仔细地研究这段历史。
第一块电池的诞生
伏打用于测量低电压的静电计
1792年之后,伏打研究了不同金属之间的接触电压。1795年,他用可变电容制造了一台灵敏的静电计。事实上,他制造了非常复杂的测量工具,使得他对电压的测量精度达到1伏特。1799年,他首次测量了不同金属之间的接触电压,接触电压只有当金属的接触断开时才能被测量。伏打断定在不同金属组成的闭合回路中总接触电压为0。这时他意识到只用金属是造不出稳恒电源的。
伏打测量金属之间的接触电压。上方的金属(银)通过和下方的金属(锌)接触,获得静电荷,并通过静电计被探测到
1799年,伏打开始研究液体和金属之间的接触电压,此时他同样是测量接触断开后的发生的现象。事实上,他的实验表明金属和液体之间的接触电压也是0。在这里,伏打的论证存在一个漏洞,在他的实验中,有少量的液体覆盖在金属表面,因此,他并没有将液体和金属分离开,他只是断开了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接触。
伏打测量金属和盐水之间的接触电压。接触被切断时,金属表面仍附有薄薄一层液体,此时静电计探测不到电荷
之后伏打就发现了制造稳恒电源的方法。他将锌片和银片叠在一起,并覆盖上了一层液体,接下来再叠上一层锌片和一层银片。伏打直到1827年去世都认为伏打电堆的工作原理时金属之间的接触,和他同时代的物理学家大多也都这样认为。直到1836年,拉里夫(de Larive)才找到解释伏打电堆工作原理的现代理论:当金属电极浸没在液体中,会在金属原子中产生一种趋势,使其以离子的形式扩散进入液体,从而在电极和液体之间产生可测量的电压。
左侧是伏打的理论,伏打认为金属之间的接触电压是电池能够工作的关键。右侧是拉里夫的现代理论
统一磁与电
伏打电堆的发明意味着人们打开了通往电动力学的大门。二十年后,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做出了突破性进展。1820年7月20日,奥斯特发表了一篇论文,称电流可以影响小磁针的转动——电和磁于是被统一在了一起。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才正确的提出磁场可以看作是经过洛伦兹变换后的电场,因此电和磁具有同一性。
回到奥斯特所处的时代:自从1600年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发表了《论磁》以后,人们一直在寻找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吉尔伯特说,和磁性相似,经过摩擦的琥珀、蜡、玻璃、硫磺和宝石也会表现出奇妙的远距效应,它们都会因摩擦而带电。因此,吉尔伯特发现的这一孤立现象导致了一门新学科的诞生。他打开了静电学的大门。
奥斯特试图寻找静电和磁之间的桥梁。他将磁针在伏打电堆的一个电极附近移动,然而完全没有发现任何效应。1820年,奥斯特在课堂上讲述导线中的“电气冲突”:通过伏打电堆加热一根导线。偶然摆在桌子上的磁针微微转动了一下。这次也一样,偶然因素在科学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之后,各种各样的实验就可以开展起来了。接下来安培(André-Marie Ampère)又向前走出了一大步。
1820年9月11日-18日,这一周是安培创造力迸发的一周,他做出了四项极其重要的发现。安培首次发现电流就是电荷的流动。他发现了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假设所有的磁性都源于电流,永磁体的磁性来自于此体内永恒流动的电流,这一论断直到100年后才被爱因斯坦和德·哈斯(Johannes Wander de Haas)所证明。
爱因斯坦和德·哈斯发表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的实验证明》。他们的实验结果和预期差了2倍,这时因为他们只考虑了环形电流而对自旋的存在一无所知。
安培的第四个发现是一个实验技巧,在今天看来已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以至于很多人不能认识到它的精妙:安培发明了线圈。从那以后,在科学技术领域制造强磁场成为可能。
电动力学中下一个决定性的一步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走出的。如果电流可以影响磁针的转动,那么磁场一定可以影响电流。1821年9月4日,法拉第制造了第一台电动机,尽管它转的非常慢。根据他的妻子的说法,当时他的眼中闪耀着快乐的光芒。
法拉第(1791-1867)
正如奥斯特和安培所说,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那么反过来磁场可以产生电流吗。法拉第花费了11年来制造这样一种装置,并且记录了详细的研究日记。1831年8月29日,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当变压器环形线圈中的电流导通和断开时,次级线圈中就会诱导出电流,这一切可以被小磁针探测到。当时对法拉第来说,这是一种几乎无法被观测的微弱效应,但如今已成为技术上不可或缺的原理。从自行车发电机到核电站,我们要做的总是让线圈在磁场中运动起来。
看来,鉴于巧合在实验中的重大历史意义,也许我们现在应该资助更多的基于巧合的实验。
作者:Piero Cotti
翻译:Nothing
审校:Dannis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0921452694002898
fu
福
li
利
shi
时
jian
间
今天我们将送出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提供的优质科普书籍《老爸评测》。
这是一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小百科,从脸上涂的、嘴里吃的,再到家里用,每一个健康小知识的背后,都有大量经过实验检测的数据作为支撑。用实验检测数据说话,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看似深奥的科学问题。本书将帮助我们破除有害健康且流传甚广的谣言,开启自己与家人的优质新生活。
【互动问题:生活中你有哪些很意外的发现?】
请大家严格按照互动:问题答案的格式在评论区留言参与互动,格式不符合要求者无效。
截止到本周四中午12:00,参与互动的留言中点赞数排名第二、四、六的朋友将获得我们送出的图书一本。
为了保证更多的朋友能够参与获奖,过往四期内获过奖的朋友不能再获得奖品,名次会依次顺延
*本活动仅限于微信平台
编辑:Dannis
1. 2. 3. 4. 5. 6. 7. 8.
10.
2020年全国高考理综Ⅱ卷物理部分(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4.管道高频焊机可以对由钢板卷成的圆管的接缝实施焊接。焊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圆管通过一个接有高频交流电源的线圈,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圆管中产生交变电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使接缝处的材料熔化将其焊接。焊接过程中所利用的电磁学规律的发现者为( )
A. 库仑 B. 霍尔 C. 洛伦兹 D. 法拉第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圆管为金属导体,导体内部自成闭合回路,且有电阻,当周围的线圈中产生出交变磁场时,就会在导体内部感应出涡电流,电流通过电阻要发热。涡流的原理是是电磁感应现象,其发现者为法拉第。故选D。
15.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 )
【答案】A
【解析】卫星在星体表面附近绕其做圆周运动,则
16.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其左边缘a点比右边缘b点高0.5h。若摩托车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1,它会落到坑内c点。c与a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E2/E1等于( )
17.CT扫描是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扫描机可用于对多种病情的探测。图(a)是某种CT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X射线产生部分的示意图如图(b)所示。图(b)中M、N之间有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场,虚线框内有匀强偏转磁场;经调节后电子束从静止开始沿带箭头的实线所示的方向前进,打到靶上,产生X射线(如图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将电子束打到靶上的点记为P点。则( )
【答案】D
【解析】A.由于电子带负电,要在MN间加速则MN间电场方向由N指向M,根据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可知M的电势低于N的电势,故A错误;
B.增大加速电压则根据
可知会增大在偏转磁场中的偏转半径,由于磁场宽度相同,故根据几何关系可知会减小偏转的角度,故P点会右移,故B错误;
C.电子在偏转电场中做圆周运动,向下偏转,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故C错误;
D.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会减小半径,从而增大偏转角度,使P点左移,故D正确。
【答案】C
【解析】氘核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
19.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大幅降低。我国已成功掌握并实际应用了特高压输电技术。假设从A处采用550 kV的超高压向B处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P,到达B处时电压下降了∆U。在保持A处输送的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改用1 100 kV特高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变为∆P′,到达B处时电压下降了∆U′。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 )
答案:AD
20.如图,竖直面内一绝缘细圆环的上、下半圆分别均匀分布着等量异种电荷。a、b为圆环水平直径上的两个点,c、d为竖直直径上的两个点,它们与圆心的距离均相等。则( )
【答案】ABC
21.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一滑冰运动员面对挡板静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质量为4.0 kg的静止物块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沿与挡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挡板,运动员获得退行速度;物块与挡板弹性碰撞,速度反向,追上运动员时,运动员又把物块推向挡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与挡板弹性碰撞。总共经过8次这样推物块后,运动员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 m/s,反弹的物块不能再追上运动员。不计冰面的摩擦力,该运动员的质量可能为
A. 48 kg B. 53 kg C. 58 kg D. 63 kg
【答案】BC
【解析】设运动员和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m0,规定运动员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运动员开始时静止,第一次将物块推出后,运动员和物块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0,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一)必考题:
22.一细绳跨过悬挂的定滑轮,两端分别系有小球A和B,如图所示。一实验小组用此装置测量小球B运动的加速度。
令两小球静止,细绳拉紧,然后释放小球,测得小球B释放时的高度h0=0.590 m,下降一段距离后的高度h=0.100 m;由h0下降至h所用的时间T=0.730 s。由此求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从实验室提供的数据得知,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100.0 g和150.0 g,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可得小球B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可以看出,a′与a有明显差异,除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外,写出一条可能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 (1). 1.84 (2). 1.96 (3). 滑轮的轴不光滑,绳和滑轮之间有摩擦(或滑轮有质量)
【解析】①有题意可知小球下降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2)若I1、I2分别为流过电流表A1和A2的电流,利用I1、I2、Rg1和R0写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_______,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_______。为保证小灯泡的安全,I1不能超过_______mA。
(3)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开关闭合后两电流表的示数为零。逐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并读取相应的I1和I2。所得实验数据在下表中给出。
根据实验数据可算得,当I1=173 mA时,灯丝电阻R=_______Ω(保留1位小数)。
(4)如果用另一个电阻替代定值电阻R0,其他不变,为了能够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_______Ω(保留1位小数)。
24.如图,在0≤x≤h,-∞
(1)若粒子经磁场偏转后穿过y轴正半轴离开磁场,分析说明磁场的方向,并求在这种情况下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Bm;
(2)如果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m/2,粒子将通过虚线所示边界上的一点离开磁场。求粒子在该点的运动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及该点到x轴的距离。
25.如图,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顶端塞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已知M =4m,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 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
(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
(3)管第二次落地弹起的上升过程中,球仍没有从管中滑出,求圆管长度应满足的条件。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1)下列关于能量转换过程的叙述,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有_______,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有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汽车通过燃烧汽油获得动力并向空气中散热
B. 冷水倒入保温杯后,冷水和杯子的温度都变得更低
C. 某新型热机工作时将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D. 冰箱的制冷机工作时从箱内低温环境中提取热量散发到温度较高的室内
【答案】 (1). B (2). C
【解析】A.燃烧汽油产生的内能一方面向机械能转化,同时热传递向空气转移。既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B.冷水倒入保温杯后,没有对外做功,同时也没有热传递,内能不可能减少,故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
C.某新型热机工作时将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全部转化为功,必然产生其他影响故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D.制冷机消耗电能工作时从箱内低温环境中提取热量散发到温度较高的室内,发生了内能的转移,同时对外界产生了影响。既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
(2)潜水钟是一种水下救生设备,它是一个底部开口、上部封闭的容器,外形与钟相似。潜水钟在水下时其内部上方空间里存有空气,以满足潜水员水下避险的需要。为计算方便,将潜水钟简化为截面积为S、高度为h、开口向下的圆筒;工作母船将潜水钟由水面上方开口向下吊放至深度为H的水下,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大气压强为p0,H>h,忽略温度的变化和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
(1)求进入圆筒内水的高度l;
(2)保持H不变,压入空气使筒内水全部排出,求压入的空气在其压强为p0时的体积。
34.(1)用一个摆长为80.0 cm的单摆做实验,要求摆动的最大角度小于5°,则开始时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的距离应不超过_______cm(保留1位小数)。(提示:单摆被拉开小角度的情况下,所求的距离约等于摆球沿圆弧移动的路程。)
某同学想设计一个新单摆,要求新单摆摆动10个周期的时间与原单摆摆动11个周期的时间相等。新单摆的摆长应该取为_______cm。
【答案】 (1). 6.9 (2). 96.8
(2)直角棱镜的折射率n=1.5,其横截面如图所示,图中∠C=90°,∠A=30°。截面内一细束与BC边平行的光线,从棱镜AB边上的D点射入,经折射后射到BC边上。
①光线在BC边上是否会发生全反射?说明理由;
②不考虑多次反射,求从AC边射出光线与最初的入射光线夹角的正弦值。
为什么只有磁铁而没有磁铜或磁铝?那你得懂电磁学、量子力学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两块石头靠近放在一起,它们会自动吸引靠近而不分开吗?
同学们,我们再把两个鸡蛋靠近放在一起,它们会自动吸引靠近而不分开吗?
都不会!
当你拿出的是两块磁铁,见证奇迹的时刻就不请自来了!无论多少次,它们都会自动靠近并吸引到一起。
磁铁的相互吸引示意图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电磁同源——麦克斯韦
我们先回答上面的问题,很简单,在磁性物体的四周,存在着肉眼难以看见的磁场。两块磁铁靠近后,能够互相吸引靠近,正是因为磁场的作用,使得物质可以奇迹般的长距离相互吸引。
那么真正的问题来了,磁场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可不简单!
科学史上,有着流传已久的这么一个排名“一牛二爱三麦”。
其中,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大名,同学们听到基本就得跪了;而这个“三麦”,他就是同样鼎鼎大名的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同学,全名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他是英国物理学家以及数学家,同时也是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正是麦克斯韦以一人之力,把电和磁一举拿下,梳理得妥妥帖帖,完成了经典物理的第一次大统一。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被世人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
简单的说,没有麦克斯韦,就没有电磁学,也就没有现代电工学,然后也就不太可能有现代文明,至于你现在这样悠闲的用手机看这篇文字,当然也不太可能了。
同学们膜拜完先贤后,暂时把崇敬的心情整理一下,我们继续科普。
有电就会有磁,如果没有,请加大电流
麦克斯韦最大的贡献就是告诉我们,磁和电的本质上是同一回事。正如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质量和能量,时间与空间之间也是一回事。这是物理学历史上第一次统一。电和磁之间,它们能够相互转换;实际上,磁场本质上是由电场转化来的。
指南针示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这种现象在带电物体开始运动时产生。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把电线联通,闭合电路中流动的电子流,将会使靠近它的指南针自行转动——闭合电路的磁场诞生了。同样的,这个原理可以解释,我们现在身处的地球,正是由于地球外地核内的电流移动,而产生了地磁场。
地磁场示意图
所以,磁铜和磁铝有何难求?凡是能导电的金属,插上电源,让其导电,就可以拥有磁性。如果磁性不够强,请加大电流!
这就是电磁铁的由来。
微观粒子世界的电与磁
同学们看到这里,不禁还会提出一个疑问,磁棒或者指南针本身,在其中没有电流通过时,仅仅是一块金属,但它们同样拥有磁性;而金、银、铜等,也是金属啊,为什么就没见过它们自身天然带有磁性呢,这中间的奥秘到底是怎样的呢?
磁铁的磁效应
事实上,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经典物理的范畴,我们要用到一些量子力学中的知识点了,不过同学们放心,本人承诺,绝不首先使用数学公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科学家们已经大体上知道电子和质子的存在了。从微观上看,大量的电子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以及分子周围旋转,任何常见物体的磁性,都受各种效应组合的影响,这些效应源于微观粒子、原子以及原子团的集合。
首先,我们先把问题简单化一点,先来看单个的粒子。在量子力学效应中,像电子和夸克这样的粒子有质量和电荷等基本特性,而这些并不是磁性的来源。大多数微观粒子,存在有一种特性——“微磁”——也可以称之为“内禀磁矩”。
微观电子示意图
一般科学界认为,带电粒子都拥有微磁性。回归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统一理论,微观世界也遵守着这个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秘密
在原子层面上,一个原子就是一群带正电荷的质子,质子周围有一群带负电的电子绕其旋转。电子和质子本身都具有“内禀磁矩”,也就是微磁。根据精确的测量,我们得知,质子的微磁比电子的微磁弱了近千倍,所以,原子核对于整个原子的磁性来说,几乎没有影响。要理清头绪,我们要把目光聚焦到电子身上。
大部分的物质,除了极少数的例外,本身许多电子也在运动,就像电线中的电流,那这种运动就应该会产生磁场,我们称之为“轨道”磁场。但这种磁场在原子磁场的形成中通常不起作用。
磁轨道示意图
原因如下,量子力学可以准确而复杂的描述原子中的电子。电子聚集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层中,任何满电子层内的电子,通常会均等的向各个方向运动,因此它们产生的电流相互抵消。而且,在满电子层结构中,电子将会成对出现,它们的微磁方向相反,也将相互抵消。简单的说,满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将不会向外表现出磁性。
在半满的电子层里,所有电子都不配对,它们的微磁场方向相同,并相互叠加;这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奥秘——只有具备半满的外层电子层结构的元素,它们形成的原子才具有磁性。
我们只要拿出元素周期表,就会惊喜的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磁性元素周期表,蓝色是反铁磁;黄色是铁磁;红色是顺磁;浅蓝是抗磁;只有铁磁在常温下表现出磁性。
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区的边缘附近,有全满(或几乎全满)的外电子层的原子,例如非金属元素、金、银、铜等等,它们几乎没什么磁性。
各分区中部位置的原子有半满的外层电子层,这些区域内的元素,比如镍、钴、铁、锰、铬等等。它们很可能有磁性。
所以说,物体具备天然磁性的基础,必须具备半满的外层电子层结构。
最后一个不能忽略的条件
有认真的同学在这时候会发现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刚刚举的例子当中——具备原子磁性的铬——作为金属铬存在时,并没有磁性,而且,铬是已知的最反磁性的物质之一!
别慌,磁性作为自然界中奇迹般的存在,当然没有那么简单,查查元素周期表就全中了;实际上,一个原子有磁性,并不意味着,许多该种原子组成的物质也有磁性。
原子的排列是物质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时候,我们又得转到晶体层面来分析问题了。当一群磁性原子组成固体时,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所有原子顺顺当当的,按照其磁场方向,同方向的排成一列;这时候,物质层面表现出磁性。
二、原子组合采用的是,按照磁场正负交替的顺序,犬牙交错的排成一列;这时候,磁性被相互抵消,物质层面表现出反磁性。
原子通常会选择二者中耗能少的方式,进行最后的结晶成型。而按照这个原则,经过层层筛选,具备天然磁性的幸运儿,在自然界中真不多,只有镍、钴、铁等聊聊几种而已。
结语
磁性是基本量子特性,放大到常见物体上,每个永磁体都暗示我们,量子力学是我们宇宙的基础。
微观粒子示意图
为了使物质有磁性,它必须有统一的磁域,而每个磁域由无数个磁性原子组成,磁性原子需要排成整齐的一列。而每个原子有磁性的前提是,原子有大约半满的外电子层,从而使其固有磁场能排成一列而不相互抵消。
在自然界中,这些标准很难同时达到,这也是为什么一般只有磁铁,而没有磁铜或者磁铝的原因。
但必要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给任何一个导电体通电,来产生磁场。
如果同学们还想进一步了解,电子为何自带电荷?以及自身微磁属性的本质?很遗憾,量子力学在这个层面上,目前是全瞎。我当然也没有答案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终于找到了电磁学的解题秘籍!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两本书我也正在看,解答真得很有帮助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求分享一下第二版和第三版的区别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也太好了吧!我的考试就在这周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电磁学真是枯燥的学科,幸好有这些解答让我更容易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人知道这本书适合哪个级别的学生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看教科书比看答案更能深入了解理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物理确实要找到合适的资料和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电磁学这门课很多人都比较头疼,解答确实能让人省心不少。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第二版和第三版的区别会不会很大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果能加上做题步骤就更好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准备去考专业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些答案吧!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电磁学这门课的考试一般比较难,还是要靠自己认真背诵和理解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谢谢分享这么好的学*资源!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解答能让我顺利通过考试!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些答案写的很详细,可以让我更清楚地理解电磁学的原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物理需要勤加练*和思考,答案只是辅助工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人会分享其他版本的电磁学答案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这些解答能帮助我更好地掌握电磁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