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大学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单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教育部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教育部共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30个,其中中央级1466个,地方级2264个。同时,还认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069个。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入选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服装学院十强高校,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步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大学。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近年来,武汉纺织大学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交叉融合,大力推进理工文艺专业升级,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结构自我调节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完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8个专业获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爱瑞斯校友会2022年度中国高校一流专业排名中,武汉纺织大学1个专业入选中国世界一流专业和一流专业,4个专业入选中国一流专业,12个专业入选中国高水平专业。其中,学校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位居全国第二,纺织工程专业位居全国第三。
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度上海软科中国高校专业排行榜中,武汉纺织大学的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工程造价、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6个专业被评为A类专业,共有58个专业上榜。其中,学校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纺织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等5个专业跻身全国前10名,成绩斐然。
未来,武汉纺织大学将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行业大学特色,不断优化专业布局,持续加强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一流、有特色的纺织大学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欢迎各位优秀学子报考武汉纺织大学,共同奔向未来!
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学校占地面积2460亩,建筑面积83.31万平方米(不含在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亿余元,中外文纸质图书261.62万册,电子图书(期刊)461.61万册。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921人,设有24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本科招生专业73个,其中师范专业17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有国家一流专业3个,省一流专业15个,英语、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5个专业在河南省招生。学校现有教职工1860余人,其中高级教授137人,副教授474人,博士450人,专任教师1442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等23人。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金相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优异成绩,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项896项。学生满意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以上。学校获批河南省首批“立体化教育示范校”“课程思政示范校”“智慧教学建设示范校”“本科学业辅导示范校”。牵头成立了豫南地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河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学院,形成了“南阳师范学院-地方政府-中小学”的UDS师资培训模式。 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一流课程、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科研、教学团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在线课程等教学资源与平台。
学校拥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河南省特色急需骨干学科群培育点1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8个,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在ESI排名中进入世界前1%。
高校编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开展自我评估、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回应社会关切的体现,也是向社会展示学校风貌和特色,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的一种方式。
近日,学校发布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详情如下:
(注: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8月,就业率为初次就业率,预计年底就业率及升学人数将大幅提升。)
一、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设有7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各学科专业占比如图1所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1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专业1个。
2022-2023学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1921人,其中本科生31048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97.27%;本科留学生35人;硕士研究生397人。
2023年学校计划招生9806人,实际录取9809人,实报9703人,实际录取率100.03%,实报率98.9%。面向省内招生7852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42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286人,占专任教师比例19.83%;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4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7.44%;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12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77.67%。
2023年教学支出13431.52万元,日常教学运行经费9740.52万元。
2021-2022学年,学生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50.29%,英语六级考试累计通过率为26.73%。学生获得专利产品及设计2项;发表学术论文22篇;本科生体质测试通过率为79.76%。2022-2023学年,学生获学科竞赛奖励62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16项,省部级奖励504项;获文艺、体育竞赛奖励27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3项,省部级奖励223项。
2. 就业
学校就业指导团队中3人通过全球职业发展研究员(GCDF)认证,9人通过创业咨询师认证,8人取得职业顾问认证。学校毕业、学位授予要求严格,202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率99.88%,学位授予率99.84%。
2023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8.36%。2023届毕业生中,机关事业单位就业924人,企业就业4065人,考取高等院校865人,国家及地方项目就业162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313人,入伍45人。
- 陈述:
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尚在编制之中……编制目的仅供学生、家长参考,不用于商业运营。
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的新闻报道,部分来自各学校的信息公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