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考资讯 > 高考百科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校长张梅一行到首医调研并进行座谈交流

佚名 2024-05-29

研讨会

5月21日,海南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副**、校长张梅,副校长胡敏,李东国等一行莅临首都医科大学调研并进行座谈,党委**胡文良,党委副**冯锡春,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立光参加座谈。

海南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副**、校长张梅一行来我校交流

座谈会上,海南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海南卫生职业学院)党委副**、校长张梅对首都医科大学的热情接待和周到安排表示感谢。她表示,海南卫生职业学院成立仅一年,各项工作亟待改进。在这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始终与我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特别是选派优秀干部李东国担任海南卫生职业学院副校长,在科研、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切实帮助和支持。张梅校长诚挚邀请首都医科大学各位同仁到海南考察,进一步加强医学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随后,张梅校长介绍了海南卫生职业学院的概况、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主要成果等。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立光介绍学校建设发展情况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_海南卫生职业健康学院在哪里_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系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孙利光重点介绍了学校概况、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发展目标等学校建设发展情况。

双方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座谈会上,双方就教学改革、队伍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学校党委副**冯锡春讲话

学校党委副**冯锡春高度评价海卫健康研究院的快速发展,表示海卫健康研究院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广阔,我校高度重视与海卫健康研究院的交流与合作。冯锡春副**对两校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期待双方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共同进步。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系_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_海南卫生职业健康学院在哪里

学校党委**胡文良讲话

学校党委**胡文良讲话。他首先对远道而来的首都的海南卫生健康院同事们表示欢迎,感谢海南卫生健康院对首都医科大学干部的关心爱护。胡**表示,首都医科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海南卫生健康院的建设发展。希望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推进京琼医疗卫生教育合作,为海南自贸港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海南医学院同事莅临我校相关学院参观考察

访问期间,海南医学院同事还参观调研了北京康复医院、燕京医学院、中医学院中药标本馆、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标本展厅、护理学院模拟教学中心,深入了解我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工作情况。

我校相关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会。

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之路

社会工作本土化

专业化与本土化结合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

社会专业工作人才_社会工作专业_社会专业工作伦理守则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党和政府一系列积极政策的引导下,经过社会工作界的共同努力,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大社会工作”呼之欲出,对“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解和使用也随之产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以利于社会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于社会工作的类型,在《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一文中,作者曾作过二元划分,即“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非专业社会工作”;后来,为了向世界介绍中国社会工作,又作了三元划分,即“专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志愿社会工作。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专业”的含义被凸显出来,即要建设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什么是专业人才?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工作教师;一类是通过社工专业等级考试,取得社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这些人被称为“社会工作人才”,而另一些人则不被称为“社会工作人才”。 当然,虽然有些人不自称(或被称作)“社工”,但并不代表他们不做社会工作,所以笔者也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来讨论“地方社工实践”。有的地方党政部门落实地方政策,招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自行考核合格的人员,派往社区工作,也被称为社工。因此,在这个语境中,“社工”的含义相对多样。但从中央人才队伍建设来看,社工专业人员是指具备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在这里,“人才”和“人”的含义虽然不同,但强调“专业性”是它们的共同点。

此外,在实践中,有“专业社工”与“非专业社工”(或行政社工)之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一些专门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会说“我们是专业的”。对此有两种理解:一是与“非专业人士”相比较,“专业人士”被认为受过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具有专​​业价值和专业技能,似乎比“非专业人士”更高(其实这也包括专业职责);另一种是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专业”与“行政”,两者背景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并无高低之分。

社会工作专业_社会专业工作人才_社会专业工作伦理守则

那么,如何理解“大社会工作”下的“专业社会工作”与非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从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明确“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人)”与非专业社会工作者(人)的关系,其实这里有一个专业的区别。主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服务的就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偶尔​​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等服务机构解决问题的,并不一定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除外)。专业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专业方法,侧重解决一些专业问题;非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多种方法(主要是行政工作方法,也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往往解决综合性的一般性(有时是尖锐复杂的)问题。因此,二者可以有工作重点和方法上的差异,但没有高低之分。 这样,“专业社会工作”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专业方法,对专业社工来说,这是他们的基本工作方法。我国有比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社会问题也具有现代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社会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方法去解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专业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是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方向。这不仅指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人,也包括不那么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在国际上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职业,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无论我国的国情有多么复杂和特殊,社会工作也是做人性化的工作,解决面临的问题,提升正能量。在这方面,一些外在的经验是可以也应该借鉴的。此外,非专业的社会工作也要发展自己,其实也可以“专业化”。这里需要总结工作经验,使之知识化、条理性、逻辑性、学术性,让具有专业背景的年轻社会工作者可以学习和参考。这就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如果做到了上述认识,“专业社会工作”在“大社会工作”格局中的位置问题,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